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读余秋雨散文总能给人一种宁静与厚重之感,寻这种感觉的来源:自然背景下呈现出的厚重的人文气息,无限沧桑和慧悟,哲学背景下显露的审美情趣。本文作者通过再读《文化苦旅》,从以下四方面来探历史背景下突出的独特审美心理,人生背景下显出的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依仗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以其卓越的创造突破了当代散文的某些程式。我们期待他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文化苦旅》,是考察这一时期文化转型的重要文本,对于认识90年代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有重要参照价值。《文化苦旅》借用西部意象,表现出的苦旅姿态和自我感伤趣味,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时期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迎合。《文化苦旅》在形式上保持了80年代关注民族命运的精英传统,但在内核里放弃了启蒙和反思的冲动,以伪精英的姿态开启了中国消费文学的新范型。  相似文献   

4.
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文化意蕴上,余氏散文从一而终都灌注着文化这一鲜明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反思,文人隐忧,精英意识,文化人格的重建等;在创作风格上,余氏散文突破了传统小品散文的文体约束,在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独到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学风格.这可以从对传统散文的突破、语言特色、结构模式以及表现手法上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及续编<山居杂记>等系列文化散文,创作的主旨在于思考人生、品味人生和探索人生,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文化内涵、深沉凝重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文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自觉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怀着对民族和时代的双重真诚,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感叹、品评、反省,以开阔的视野,对民族文化人格进行反省和探察,试图揭示崇高的人生态度,力求构建走向开放的、更具现代意义的、健全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6.
论文探讨了《朝花夕拾》开拓的寓沉重于洒脱的艺术风格 ,而《文化苦旅》则主要在两个方面继承并开拓了这一文风 :对传统文化弊端的批判 ,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的思索和探求。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精英知识群体 (包括作家 )在当代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被称为“文化散文” ,是因为它充溢着哲人的思辩、学者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在《行者无疆》中 ,废墟作为其特有的审美意象 ,已经从一个个单纯的物质形态成为由人类文明和历史长河不断积淀下来的文化意象 ,成为傲然于物外而又永恒于时空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以其独特的学者中年话语构筑了当代散文界的亮丽风景线。本文试剖析余秋雨散文所传递的中年心志、学者心态,以此评论其散文得失。  相似文献   

9.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秋雨散文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对传统文人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检索,对复杂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清醒的汰选,从“可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可信”的因素;余秋雨散文在文化传统的深处立定,以其冷峻的理性和充沛的人文意识关注民族文化品格的重建,从而完成了对当代散文的一次重要超越。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 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 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检视与发掘,对当代知识分子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余秋雨言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汲取了浙东地域文化的精神元素。讲究经世致用、追求实事实功是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的人生设计和生命选择中承袭了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对强健人格的看重和对知识分子驾驭现实人生能力的强调都具有浙东地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事实上,庾信的辞赋观念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庾信前后期的辞赋创作,分析了庾信的辞赋观念,指出:庾信前期的赋学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摆脱汉赋作家曲终奏雅的套路,对辞赋的讽喻功能尚有一定的体认。而他后期提出的“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说,则体现了他对往代文体的清醒反思。“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反映了向诗之现实主义、骚之发愤抒情传统回归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叙事学"是小说文本解读的一种方法,用它来解读余秋雨的散文集《千年一叹》,可清晰地发现该散文文本的叙述主体"不再是"余秋雨本人,而是余秋雨对社会文明兴衰的理解和世纪之交世人生活现状与生命状态的真切体味,这也就决定了《千年一叹》的叙述主题是以"救亡"与"启蒙"为目的寻访人类古文明.而在《千年一叹》的叙述话语中,作为其"叙述语"和"转述语"的交替运用,不时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余秋雨则以"导演"的身份走到舞台的中央而直抒胸臆,以他对"文明"思考的叙说来感染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思.  相似文献   

14.
"叙事学"是小说文本解读的一种方法,用它来解读余秋雨的散文集《千年一叹》,可清晰地发现该散文文本的叙述主体"不再是"余秋雨本人,而是余秋雨对社会文明兴衰的理解和世纪之交世人生活现状与生命状态的真切体味,这也就决定了《千年一叹》的叙述主题是以"救亡"与"启蒙"为目的寻访人类古文明。而在《千年一叹》的叙述话语中,作为其"叙述语"和"转述语"的交替运用,不时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余秋雨则以"导演"的身份走到舞台的中央而直抒胸臆,以他对"文明"思考的叙说来感染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思。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突围》是余秋雨撰写的《山居笔记》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充满了余秋雨关于苏东坡的认知.不仅如此,余秋雨先生更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入到了文章的撰写过程中,使得文章情绪饱满,每当读者阅读鉴赏《苏东坡突围》时,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余秋雨笔下的苏轼心胸开阔,豁达,笑对人生,给现代的人们以很多积极意义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唐文学中,创作家们纷纷追求着强烈的个性化语言表现,文学语言风格探求蔚然成风.这其中,韩愈无疑是最具典型的代表.韩愈诗文语言雄肆杰放,充满张力,突出表现出韩愈个人精神情绪和心理性格.韩愈笔下,描述性语词的拙重狠奇、记叙性语词戏剧化形象化、动词充满力度的张扬、助叹词浓郁抒情基调,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韩诗文语言极富创造性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批评现象成为20世纪90年代文坛引人注目的事件,影响之大是因为它凸显了当时知识分子通过文学创作或批评重塑群体文化形象的努力,这一形象内涵主要包括道德理想主义、思考独立性及对现实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弊端也显现了出来:"酷评"背后的批评学理性缺失,道德拔高造成"反求诸己"的缺失。余秋雨事件中的种种得失应引起文坛足够的重视,在吸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践行批评的功能,承担起社会思想与文学审美积极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余秋雨散文的语言表达,不仅要留意其谴词造句,还要体察其语境蕴涵.他的语言运用既讲究表层文字的优雅,又注重内在思想的深邃.优雅而深邃,构成了余秋雨散文语言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书话体散文是周作人追寻已久的生命文体,是他心中真正自由的个性散文.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周作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次子心态".从文体学角度考察,周作人书话体散文的生成分三个阶段,有着鲜明的特征,从中可以见出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余秋雨及其散文,众说纷纭。文章从江南文化角度来解读余秋雨事件,指出敏感、狂放、亦雅亦俗的品质使得江南文化在散文的模式、人格论争、商业宣传上起到了发生和推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