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9年,“欧洲特殊需要与全纳教育发展署”推出“全纳教师教育”项目,开始从欧洲层面对全 纳教师教育进行整体研究和规划.该项目本着“将所有教师培养为全纳教师”的目标,初步勾勒出欧洲全纳教 师专业素养框架,并对欧洲各国的全纳教师培养方案提出调整和设计建议.然而,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 上,专家学者对“欧洲全纳教师专业素养框架”都仍然存有诸多争议;同时,欧洲各国全纳教师培养方案所面临 的教师“孤立的专业化”困境和“泛专业化”危机也值得深思.这些争议和思考,对全纳教育背景下我国教师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纳教师教育是国外教师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全纳教师教育是将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指导 思想贯穿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全纳教师教育的发展,表明了目前的教师教育在作用、效果、研究、理论等方面 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教育的发展亟待将全纳教育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让所有的教师了 解和掌握全纳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以此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同时,全纳教育应成 为教师教育理论关注的领域,因为全纳教育对教师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对教师专业的培养、对教师满足不同的 学生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纳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民主、平等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是全纳教育的实质.云南省“爱生学校”建设项目的实践反映了全纳教育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民主与平等的观点、参与与合作的理念、多元的文化融合、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保障了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充分体现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各民族学生自信与互助的品质,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成长.有效实施全纳教育需要从教育观念、教师培养、资源配置和社会支持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通过构建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既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的先导观念,又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随着全纳教育提倡的新理念如全纳教育的平等观;全纳教育的"积极参与"民主观;全纳教育的"集体合作"价值观以及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而言,全纳教育的这些新理念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一,全纳教育认为无论身处何地人的本质都是积极乐观的。其二,全纳教育强调人人平等。其三,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与我国目前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息息相通的。开展对全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高社会对它的认同感,对于构建全纳社会、促进教育公平、转变学校体制、实现教学民主、赢得公众教育支持、促进教育快速健康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全纳教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各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性改革。意大利凭借学校一体化政策,采取"激进"全面"的改革方式,率先完成了从隔离到一体化再到全纳教育的转变,并最终建立起完全全纳教育体系。在我国,随班就读从民间自发到官方自为,逐渐成为我国改革特殊教育、发展全纳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就全纳教育改革速度、范围和步骤而言,意大利学校一体化政策造就的是一种快速推进的激进式改革,而我国随班就读政策追求的是一种稳中求进的渐进式发展。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就各国如何确立适切的全纳教育发展方式进行追问和尝试性回答,以期丰富我们关于全纳教育发展方式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全纳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尊重个体,尊重差异”的基本思想极大地推动了特教理论的发展,在世界各国掀起全纳教育改革的浪潮.本文选择全纳教育发展相对成熟的英国和澳大利亚,对全纳教育实践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全纳教育引申出的三大主题作了简单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应试教育和社会化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大学最本质意义上的教育。从教育是学生主体自身的教育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正是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存在,才产生了教师主体性的教育活动。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教育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主体自身这种发展自我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其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走全面开发受教育主体素质之路,才能事半功倍、业绩卓然。但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和手段来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受教育主体自身的艰苦努力来实现的。所以受教育者主体的确立,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0.
"轻负高质"教育,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显性特征的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是教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浙江省绍兴县是近年来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成功范例.从绍兴县的实践看,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高中段教育基本普及,二是区域教育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可以采取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配合、社会协同等行动策略.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运作机制,包括资源配置机制、教育评价机制、监督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所归,其内涵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可通过教育目的、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加以把握。其中:"位育"的农村教育目的重视农村社会成员精神生命的发展,保证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持续性的主体动力作用;"全纳"的农村教育内容注重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又兼顾其文化个性和"实用"性能力的培养;"互补"的农村教育形式则确保农村"三教"发展的共谐,以使农村社会发展有"立体式"的教育支撑。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和谐使命与和谐教育思想的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和谐文明时代,教育必须实现由谋职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转型,担负起应有的和谐使命.而和谐教育要履行其固有的和谐使命,必须进行教育思想的重构,确立和谐教育思想,向和谐化方向发展.两个和谐发展战略--人类自身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人类与身外自然和谐发展,是和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使受教育者自身自然--德、智、体、美、情诸方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人文使命;使受教育者自身自然与身外自然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社会使命和自然使命.为了使和谐教育思想由理念层面尽快进入实践层面,有必要确立"三进一出"的教育方略,将和谐教育思想贯穿教育全过程,以便使受教育者习自然之智、学自然之德、感自然之恩,逐渐养成和谐意识.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育思想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内涵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当前,高等教育自身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不和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和谐、教学活动与身心发展不和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不和谐.树立和谐教育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教学体系、建设良好校园文化是实施和谐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个性教育中存在着个性膨胀问题,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和谐个性.和谐个性包括和谐的个性和个性的和谐两个层面,前者是个体内部的和谐,后者是社会学意义上个体间不同个性的和谐.和谐个性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良性关系的建立,实现个性和谐的重要途径是在教育交往中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具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从宇宙观层面看,它提出了阴阳和谐统一的思想;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层面看,它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治国的根本思路层面看,它提出了以道德感化汇聚天下的思想;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它提出了在复杂情况中,如何实现和维持社会和谐状态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6.
气液两相流中气泡周围电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纳教育提倡教育容纳一切学生,在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满足他们各自身心发展的不同教育需求。在呼唤教育民主,提倡素质教育和关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今天,全纳教育的理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本文基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次的教育管理系统探究如何更好地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活动中贯彻和体现全纳教育所反映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儿童,并引领我们的农村教育走上均衡、良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刘佛年建构了完整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涉及内在逻辑、实践进路两个部分。从内在逻辑看,它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主体性教育生成的理论基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是主体性教育的先决条件,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目的。从实践进路看,它包括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改革方面注重知识的基本结构,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方法改革时培养“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再现型教学到创造性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研究刘佛年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展现了刘佛年对主体性教育思想认识和建构的理论自觉,充实完善了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我国当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8.
从整体上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育质量普遍低下,造成这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既有社会制度和结构层面上的外部因素,也有家庭或个人层面上的内部因素,解决这种不公平有两种视角。从宏观层面,一是增加教育方面投资,提高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从微观手段,一是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力量;二是在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中引入人类学的知识与方法,依据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价值体系、学习习惯制定和实施政策,人类学能够在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中探索出渗入整个教育次级文化中的那些矛盾,这种跨文化的全方位的观察方法能够为理解教育过程提供新的视角;三是改革教学形式,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学中增加双语课程资源,保证双语教育下学生的升学率与就业率,国家应为此设置专项经费,保证这些措施的正常运行;其次,重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成都市簇桥小学一直关注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发展,认为普通孩子和有特殊需求孩子都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应该发展有特殊需求孩子的优势智能,促进其多元发展。应该让他们享受教育的公平、老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一直以来,老师们用实际行动关心着身边每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促进他们健康多元地发展。2011年始,学校推行全纳教育理念,把全纳教育暨随班就读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学校聘请欧美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全纳教育工作,并在全校36个班级全面推行全纳教育。开展了对学生的初筛、建立个人档案、有特殊需求学生分类、学科优势分析表、制定个人IEP等一系列工作,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和温暖。通过两年的实践,簇桥小学的全纳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希望通过此调查研究报告总结学校全纳教育工作,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培育多元教育主体是和谐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元教育主体演进历程呈现出与主导教育的博弈。表现为竞争与共生。这种竞争与共生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社会资本吸纳与运用、政府规制与服务与教育组织群的自发展能力。要发挥多元教育主体在社会教育公平实现中的作用。促进多种教育形势发展必须充分动员并吸纳社会资本,提升教育的社会公信力:必须加大政府政策与制度供给扶持力度,营造科学和谐的宏观环境;教育组织群内部也要处理好竞争与共生的关系,实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