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性这一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通过小说主要角色的心理透视而体现的人性内涵尤显独特。现从人性的一面——自私个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主人公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格,对《呼啸山庄》的主题提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看法。《呼啸山庄》体现艾米莉对于自私是人性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3.
伊丽莎白和凯瑟琳是生活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前期的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和艾米莉·勃朗特所塑造的两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她们都执着地追求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爱情,从她们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所遭受的命运的不同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总结出两位女作家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现实生活的际遇来阐释这个原因,认为艾米莉所遭受的物质世界的贫穷、无助和精神世界的孤独、寂寞使她对物质、情感世界充满了极度的失望感和破灭感,故通过这个富有强烈幻想特征的爱情悲剧加以抒发,并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短篇小说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独树一帜,但其名作《布里尔小姐》在国内学术界所受关注尚显不足。学界通常将目光放在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边界之内,探究该小说的相应内涵。与之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小说植根于既有传统和现实土壤,一方面继承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借鉴同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因而映现出明显的诗歌特性,即戏剧性、抒情性以及聚合性。诗性特征是曼氏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亦是她为现代主义小说革新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读《呼啸山庄》有一股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惨淡爱情故事的背后似乎有一种狭缝生存中原始力量的嘶喊,一股穿越人性迷惘的悲剧精神,一曲震撼心灵荒原的呼啸旋律。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变态的复仇行为在人性扭曲与回归的爱十艮主题变奏中赋予该小说以崇高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7.
具有自恋人格特质的高加林对刘巧珍的爱是即时之爱、自恋之爱,对自身农民身份之爱;对黄亚萍的爱是情境之爱、自我贯注之爱,对自身知识分子角色认同之爱.同时,高加林自始至终固着于童年俄狄浦斯情结所建构的三角爱欲范型,潜意识沉溺于对被伤害的第三者马拴和张克南的情感袭扰的心理满足之中.在双重身份的虚假认同、病态的自恋以及充满矛盾的三角爱欲的悖谬中,其情爱游移不定,心理冲突绵延不辍,并最终酿就了一幕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8.
埃米莉《呼啸山庄》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恨及表现方式历来是论家的焦点。文章从认同的角度对男主人公弃儿身分的改变、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离异以及作者本人对"自我"的认知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人被认同(社会化,符号化)是人的和男女主人公的社会必然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凭借一部《呼啸山庄》确立了其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小说中,她娴熟地运用象征技巧,通过地点名称、人物名称、风与树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自我意识体验,深刻细腻地描绘了菲勒斯中心统治下女性的生活和她们的心路历程,并且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解构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释读。她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无论是早期作品里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还是后期作品里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都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探讨《呼啸山庄》与《小城之恋》之间的超文本性,认为《小城之恋》产生于《呼啸山庄》片段的“二度”结构,它嫁接了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恩肖的爱情:爱的萌芽、爱的炽燃以及爱对他们的毁灭,并以此作为整部小说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和凯瑟琳的爱情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主要话题。本文从原型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他们从相知、分别、重聚以及最终永久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以一个高度凝炼的抽象化生存空间 ,辐射到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蕴意无穷的精神世界 ,使得作品的艺术结构和艺术形象呈现丰厚的内涵 ,留给读者任意驰骋的想象空间。本文对《呼啸山庄》的寓意空间和双重结构进行勾勒和描画 ,以期能更好地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珊德拉·M·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名作《阁楼上的疯女人》中的观点,分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性格及其反抗,进一步揭示作者通过人物刻画所寄寓的表达自身、表达女性群体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看,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与《呼啸山庄》在他者的隐喻和身份认同方面对于英国的帝国殖民同样具有强烈的反讽性,然而两部小说对他者角色——伯莎.梅森和希刺克厉夫的不同处理又使得妹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较之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更具颠覆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分析了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性格转变的成因。从低下的经济地位,来自于周围人群的漠视及被背叛的爱情三个方面,探讨希斯克利夫变态心理产生的根源,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一复仇者的形象及其所隐含的时代因素,并由此讨论其所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呼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以及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作了介绍.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以及希刺克厉夫的"爱-恨-复仇-人性复归"这条主线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指出<呼啸山庄>是一部别具一格值得研究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自出版一个多世纪以后才被认可为传世名作。其晦涩难懂和浓烈情感引起了后世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结合弗洛伊德的在自我、本我、超我方面的意识理论原理和小说中对于人物的讽喻式书写,通过剖析这部作品中出现的未被深入研究的心理因素,来呈现这位维多利亚时期作家在其作品中三位截然不同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寓意,凸显作家对现实的不妥协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在文学翻译批评中引入“意义参数”的概念,并结合《呼啸山庄》的最新中译本从语境、情感、形象、风格、语法五个意义参数方面对其做简要评析。目的在于明确文学翻译中单纯的语言上的忠实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产生最好的译本,非文本因素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