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德认为,哲学是一门相关最高的和基本的人类理性目的的全部知识的科学,它的对象是自然与人,它由理论哲学、目的论和实践哲学组成。康德的批判哲学是要解决独断论和怀疑论的问题,而先验哲学是要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问题。康德哲学的先验方法,本质上是要说明一切经验知识之可能性的条件,它一方面要在先验知识的可能性中扩展它的经验实在性,另一方面则要在经验知识的实在性中追寻它的先验可能性。而分析法和综合法则是两种先验证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先验哲学探讨的是有关存在和人的自由问题,它可以界定心理学并纠正其研究中的错误倾向。詹姆斯的心理学研究的是在经验中展开的人,与先验哲学中和一般经验相对应的人不同,探讨的是有关人的心理活动的他律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城市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成为人们哲学思考的重要对象。在当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社会形成并迅速发展的时代,城市权问题受到政治哲学、社会哲学、道德哲学等多个领域关注。大卫·哈维继承列斐伏尔对城市权实践性的探索,强调城市权与城市社会运动中的街道经验与集体活动、城市化、公共行为等城市实践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来自城市生活和生产中的诉求和需要。这是当代城市哲学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先验的自由与经验的自由——以康德和马克思为讨论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区分自然和自由,把自由看成道德律的终极根据。这是从人心中去挖自由的根子,属于自由哲学的先验进路。马克思把自由王国看成人类历史的终极状态,那是全部人类活动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必然归趋。这是从社会历史中去开显自由的前景,属于自由哲学的经验进路。笔者认为,康德的自由不够先验,马克思的自由不够经验。经验自由并不是一种跟先验自由相脱离的自由,而是实践自由的内容方面,相应地,先验自由则是实践自由的形式方面,二者在实践中不可分割并相互为限。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哲学中国化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命题,"实事求是"在经历了"唯物论"和"认识论"两种解读方式的过程中,以"经验"和"先验"的对峙,铺叙了西方哲学史中关于这个问题演绎的中国版本。而经验之"是"与先验之"是"的逻辑断裂,则导引了经验解释原则和先验解释原则在哲学教科书并存的现象,由此导致了一种顾盼于经验和先验之间的混乱哲学观。在特定的哲学语境下,马克思哲学的功能在"中国化"的历史中被改写。"实事求是"命题的理论嬗变,不仅构架了历史中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主旋律,而且以"问题"的方式,催逼人类理性必须在走出经验习性和先验企及的矛盾困惑过程中,用时代的精神谱写出形而上学的现代音律。  相似文献   

6.
李颖姣 《齐鲁学刊》2006,3(5):122-126
“经验”与“必然”在传统哲学中的对立,引发出我们对“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如何获取其普遍必然性”这一问题的思考。马克思把一切先验的东西拉回现实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将对“先验”的无意义追问搁置起来。这种做法体现在他的哲学中就是:搁置了对“需要”必然性的追问,将其呈现为人类现实的解放运动;把充分彰显于生活中的人的“现实的需要”,作为更根本的动力源,承接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历程。由此,“现实的需要”以其独特的客观性,为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提供了牢靠的必然性依托。  相似文献   

7.
先验与经验之争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转型的主线索,并关乎合理性与合法性之争、理性与非理性之争,从中折射出前黑格尔与后黑格尔哲学家走出先验与经验之争的陷阱的努力与苦恼;黑格尔批判与改造了唯理论与经验论及康德先验哲学在先验与经验之争上的做法,通过经验的辩证法和概念的辩证法之伟力,尽显了人类精神的本性,打通了唯理论与经验论及康德哲学在先验与经验、本体与现象、认识与对象之间的屏障,恢复了人类认识的自由与权利,消解了不可知论、二元论、怀疑论、独断论,但是黑格尔自己却又陷入新的局限;先验与经验之争的焦点就在于如何获取科学知识的最终确定性,也即究竟是思想(理性)还经验(感觉)能够成为知识的可靠的来源及检验标准,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最终高于逻辑证明,脱离生活世界一味追求逻辑上的绝对前提,追求绝对的逻辑普遍必然,其本身就是一种虚假的问题;对于先验与经验之争陷阱的构成及其中所隐含的逻辑抽象之陷阱的构成及危害的分析与反省,我们不禁要问:哲学究竟是思想陷阱(的设置者),还是走出思想陷阱的向导与消解思想陷阱的勇士呢?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呢?这就关涉到哲学的性质与功能问题以及对哲学(活动)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习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日益重要的意义,以及学习负担过重给当代人带来的普遍压迫感和焦灼感,使得人们对它的探讨已经不能限于心理学、教育学或教学论的领域。人们不再满足于“学习是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这样的表述,而还要继续讨论:学习在人类自身发展中的作用;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学习何以成为人的生命本性的需要;学习审美化和减轻学习负担的内在可能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教育哲学和艺术哲学——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作为一种分布地域广阔、喜闻乐见的方言形式,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体验哲学认为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感知,人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体验哲学为东北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体验哲学语言观出发,对东北方言中的词汇的语音、构词和语义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东北方言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10.
人与蚂蚁是有区别的,人类社会的法律和动物世界的规则也是根本不同的。人有主体性,法律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果。本文回顾了西方法哲学演进的历史,简介了法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说明主体性的确立对西方法哲学的发展以及成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学在人类的早期常常和哲学混搅在一起。古代的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重要的伦理思想家。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伦理学渐渐从哲学中独立分化出来而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一门科学,是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变化以及它的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伦理学企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决社会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许多问题,尤其注重对人的心灵的塑造,对人的思想、精神、灵魂、意识方面的影响,一句话,对人类自身的改造。正因为如此,伦理学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康德先验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到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转折枢纽,是观念论(理念论)到现代哲学人类学的主体机能机构论的中间环节。从部族经验的“积累起来的遗传”开始,中经主体的先验性存在,终结于哲学人类学的心理结构论,这是先验哲学在人类心理历程中的运行轨迹。因之,研究先验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一般哲学(或后验哲学)的思维方式,在路向上是相反的。同时,康德先验哲学(含美学)是一个庞大、丰富而复杂的矛盾体系,其理路是“心理-逻辑”二重结构的波动与纠合,它的运行必然突破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一贯性。“康德现象”就是各种矛盾冲突的相互纠集,共争互荣的现象。这正是康德哲学美学的内在生命力与多维的理论生长点,它构成了康德哲学美学的广阔的解释空间。这也是研究康德哲学美学之难题。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先验哲学,以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研究认识何以可能为目的。它标志着人类开始从自身入手来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使哲学的发展从以本体论为中心转变到以认识论为中心。本文拟对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作一粗浅的考察。一康德先验认识论中的认识主体是能动的功能性主体。康德认为,在人们认识之前,就存在着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这些形式逻辑地先于认识,它们是进行认识的条件,是人们认识的可能性。先验哲学就是这样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所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分为感性、知性和理  相似文献   

14.
生命自我超越是中西哲学的一大主题。西方近代哲学对主体性和超越性的建构使人类自我超越的归宿漂离宗教,尼采超人哲学力图使人类价值理想从天国的彼岸回到人间,克服了近代哲学生命终极关怀的超绝性和神秘性,从而与中国儒家哲学通过伦理方式沟通人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层面来实现道德的真我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尼采和儒家哲学的先验唯心主义立场和专制等级主义情结,使其生命超越论陷入空洞并不失反动之嫌。马克思所阐明的在“自由联合体”中的“自由而全面的人”真正地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达到了真正的善、生命的终极价值,从而形成了对“超人”价值论和“圣人”境界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17.
康德先验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康德先验哲学的提出、概念辨析和认识主体辨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康德哲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其先验性,并给以适当评价.认为康德的先验性的真正含义是指先天的认识逻辑形式是使认识能力得以顺利发挥的逻辑前提条件,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这种先天逻辑形式在时间上先于经验之意.同时指出承认认识主体的先验性是康德创立其先验哲学的重要依据,并着重论述了认识主体之认识能力的先验性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直接立足于人类现实的社会存在,不仅超越了先验反思的普遍历史观念,而且颠覆了绝对思辨的世界精神王国,最终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现实历史规律。因此,回溯康德先验历史哲学的界限,把握黑格尔思辨历史哲学的完成,重新理解马克思批判历史科学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超越,是一条通达历史唯物主义本质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9.
赵锦荣 《兰州学刊》2012,(11):24-28
文章着重围绕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问题、理性的完整性要求的问题、理念的折中态度及其重大目的问题,对康德先验哲学中形而上学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探讨,指出康德的先验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不是针对认识论而言的、而是针对形而上学的影响而言的革命。康德的对理性的完整性需要的强调,给予人主体地位的肯定,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不可知论的简单结论,其对境界理论的形成带来了理论思路。康德对理念的折中态度,其重大目的就是为了成就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其科学的形而上学,以及作为人类的理想境界的自由、道德等理念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对人类都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先验主体性哲学或"严格贯彻的唯我论"哲学的倡导者,叔本华、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等人一方面强调世界及其中的对象与它们通过主体被给予的方式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又强调:第一,不能将主体的存在方式与客体混为一谈,不能把主体与客体看成两个相互并列的实体;第二,不能将对世界起构造作用的先验主体与作为被构造世界的一部分的经验主体混为一谈,否则就会导致"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的经验主体同时又是整个世界的前提条件的悖论"。主体与客体及先验主体与经验主体之间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眼睛与其视野中的对象及起观看作用的眼睛与被看见的眼睛之间的关系,以上每一对关系中的前者与后者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为:如果后者是可见的,那么,作为其可见性的前提的前者则具有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