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当今教育界最盛行的一句口号就是“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引起当今世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大多数人仅仅大力强调智力对创造力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影响创造力的非智力因土──创造性心理品质。是否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进行创造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外,还应帮助学生排除创造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创造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胡敏中 《东岳论丛》2001,22(1):98-101
创造性认识成果是有效的。这种效用可通过效率来显示它的数量大小。创造认识的效率是指创造认识的成果除以创造认识所付出的代价所得的商数。创造认识的代价也就是影响创造认识效率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创造认识各要素的投入及创造认识时间的长短。因此 ,要提高创造认识效率 ,就要减少创造认识的代价和成本 ,多出创造认识的成果。提高创造认识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主体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与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对立,集中研究人的内在的想象的灵感、激情的创造活动和个人的自我创造力。浪漫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精神的新标准和新价值。通过人的想象和自我创造力,人类能够创造出从未有过的、真实的实在(新的实在)。人类的创造性的想象参与着世界的创造活动。本文主要对浪漫主义的激情论、创造论和整体论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体对社会系统结构的自觉调整和改造,是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只有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改革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正如列宁指出的:“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才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它是创造力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文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基本途径 ,为此 ,我们应加强人文教育 ,优化人文教育 ,充分地体现人文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观是一种整体论的创造观。它蕴涵着关于创造之“境”、达“创”之法、创造性人格以及关于人人都可具有创造性的观点等。  相似文献   

7.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也是我国实施创新工程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应当重视继续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增新、完善知识结构,开发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并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所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成果。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个性的象征、创造力的体现、当代文化创造的基础。新时代文化的创造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提升和超越。具体地说,就是要辩证地认识文化发展,认清文化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多元性与价值相对性、变异性与再创造性;准确识别优秀传统文化,看它是否拥有普遍价值、适合时代需求、促进人类向真向善;高度重视当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保护不够、创新转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其与当代社会的对接、积极推进其传播与创新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9.
社会预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认识,它是认识主体对社会客体的一种创造性反映。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提到,“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①认识能力首先是一种反映能力,但它更深层次的机制是创造。认识的创造本质是人的意识根据主体的需求,综合来自客观现实的内容,描述人的实践活动的可能结果和前景的能力。社会预见突出地表现出认识的创造本质,它研究社会客体的现在状态,充分发挥思维超越事物进程的能力和预示未来的能力,获取对社会客体未来状态的认识。创造力的本质是基于客体属性的揭示和主体需要的满足两者的交互作用。这就为我们从事实确认和价值评价角度探讨社会预见及其认识论意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自控开发方式对潜在人力资本的创造性人格品质的影响,我们将学生视为潜在人力资本对象的样本,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用问卷调查桂林市三所初中学生300名;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父母亲采用的开发方式是“他控方式”或“自控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形成的品质有影响,父亲的温暖理解对孩子的创造力发展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出创造性人格的发展需要自控方式来开发。应该由“他控方式”开发向“自控方式”开发转变是发掘人力资本的必需。在“创造才是力量”的创造时代,潜在人力资本的生产性的性格形成要求父母学会怎么去爱、学会怎么去引导孩子达到自己最佳自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 ,人才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文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基本途经 ,我们应加强人文教育 ,优化人文教育 ,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万海 《理论界》2000,(4):51-52
一、创造性与个体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 ,是人的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它源于拉丁文 ,意即前所未有的生产、创建。目前教育与心理学界对创造性尚未有一致定义 ,大致认为它是一种提供独创新颖的 ,并且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产品的综合能力或倾向。创造性主要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 ,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创造活动的效率及其任务的顺利完成。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 ,创新乃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而“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 ,靠人才。”所以必须全面推动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内涵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一种巨大的潜在能力。每个人都潜存着巨大的创造能力。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把这种潜力充分地、尽情地释放和发挥出来,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作出创造性成果,从而对人类,对社会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分析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才的概念,指出创造性是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途径等方面对当代国内外创造性人才的思想及模式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个体道德意识的特殊本质在于个体主体性。个体主体性是道德个体对自我及其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 ,它包含着创造力发挥的内在欲求 ,是形成个体道德活动动机的内驱力。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是个体主体性的三个主要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大学创新教育体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校管理者的创造性教学管理、教师运用富有创造性内容的教材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教学而形成的旨在优化学生创造环境、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网络体系。对一国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更是科技、教育领域所应提倡的,但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情形来看,仍没把创新教育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提出要予以大学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以足够的重视,即首先是要构建能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其次是要构建能适应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三是要构建和培养一批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创造与天才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40年代就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事实上,无论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还是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都坚决地否认过存在天才的说法。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99%的血汗与1%的灵感”,这与“创造力人皆有之”是完全一致的,只要你能刻苦发奋,不惜血汗,勇于创新、开拓,就可以成为天才。反之,如果你不开发你的创造力,它就永远只能是潜力,而永远成不了人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要富国强民,最终还得靠知识,靠人才,所以这就赋予了我们教师队伍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发展创造性教育,培…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具有求异、新颖、价值、灵活、综合等特征。创造性思维在学生成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并提高其认识能力,能为实践活动开辟新途径,能激励学生不断创造并促进其形成创造品格。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的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其非逻辑性思维能力。最后,本文就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同的程度差异,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不同创造度。能动性、创新性和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三级不同创造度,能动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初级形式,创新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中级形式,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创造性思维对象的未知性和难度、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创造性思维内容的新颖性和价值性上,高一级创造性思维形式要大于和高于低一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蓬 《理论界》2006,(9):255-256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既体现了法规性和律令性,又反映了社会群体间的愿望。公文写作是创造活动,公文格式的规定,不妨碍公文写作的创造性,不影响公文撰写者创造性的发挥,公文写作的创造性充满公文写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