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顾名思义,接发就是把头发接到自己的真头发上,瞬间达到从短发到长发的转变,接发用的头发可以是假发,也可以是真发。分类分机制假发和手工假发两种,所用材料为化学纤维丝和人发两种。方法现在发廊里流行的接发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发式是中国古代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表征。文章叙述了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主要发式及演变概况,澄清了对一些词语的误解,如“被发”,不仅指“披发”与“散发”,而且也可用来指“剪发”和“辩发”。  相似文献   

3.
头发是人的外观特征之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途程中取得的区别于动物的明显标志之一,它能显现人的健康状况,也是人的外观美的标志之一。头发一经修饰则成为式。发式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艺术文化的创造,是被修饰者的一种审美领受。古往今来,头发、发式融铸了人们的观念,而种种的观念和发式则体现了各民族、部族文化传承、习俗和审美趋向。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它不仅是单个人、同时也是各民族不断追求美、创造美、体现美、激发美感、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显化形式,人类对发式的不断创新和追求标志着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生活中,千款万式的服饰把人们装扮得丰姿卓卓,流芳滴艳的美容品把人们妆饰得花容长春。不仅如此,人们在悦纳周身的风流之时,也在日见注重翘首出众的神采。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年总是乐意花上10多亿元(人民币),购置2000多万顶假发,其主流在于从“头”打扮,使假发这项过去惯为秃顶、脱发者装饰的专用品,成为现代生活新潮一族竞相拥戴的发冠。  相似文献   

5.
束发椎髻不是岭南越族之俗 ,最早盛行这种风俗的是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先民。岭南越族的发式有断发和被发两种。自商周以降 ,由于中原华夏文化的南传 ,束发椎髻也流行于岭南。秦汉以后 ,随着汉文化的传播 ,束发椎髻被更多地区和民族所接受 ,而且盛行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6.
假发具有悠久的演化历史,在宏大的欧洲历史演进中,它是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微小配件,却能够反映欧洲社会的发展。在西欧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假发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人们佩戴假发的动机也发生着根本改变。从中世纪开始,到文艺复兴,经历巴洛克时代、启蒙运动时期以至于法国大革命以来,假发时或受到宗教的影响,时或同封建王权发生紧密联系。这种变化过程说明假发功能的演化背后,同西欧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假发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演化,以及人们赋予假发的观念变迁,其实同工业化大生产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也能反映权威不断被消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发式乃是人类不可忽视的装扮元素之一。发式的设计可给人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人美观。在唐代,女子在发式设计上特别讲究,尤其是身份较高的贵族妇女。于是唐代发式出现花样繁多的情景,主要是高髻最为流行。在胡风东渐下,发式更是变化多样,除了高髻,还有多种创新的发式,唐代发式也向以胡妆为时髦的方向发展。它是中国封建文化中—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张晔 《老友》2013,(10):47-47
假发的选择现在市场上的假发材质繁多,主要分为真发制品与化学纤维制品两种。真发制品逼真度高、不易打结,还可以染、烫等,但头发离开了人体就丢失营养,容易枯萎和变形,并且价格比较昂贵,因此不够实用。假发制品主要分为卡丝(卡尼卡伦丝)和高温丝。高温丝材质相对卡丝材质来说,手感更顺滑而且头发有垂坠感,发丝较粗,光泽度较亮,能耐高温可造型,价格在100~200元不等,比较实用,建议选择这种材质的假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原则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和平共处原则的创立、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三个发展阶段。正是由于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根据每个历史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 ,不断丰富和发展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 ,才使这一外交思想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对西夏秃发令颁布的时间、执行的期限、流行的范围以及发式等问题进行了逐一探讨,认为元昊下秃发令的时间只能是其继位至景韦占元年十月之间,而且秃发现象遍及西夏全境。不过秃发令实行的时间并不太长,很可能在元昊死后不久,就不再为人们所遵从。至干发式则是模仿了契丹族的发式,并非是模仿或恢复鲜卑发式。  相似文献   

11.
身体的政治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关注。本文试图考察作为身体之一部分的头发所有的政治意义。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均有与头发相关的故事,自明清以降,中国的政治似乎更与头发有着不解之缘,甚至成了民族的一个难以解开的情结。入关的清兵用"留发不留头"征服大明的子民,"反清复明"的太平天国反其道而行,是"留辫不留头",主张"驱除鞑虏"的辛亥革命就这一点而言是承其余绪,便是章太炎也不能看透这一层,而鲁迅一方面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头发的风波",却也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法彻底地摆脱头发故事中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内涵。头发成为民族革命的大舞台。及至当代,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中,头发竟然又成了政治迫害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发达的西方也莫能外,希特勒的法西斯和解放了的法国民族主义者同样也要在头发上做足文章。所以说,身体绝非一个简单的生命形式,更非没有内涵的肉身可以概括,身体的政治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贵州侗族服饰就是一个独特的隐喻体系,它是通过服饰的三大核心部位来完成对其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及意识的隐喻: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宛如一颗杉树,隐喻的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观念的表达;发式宛如土堆,隐喻的是始祖居所,是"萨"崇拜信仰的形式表达;头花宛如新生命,隐喻的是情爱和生殖力,是自由、快乐追求的表达,是柔性美文化的体现。贵州侗族服饰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隐喻,表现了该民族最纯真的艺术意志和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斯芬克斯之像,也就是人兽神神象,是原人迈向文明、走向自我途中留下的一个划时代符号,也是让今人百思不解的一个谜符。根据神象建构的规律,以及神象“三像”与人类自我意识“三我”的对应演进规律,可对斯芬克斯式神象,也就是人兽神神象的“编图”密码进行解译,得出的结论是:斯芬克斯式神象是人类自我意识“混我”的自画像,该神象的两种基本形式:“兽身+人首”与“人首+兽身”蕴藏“混我”内部演进的早晚两个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西藏环拉萨地区土壤、牧草、家畜 (羊 )被毛中六种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该区土壤、牧草及家畜被毛中Cu、Fe、Zn、Mn、Mg五种元素均不表现缺乏 ,但土壤及牧草中Se含量处于缺乏的临界水平 ,家畜被毛中Se含量低于其缺乏临界值 ,提示该区为低Se生态。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庭户主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河南省农村抽样调查资料,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户主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户主的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家庭收入来源越广,家庭收入结构越合理;其中家庭工资性收入水平与农村户主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正向关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玉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观念,以玉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一个专题,它含有一个重大的德育思想:让人生成为艺术品!今天的德育应该继承儒家以玉比德的传统,使德育走一条美学的路径,将学生培养成生活的美学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学以诗歌数量最多。而唐诗中“白发”的出现频率也极高。“白发”作为一个意象,在表现忧愁、苦闷、乡思、壮志未酬、“美人迟暮’’等感情时有其独特的作用。唐代诗人们的“发白”情结的成因,有科学的依据,有文化的传承。也有诗人们生活境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体是生物体,也是文化现象。它从头到脚各部位的动作和姿态都可发出特有的意义指号。从文化的层面探讨了人体各部位表达的象征意义以及意义指号的性质特征:国际性、融合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鸡口"文化来源于"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这一成语,"鸡口"文化作为一种低劣的企业文化,制约着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必须超越"鸡口"文化,发展战略联盟,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深受社会文化的支配和他人评价的影响,关系越近,影响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女县长对其身份认同的认识深受其关系最近的人——其配偶的影响。在访谈中发现,女县长配偶对其"县官"妻子的身份认同主要取决于自身发展的状况,其中自身职业和年龄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