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有效地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本文拟以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及Canal&Swain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为基础来探讨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而对外语专业听说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育的总体目标不应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应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养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有必要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在阅读类课程、口语类课程以及外语教育的方方面面融入文化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口语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外语口语教学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关系。阐明了交际能力的定义及语言与交际能力的关系。指出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 ,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份及语境选择适当表达方式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外语语言文化模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强调口语教学过程应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服务 ,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选择 ,还要注重师生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它为我国英语专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理工院校应该发挥其独特的学科、设备和师资优势,培养既具有很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掌握另一门外语知识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应逐步向“双外语”的模式发展。文章着重讨论英语专业教育应发挥理工院校办学优势,指出培养双外语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培养双外语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地、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英国学者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为依据,对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个英语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外语能力的内涵、如何培养外语能力及外语能力培养的误区,综合论述了对外语能力培养尤其是适用于外贸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外语教育培养体系和教学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法。目前欧洲的外语教学中很推崇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能帮助解决外语教学的一个复杂而突出的问题——创造使用外语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设计教学法还是避免教学单调枯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审视这种教学法的优缺点,学生通过设计教学法获取的外语知识具有偶然性和非系统性,因此设计教学法应和培养学生具备系统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翻译教学法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发展学生处理复杂外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在即,“入世”标志着中国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外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加入WTO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途径。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学生外语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外语课堂是情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思辨能力中情感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外语课堂情感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文章结合专项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渗入至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论述了如何构建大学外语课堂嵌入式情感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在即 ,“入世”标志着中国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外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及加入WTO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为此 ,必须改革人才培养途径 ,拓宽培养渠道 ,提高学生外语综合素质 ,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对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海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针对海洋特色对原有的外语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模式进一步拓展。就此以"外语专业+海洋知识"为基本思路,以"主题教学"模式对涉海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听课模式具有单一化、任务化、低效率等缺点,可新时期中国高校外语课堂仍在普遍沿用这种听课模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师的协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也严重影响了课堂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建构一种新的听课模式——三维协作听课模式。这种新的听课模式具有确定性、研究性和协作性等优点,它将有助于改善外语教师的教学手段,促进外语教师的协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优化外语课堂教学过程,深化外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外语学习以及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对学习者文化身份具有直接影响。外语学习者呈现中西文化冲突、对新文化身份的反思、操作、以及作为问题解决探索者的“CROSS”文化身份特征。在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以“GLOBALIZATION”模型构建学习者新的文化身份,有助于培育其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有效提升外语交际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技能、更加注重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热情与抗挫折能力、文化差异校正能力、保持与弘扬传统中国民族文化能力等综合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法流派众多 ,但各个流派没有哪一个是完全从各个角度都优于另一个的 ,需要的当是博采众家之长 ,并结合我国实际 ,积极着手建立既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又有利于学生培养交际能力的适合于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现状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为把外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国自己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已是迫切解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外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文化自觉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现有研究生外语教学应处理好文化自觉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化影响语言和交际,在跨文化语境中运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外语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力是一种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素质,只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才能完全实现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作为国家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上需要考虑到其专业的特殊性,结合外语专业特有的培养方式,提高和创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将概念隐喻视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具有文化间的共性,同时也存在文化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起着文化工具的作用,掌握和利用好这一文化工具,即目标语的概念隐喻思维模式,将对外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英汉概念隐喻形式与意义表述关系上的差异,阐述外语教学中掌握概念隐喻这一文化工具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利用该文化工具掌握外语语义特征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通过系统的概念隐喻思维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思维能力的方法。从这一意义而言,它是外语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国际服务外包业的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尤其是外语人才的能力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心理学家斯班瑟能力素质模型为理论指导,以中德工业服务区外语人才(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学习能力素质与知识面、综合运用能力素质以及职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需求与外语人才能力素质的相关性,以期建立起高等院校、企业和行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与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相适应的外语人才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20.
ESP专门用途英语引入外语专业教育是培养复合型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其内涵是以ESP作为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改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学习能力。以ESP教学定位与课程设计建构、教材建设、ESP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方法等,拓展新的教学领域,提高ESP专业教学质量,改进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受教育者语言和专业相融合的跨学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