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及其诗歌在朝鲜半岛影响十分深远,朝鲜朝后期诗人申纬就深受其影响。申纬接受、学习苏轼与其中国朋友崇苏派诗人翁方纲、吴嵩梁的影响有关。他设苏斋、读苏诗、集苏诗,还收集东坡画像,生活上也模仿东坡情趣。在诗歌创作上,申纬十分欣赏苏轼儒佛交融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其诗境与禅心的和谐统一。模仿苏诗风格、运用苏诗典故或采撷苏轼诗语也是申纬诗歌创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顾易生 《阴山学刊》2001,14(2):12-17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大的文学家。苏诗闪耀着某种民主自由精神的光芒,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发展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其思想站在“时代前沿”,其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五代十国时期, 前后蜀诗歌创作相对繁荣, 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讽谕诗, 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前后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这些讽谕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别具一格, 其特点为: 针对性强, 主题集中; 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 讽刺犀利, 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4.
《史记》全书中,讽刺艺术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应该是《酷吏列传》。《酷吏列传》的讽刺手法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客观叙述深含讽刺;运用对比手法妙寄讽刺;运用层递推进的叙述手法取得讽刺效果;运用复笔手法增强讽刺力量;引用他人言论强化说服力。通过委婉曲折、富于变化的讽刺艺术,司马迁对于当时的酷吏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揭露,表达了自己对当代政治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一般都是以“人”为中心来反映生活的,一切艺术样式的中心任务都是塑造人物形象,喜剧文艺也不例外。 塑造喜剧形象,可以运用讽刺、滑稽、机智、怪诞等手法,也可以运用幽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6.
任职凤翔府签判时期,是苏轼诗歌创作历程中的重要驿站。这一时期,他对各体诗歌皆有尝试,尤以五七言古诗和七律成就较高,叙事、记游、题咏、抒怀是其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从艺术成就看,比喻乃至博喻手法的运用、构思上的翻旧出新、以文为诗等,都显得比较圆润成熟,恣肆纵横、舒卷自如的艺术风格也基本形成。凤翔诗作的创作实践表明此一时期苏轼诗歌创作已较为成熟,确立了苏诗的基调。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的心态和眼界的开放阔大,以及创作经验的日臻丰富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塑造大量运用了诗语难化的手法,错综使用口语与书面语体,钟情于谚语与歇后语,同时采用情节延宕、对比、分解、重复、曲笔、反讽等手法,与西方文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在陌生化理论下,其在语言上具有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扭结反常、诗语奇异化的特点;在情节结构上采用延宕手段以"阻挠和延缓"情节的直线发展,推迟了故事高潮的到来;同时运用曲笔反讽的手法,制造人物前后印象的差异,从而勾画出人物的灵魂,达到讽刺目的。  相似文献   

8.
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被教育部指定为30种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之一。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尖锐的批判性,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科学文化等方面种种腐败和丑恶,表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同时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像奇特、构思巧妙等特征,特别是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为英国的讽刺小说乃至世界的幽默讽刺文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成为讽刺小说这一文体的优秀之作。本文试图就小说的讽刺艺术加以赏析。全书自始至终运用了讽刺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苏诗主导风格形成于作者通判杭州时期,到知徐州时期而臻于成熟。据此,文章探析了苏轼知徐州时期诗作在题材和艺术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及其所达到的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今存苏诗知多少近读陈迩冬的《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其《后记》云:“今存苏诗,约四千首,是他从二十四岁起,到六十六岁止,四十几年中的作品。”再读陈迩冬的《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其《前言》又称苏轼“所遗留下来的全部诗四千余首,词三百余首”。这样,苏诗总数“四千余首”,就此也成了一家之言。我查阅了现在所能找见的各种不同版本的苏轼诗集,分别做了统计。先将自宋以来有代表性的几种苏诗注本收诗数目列举于下:  相似文献   

11.
幽默、讽刺和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讽刺、滑稽、调侃是喜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但在喜剧创作过程中各具不尽相同的艺术功效。幽默要温敦些,讽刺则冷峻些,二者不是截然而异的。喜剧是以其喜剧手法,对社会生活的矛盾和不协调做大快人心的揭露或赏心乐事的炫展。喜剧性情节、喜剧性性格、喜剧性语言,构成喜剧艺术的三要素。讽刺性喜剧与诙谐剧的区别在于对不同喜剧机制的运用。在充分调动喜剧的直接效果一“笑”的艺术心理基础上,才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笑的艺术创作心理和创作技巧,从而产生最佳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杜甫在诗史上的地位有些相似。他们都以其题材广泛的作品,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广阔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以其多样化的风格和写作技巧,丰富和提高了诗、词的写作艺术.把诗、词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作为词坛巨壁的辛弃疾,在词的题材和风格方面,特别富于开拓精神。由于词这种特殊的体裁,要在这两方面有所创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艺术创造力。辛弃疾在幽默词的创作上,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胆识和创造力,而给词坛增添了光彩。幽默作品的特点,是使人发笑。它与调侃、诙谐、戏滤、机趣常常紧密地联…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在比兴寄托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比前代诗人有很大发展,所以在唐代格律诗中大量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而且通体专用比兴,力求寄意的深隐与情味的隽永。李商隐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的创新方面,卓然自成流派,其诗从情意、辞采和声韵等方面表达了诗的艺术特点,在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个传统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鲁晓川 《云梦学刊》2004,25(2):104-106
揶揄手法是对联创作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手法。它与倒反、皮里阳秋以及讽刺等手法均有相似之处,但又相互区别,自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其特点是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含蓄曲折的表达某种特殊感受。在对联创作中,按照其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戏谑式、反差式、反说式和奇语式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张尹炫 《东岳论丛》2001,22(5):109-111
苏轼论诗“以奇趣为宗” ,体现于其诗歌创作 ,形成了“长于趣”的艺术特色。苏轼尝言“出新语”、“寄妙理”当可产生“趣”。苏诗的尚趣可分为“理趣”、“奇趣”、“禅趣”、“谐趣”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7.
相声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而关联理论对此艺术形式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运用关联理论基本原理 ,分别从话语的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话语的明说与暗含以及听话人对话语的加工努力三个层面对相声片段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在相声诸多幽默创作手段中 ,相声演员故意违背听众的认知环境从而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是相声幽默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相声片段的分析 ,本文旨在探索其语言的关联性本质和幽默的产生 ,同时为相声创作在其语言关联性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相声语言的幽默本质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向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他的批判性,他的讽刺艺术,他为后世的人们留下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典型,然而,鲁迅的小说中不仅有这些构成其伟大作品之所以伟大的特点,鲁迅的小说还很幽默,是那种不同于谈天说地的"闲适"的幽默,并非皮肉上的滑稽与俏皮,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理念。本文从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中的语言和思想及其讽刺艺术上探寻鲁迅小说的那种"冷"幽默,进一步揭示鲁迅的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简评方回的苏诗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胜 《云梦学刊》2001,22(1):52-54
方回评点苏诗的主要内容有喜欢于评点中对苏诗系年,运用比较的方法阐发对苏黄优劣与"二苏"优劣的看法,注重人品与诗格的统一,推重苏诗"变体"等法则,亦旁涉苏诗的用典、押韵等.其特点是评语比较详致,多选七律.  相似文献   

20.
一、施顾注本之价值 南宋宁宗年间,施元之、施宿、顾禧合撰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编年体苏轼诗注本,简称《施顾注坡诗》。该书具有不容忽视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这可从四方面加以论证。 一曰编年胜于分类。自南宋至清,流传最广的苏轼诗注本是《百家注分类东坡诗》。此书有宋、元所刻二十五卷本及明、清流传的三十二卷本,二者皆以类相从,编收苏轼诗。《施顾注坡诗》乃按年编次,更为合理。清儒考订苏诗编年,颇有建树,都是以施顾注本为基础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