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多价知识观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强调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特定要素或某个片段的视阈,内在地要求以集成性的观点来审视科学组织。在分析知识多价性与科学知识生产场域集成性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混成组织是一种科学知识生产的集成性组织。它捕捉了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包含学术、市场和政策的多元重叠关系,使科学知识生产所需的资源、组织结构及运作过程都具有集成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拉图尔认为科学知识就是黑箱,其形成过程就是科学家的主张的黑箱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文本的修辞和科学事实的实验室建构都是不可或缺的;拉图尔对科学知识进行的人类学研究既有独到的新颖之处,又存在不可逾越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目标侧重于探求实验室中的科学,将实验室看作是一个理论概念,能够用于解释科学成功的机制与过程.步入实验室之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将目标定位于走进科学,熟悉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用一种不属于分析语言的元语言分析研究者所做的事情.之后,他们赋予了科学全新的解释,以代替传统科学哲学的解说霸权.最初,科学知识社会学以一种"建构论"的方式解释科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SSK反思了建构主义解释的弊端,转向了对实验室科学的实践分析,真正实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自然主义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这些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构成了两大文化系统,即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其核心则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笔者把科学知识放到人类文化的视野中,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文化功能、科学精神的内涵及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的研究,探讨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和实现科学精神人文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的科学大战是科学卫士与建构主义者围绕"科学知识究竟是自然实在的客观表征还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这一论点而对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基础展开的论战。前者以"表征"为核心,坚持自然实在论与真理符合论,强调科学的表征本性促进了人类福利的无限增长。但随着科学践履其"为人类谋福祉"价值的频频失败,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标准科学意象开始面临表征危机。社会建构论的兴起直接颠覆了科学表征的客观性,认为真实的科学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社会建构论者以一种较为激进的眼光重新审视了科学,发现了科学表征的社会性,以"建构"取代"表征",为敏锐地洞察理解科学提供了颇为有益的启发,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建构主义思潮,但其蕴含的相对主义观念使其容易堕入自反性僵局,而后SSK的实践转向则为建构主义思潮的稳健发展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决策依赖科学又不是完全按照生态专家的意愿,这引发对环境专家科学知识的科学性与作用的争议,聚焦于科学与决策的鸿沟及能否融合它.是世界观、价值观还是利益、知识区域扩展了科学与政策的鸿沟?知识观视角下,本质的联系在于:专家知识的科学性与决策是两个界面;专家知识也具有不确定性;科学与决策都是有限理性;科学的不确定性与环境政策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实践上,科学对绿色规划的影响力在于政府官员怎样对待专家知识以及社会对官员权力的看法.荷兰城市决策者普遍认为专家知识具有实用性,但对推动"知识合作生产"知识经纪"并不热心和认同,应对科学的不确定性更应"等等看".对其背后假设的哲学思考,可以推动我国对待环境专家科学知识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探究实验是中学实验的一个重点,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已知与未知的统一,已知科学知识是未揭之谜转化为科学问题的中介。内部问题的解决导致知识缓慢的量的增长,外部问题的解决将使知识的发展发生迅速的质的飞跃。科学问题按指数增长势必带来科学知识按指数增长的结果。提出科学问题即科研选题要遵循需要性、合理性、新颖性和可能性的原则,都离不开一定的“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溶合知、情、意于一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长足发展.其中虽然多是精妙高深的科学内容,但不乏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常识.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近代国人对水的认识不断深化.各类报刊、杂志都有关于水的知识介绍,其中包括用水卫生、水与健康疾病、节约用水等生活知识.这些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既改变了民众对水的传统认知,增长了科学知识,也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科学知识社会学把社会结构、社会利益、人类技能等都视为科学的组成部分,分析了这些要素与科学之间极具建设性意义的结合和作用。它围绕单一的"社会利益"全方位地说明科学,最终的理论结果是用"社会实在论"取代了"自然实在论",落得个实在论"两极相通",走向了其自身理论批判的反面。表征主义的科学观是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的问题和困境产生的基础,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走向操作语言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缺失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科学方法的传授引导和科学活动能力的锻炼加强,从而形成综合的科学观,最终达到科学精神的形成.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统领,形成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要求,也只有在科学精神的统领下,科学教育才能有实效性.但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形成不是抽象的,要在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和科学方法训练中获得和体现.反之,科学教育中就不具备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实证主义科学观坚持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与自然界之间的纯逻辑对话,并赋予了科学知识"客观性"、"真理性"等特征。而布鲁尔提出的包括因果性、无偏颇性、对称性和自反性在内的强纲领的四个信条则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纯认知领域的产物,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强纲领理论并不反科学,其本质是倡导用"科学"的精神审视科学本身,引领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微观研究范式,并为STS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伊德认为传统所谓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的观点,是没有深入到存在论层次的认识论。从存在论来讲,技术先于科学,所有科学知识都是技术体现、建构或诠释的,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自然的,而是以对技术活动进行艰辛的科学解释为前提的,如此在技术建构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又展开着新的技术进步,科学与技术表现出环环相扣的"接力"关系。此科学与技术的存在论理解,揭示了科学与技术的生成逻辑,对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应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包含了多种理论思潮,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为最主要代表。SSK 通过反叛默顿的 STS 传统,坚持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并意图对科学知识进行内部的社会学研究。但布鲁尔的本体论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建构论陷入了无法保证科学有效性的相对主义困境。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意图以理论的反实在论和实践的实在论予以解决。科学的有效性依靠实践来保证,从表征到实践的思路转变是实在论视野下 SSK 走向后 SSK 时代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是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可以复制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些相关科学知识就是教育技术的科学基础。但由于相关科学理论发展尚不够充分和完善,导致教育技术的科学基础不够厚实。本文试图在归纳其科学基础后,对其科学基础充分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史教育的科学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史教育的科学目标对于科学名教育和科学史学科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科学史教育的科学目标有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这里科学思想指在科学领域中与人的思维有关的诸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等  相似文献   

17.
"客观性"是科学知识的终极诉求,科学事实、科学测量以及科学真理的确立都要寻求一种客观性作为基础和支撑。而所谓客观性只是思维的建构,是一个本体论逻辑预设。科学本体论阐释了科学知识内在具有着建构性和规范性,科学构造了一种认知模式,也构造了一种信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心理逻辑作为认知逻辑的一个分支,反映了认知科学与现代逻辑的交叉特征.由于认知科学的经验性质,认知逻辑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认知过程中心理过程与逻辑过程的统一.用心理逻辑可以表征溯因推理、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创新思维特征.科学发现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逻辑过程.科学发现的心理逻辑模型从心理直觉和逻辑推理两种加工方式来说明科学发现的规律,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语言认知、逻辑认知、文化、进化和认知都是认知逻辑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巴恩斯由知识属于被群体接受的信念出发建构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这种理论预设来源于对库恩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命题的解读。其理论预设与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及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预设都不同。传统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具有真理性的,而他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并非是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决定的。其理论预设背后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知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巴恩斯由知识属于被群体接受的信念出发建构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这种理论预设来源于对库恩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命题的解读。其理论预设与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及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预设都不同。传统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具有真理性的,而他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并非是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决定的。其理论预设背后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知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