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夏继果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从宏观上论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外交政策:放弃对大陆领地的觊觎;实现不列颠岛的独立与稳定;发展海军,在海峡上建立防御屏障;谋求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伺机向海外扩张。这一模式为英国政治家继承,成为近现代英国的外交传统。 相似文献
2.
张北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129-133
巴黎和会后,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尤其在中国的矛盾立即尖锐化。英国认为,其有能力迎接日本对其在华地位提出的挑战。综观这一时期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可以看出英国对华外交政策不择手段,以获得其在华的权益为中心;追求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在华不寻求代理人;与日、美主要是日本在华进行激烈的争夺,当然也有协调。 相似文献
3.
聂熙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2-24
英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欧洲国家,在欧洲乃至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欧洲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发生转变。本文使用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英国欧洲政策的转变,通过历史分析,力图发现这种转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郭雪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她统治英国长达四十馀年。这期间既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外交诸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英国向近代化道路迈进的时期。她的外交政策不仅对英国社会而且对欧洲政治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末以前,她利用西法矛盾.建立英西联盟关系,把西班牙作为英国主要的国际支柱,对抗法国,提高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此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大海外贸易,寻找新的市场,长期拥有海上霸权的西班牙又成为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障碍,为此,伊丽莎白女王改变外交政策,转而同法国结盟对抗西班牙.开辟了英国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黄梅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
孤立主义在英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英国传统的对欧洲外交政策,并对当今英国的外交仍产生一定的影响。孤立主义是英国在欧洲维持均势的一种外交手段,其产生与其独特的岛国环境有关,更是以实力为基础最大限度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外交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其面临的是必然终结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表现为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既要疏俄、防俄、抑俄,防范霸权式的俄罗斯东山再起,又要改善对俄关系,并与俄罗斯建立起比较正常和稳定的双边关系。波兰的对俄政策是由其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是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尤其是波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历史因素和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欧洲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预见,随着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深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独立安全防务政策的加强,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更多受欧盟对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保卫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66-69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战后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历程决定了对意识形态的倚重 ,随着我国外交理念的日趋成熟 ,最终实现了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利益的转变 ;与意识形态相联系 ,中国外交一直注重政治利益而忽视经济利益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强调经济利益 ,把国家安全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影响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单向努力到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董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0):4-6
英国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西方国家,也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概述近代以来中英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就新中国建立后中英的外交风云和外交关系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了英国外交上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务实性、灵活性和稳健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相京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5-59
普京执政后 ,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出发 ,根据对西方的外交总体战略 ,特别是“9·11”事件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情况 ,着力实施“亲西方”外交政策 ,大力改善与美国、北约和欧盟的关系 ,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 ,由于美国继续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以及俄罗斯与北约在东扩问题上不可调和的矛盾 ,加之俄罗斯国内存在不满情绪等 ,从长远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将处于“非敌非友”状态 ,普京“亲西方”外交政策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周培佩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
外交政策的"新路线"是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向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转变过渡时期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1890年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是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有帝国主义潮流的影响"。新路线"的执行并没有像其制定者期望的那样巩固、提高德国在欧陆的地位并为德国的海外扩张创造有利的环境。相反,它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外交活动空间使德国外交处境艰难。 相似文献
11.
香港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对香港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并以此为基础指出了其面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香港问题的研究高潮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割占香港的原因作为香港问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多从经济、商人的角度考虑,鲜有学者通过具体实例加以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对巴麦尊训令的目标、义律时于训令执行情况的考察,揭示义律在香港占领、割让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义律违背训令这个案对于香港问题的成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從97年回歸至今,香港的科技有了很大的發展。香港在發展過程中所制訂的科技發展策略和科技政策都非常值得澳門學習,本文對回歸以來香港的科技政策進行了全面回顧,由此歸納出可资澳門借鑒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4.
“去权”与“充权”——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24-27
虐待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社会问题.香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研究处理虐待长者问题.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计划,适时有效地回应了香港长者被虐的问题,推动了香港虐老防治的工作.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充权"理念在虐老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大陆社工介入虐老防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姚怡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998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捍卫了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维护了香港作为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张妍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109-114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和差异,在词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加坡英语的构词方式主要包括借词、译借词、杂交词、创新词和习语等五种,而香港英语则较少出现杂交词,借词的种类也相对单一。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体现了英语与本土语言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两地社会生活、语言政策、身份象征等因素对英语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香港地区大学现行学费政策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介绍了香港地区现行的大学学费政策,分析了由此而引发的关于学费问题的讨论,探讨了香港地区学费问题的经验教训对内地学费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鹤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6):24-28
以个人亲历的视角回顾了香港比较文学研究发展的源头和历程。从20世纪早期朱光潜、许地山先生任教于香港学府始,香港比较文学研究可谓源远流长。而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以后香港更成为两岸三地比较文学研究博兴的策源地。香港中文大学的建校和任教于中文大学的诸多友好故旧的热心敦促,均在香港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廖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香港回归后,广东作为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发展的中继站,粤港两地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粤港两地金融衔接应该求同存异,以金融组织体系的衔接为微观基础,以金融法规衔接为根本,同时做好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香港极为重视新闻自由,媒体触觉深广。香港媒体在报道与限制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欲、知情权与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与公正受审权之间,始终存在矛盾与冲突。香港是一个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的社会,媒体的表达自由权与司法独立审判权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