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和家庭是现代人生活的两个基本领域。对于高校女教师来说,工作家庭发生冲突在所难免。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类型,其次归纳了造成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希望高校女教师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女性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而随之而来,高校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也在逐年上升。本文分析了高校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因素相结合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育龄女教师这一生育群体,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面临着多重生育挑战,因此构建其良好心理契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因子分析将育龄女教师与高校间的心理契约归纳为交易型、发展型和工作家庭平衡三个维度,并通过教师对高校责任履行的期望值和实际感知之间的预期差分析其心理契约的满意现状,发现预期差与教师的组织承诺高度相关并存在回归关系,且不同期望和感知水平下的教师拥有不同的组织承诺度。最后从工作家庭平衡、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薪酬体系等层面提出了维持高校与育龄女教师之间的良性心理契约、促进高校教师创新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女教师既要在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又要担负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她们比男性教师经历着更为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存在着组织、家庭等影响因素,以及冲突的内在与外在多种表现形式,为此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四个方面实施平衡策略,以避免或缓解她们的工作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格测量对比分析,针对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加强和培育优良的教育心理环境;加强自我教育,为维护女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内在保证;提高对高校女教师心理关怀意识,增强女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从源头抓起,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  相似文献   

6.
高校专任女教师压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专任女教师面临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工作压力来自教学和科研;家庭压力主要来自养育孩子、家务、照顾父母。缓解高校专任女教师的压力,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专任教师队伍;区分教学型与科研型大学并分类管理;加强社会公共政策对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免费服务;提高高校教师工资待遇;对女生实行灵活学制;提供丰富多样的福利性质的养老服务;探索多渠道的社区服务家庭的形式;呼吁更深层次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年女教师心理困扰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中年女教师既要承担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又要在家庭中做个好妻子、好母亲 ,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事业、身体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心理上极易产生各种困扰而影响她们的进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压力和挑战 ,避免和减轻心理困扰 ,顺利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是摆在广大高校中年女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对182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高校女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工作的社会上地位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略高于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报酬的满意度;高校女教师的社会网络因素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其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职称、学校类别、任教年限及工作性质并不能显著预测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高校女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其社会网络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高校女教师学术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而言,社会文化环境、高等教育环境、家庭观念及个体的身心特点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自身成就动机、多重角色冲突及“玻璃天花板”效应等的影响,其职业发展面临瓶颈。对影响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是高校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高校教师队伍更加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五位农村女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对她们的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农村女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主要表现在有限时间与多重身分、职业周期与家庭生命周期、归属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并影响着她们的专业发展。教师对自我角色的传统认知、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期待、性别支持系统的缺乏以及农村女教师的岗位特殊性是农村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有效缓解,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女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校青年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对合肥学院等三所高校171名35岁(包含35岁)以下青年女教师进行测查。结果:高校青年女教师的社会支持以及人格因素中的适应性和社交性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高校青年女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分析了1995-2010年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科学开发和利用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源的对策,即一方面高校要因地制宜构建提高女教师素质的平台,并健全机制挖掘女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女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抽样调查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女教师角色冲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配偶支持、是否有孩子及孩子的年龄、自我角色定位,与高校女教师的角色冲突呈现出相关关系;而家务承担、职称等,并未与高校女教师角色冲突呈现出相关关系。高校女教师的角色冲突由于受到结构性因素和缓冲性因素的影响而在数值上处于中间水平,但有着生命历程性和差异化特点。高校女教师角色冲突本质上是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与传统性别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女教师角色冲突问题,还要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中的学术水平代表了一种学术话语权威,性别对男女教师学术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目前在河南省的高等院校中,女教师整体学历和学术职称水平略低于同年龄段的男教师,在科研方面则明显弱于男教师。提升高校女教师学术发展水平,既有赖于整个社会宏观环境的支持,又需要单位中观环境的帮助,还需要家庭微观环境的协助,更需要女教师个人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普通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并不严重,但是有相当比例的高校女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倾向。因教龄和职称的不同,高校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有不同的表现。针对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需要建立科学的心理干预机制,加强个人调整,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各因子的表现与总体特征相比并不完全一致;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总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教科目不同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差异,其中在焦虑、偏执因子分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随着职称的变更,不同的心理问题有呈现职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况,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要疏解这些压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高校女教师发展问题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我国,高校女教师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对高校女教师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采用元分析方法,从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文献来源、研究主题三个维度对107篇论文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关于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的时间轨迹及趋势、研究层次及水平、研究领域及热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化和繁荣,促进高校女教师的群体建设和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