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荣格在心理学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笔者通过对他的分析心理学进行深刻分析之后认为,荣格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运动的叛逆者,他的心理学体系也不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挑战;荣格分析心理学是荣格在坚持弗洛伊德主义的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改造和发展,这一理论对以后心理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受理念论影响的西方传统的宗教和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荣格将"原型"用来解释集体无意识内容之前,"原型"大致涉及两种主要领域,即宗教神学与哲学,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来源于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论.荣格基于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建立了"自主精神原则基础上的心理理论",借用传统的原型术语,延用了柏拉图关于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关系的思维模式,但却有意地扭转了柏拉图以来关于原型解释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答约伯》是荣格最为看重的著作。荣格在《答约伯》中分析了《约伯记》、福音书、《启示录》等《圣经》叙事。从分析心理学出发,荣格认为《约伯记》揭示了上帝的双重本性,并以上帝意识的分化与整合为线,重构了《圣经》的神话历史。荣格的《答约伯》为神话研究特别是"神话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心理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荣格最终对宗教采取了科学理性主义的态度,以现象学的视角来观察宗教心理经验,并把人们所体验到的宗教经验界定在心理真实的范畴之中进行探讨。荣格提出很多重要的宗教心理学思想,其中主要包括心灵固有的宗教功能、上帝意象与自性化的关系、从人类心理发展的角度评价宗教信仰,以及基于自性化理论而提出的基督教改革思想。荣格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对宗教的信仰、操作、来源和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学解读。  相似文献   

5.
荣格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原型学说,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心理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要准确地理解荣格原型理论的内涵,必须从哲学的视角对它的动力系统、呈现方式和流传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对20世纪的西方学者及其理论有着深刻影响,荣格及其心理学即是鲜明的例子。从接受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卫礼贤的"同化"和改变,《易经》的共时性原理和整体性思维,《太乙金华宗旨》中的意象启示和心灵修炼,道家思想中的超越理念和心理象征等,为荣格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和理论资源,帮助荣格建立了独特的"西方文化为体,中国文化为用"的心理学。荣格对中国文化的接受逻辑和应用实践,对我们转化接受外来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 ,逐渐形成了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后荣格分析心理学派 ,它们对荣格心理学思想既继承又修正 ,共同把分析心理学推向前进。本文概述和评价了荣格和后荣格流派之间较为微妙的关系中的 3个基本问题 :一是后荣格流派不被荣格正式认可的原因 ;二是各种后荣格流派对荣格的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修正和发展 ;三是后荣格流派不是“非荣格”的 :分析心理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学界很多人认为荣格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催生了"神话—原型"批评,弗莱作为该批评派发展的集大成者而备受关注,荣格则在文学界受到冷遇。笔者认同神话批评与原型批评分属两个不同流派的观点,荣格不仅仅是影响了弗莱,他的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广阔的空间。荣格的"原型"及"集体潜意识"概念应用于文学批评,成立了原型批评流派;弗莱受到荣格的启发,创立了神话批评流派。两大流派彼此独立,影响甚小,不可以以此代彼。  相似文献   

9.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神话原型批评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学术界对荣格及其理论多有论及,但对于荣格的心理发展历程却较少涉足,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荣格本身的心理发展过程就很值得人们关注.他从少年时期就逐渐形成的独特心理模式正是他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土壤.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其派生出的原型意象虽然出发点是心理学,但对文学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神话原型批评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学术界对荣格及其理论多有论及,但对于荣格的心理发展历程却较少涉足,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荣格本身的心理发展过程就很值得人们关注。他从少年时期就逐渐形成的独特心理模式正是他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土壤。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其派生出的原型意象虽然出发点是心理学,但对文学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指按社会所承认的有效劳动进行的收入分配,因此以"按效分配"替代"按劳分配"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按效分配"还可能引发某些误导.只要我们赋予"按劳分配"一些新的含义,那么它是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分配原则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在我国媒体及影视文学作品中 ,频繁出现“……有没有V ?”、“……有V”等句式。这些句式都是汉语传统语法中不存在的。本文以大量详实的例句及资料探讨了这几种句式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指出这几种句式的出现是英语语法中完成体助动词“have”与闽粤方言语法中“有”的独特语法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各种语言语法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训诂大多认为“鲤”和“鳣”是同一种鱼。其实不然。“鲤”是今鲤鱼,“鳣”是今中华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误读《尔雅·释鱼》“鲤鳣鳢鲩鰋鲇”条。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研究人类大脑认知与语言紧密相关的科学,主张通过语言分析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有界"与"无界"这对概念也是在一定的认知领域内进行的,按照沈家煊先生《"有界"与"无界"》一文观点,可以尝试对结构语法、配价语法没有解答或分析不透彻的问题进行认知分析。在对沈先生文章阅读过程中,我们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角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将结构语法、语义特征、变换分析、配价语法提出过的争议问题及未解答问题,运用认知域中的"有界"与"无界"进行重新分析,探析认知语言学路线优于语言学研究的其他两条路线(结构语言学路线和功能语言学路线)的地方-汉语语法结构除了受语境、语义、功能分布、语用等影响,词的"有界"与"无界"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7.
~~“爿”、“且”语源考释@冯宽平$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青海西宁810007~~~~~~  相似文献   

18.
"语"应是:由词构成,结构相对固定,形式比较短小,意义具有整体性或警示性的现成话。所以"语汇"应该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部分名人名言(格言)。词,自由短语,表示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科学术语的固定短语和修辞中的辞格不应是"语"。另外还要注意把成词语素构成的具有比喻义的词排除在"语"之外。  相似文献   

19.
宫本百合子笔下的“伸子”与丁玲笔下的“莎菲”,在叛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虽然具有表层类似的孤独、自尊、多愁善感、以我为主的爱情观,但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物形象。莎菲是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追求个性解放、婚恋自由的女性典型形象,复杂而又真实,虐人而又自审,给人一种艺术的残缺美。伸子则是作者背离生活真实,臆造出来的观念化的追求所谓“理想”的女性符号,孤芳自赏、高大完美掩饰不了她给人的虚假感。  相似文献   

20.
“别人”与“别个”在汉语词汇史上是两个很重要的词。通过实例证实表“另外之人”意义的“别人”在隋时已经出现,在中唐后成为习语,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现在发展为专门的人称代词;“别个”一开始是以“另外之人”意义在宋代开始使用,元明代“别个”发展到不仅有表其他的人之义,还有表指其它事物、其它方面之义。“别人”只用作旁指人的指示代词,而“别个”除此外,还可用于旁指事物的指示代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有表现差异,都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