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一、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的变动分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浙江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统计显示,1985年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273.25万人,第二产业为735.22万人,第三产业为310.09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4.9:31.7:13.4.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光 《统计与决策》2005,(19):110-112
一、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十五"期间为例,第三产业对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贡献率为84.6%,显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1980-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7%上升到3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1%上升到26.4%.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3.
陕西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测算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陕西第三产业的现状、构成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产业和分行业计算就业吸纳弹性指数,并以此建立了未来5到10年陕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世界服务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服务业发展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既与战争有关,也与经济增长的自然变动规律有关。50年代以后,世界上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经济发生了相同的变化: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决定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部门。以美国为例,192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为40%,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方法稍显单一,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佛山市为例,通过分析佛山市第三产业和就业人数的相关数据,先通过图形观察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然后建立相适应曲线估计模型,对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块对回归残差函数进行逼近,并对预测值进行残差补偿,从而减少单一曲线估计模型的误差波动性,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波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其工业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并没有呈现出抛物线式的增长方式,而是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方式。文章使用波动预测方法,预测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约为1亿人。从事制造业的科技人员数会明显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会受到制造业的积极影响。制造业能够承担较大的就业人员流入压力,在就业人口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制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未来,中国制造业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门晓薇  金兰 《统计教育》2007,(12):41-42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延边州1949年以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进行建模分析,拟合了确定性加随机性的组合模型,并对模型预测能力作了检验,最后用该模型对延边州2006-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南通市第三产业就业方程及其应用文/南通南委党校管怀鎏经济理论研究与实际统计资料分析均表明,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以下简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使第三产...  相似文献   

10.
地区第三产业的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区第三产业的水平评价刘成相,董礼华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显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1979—1991年,平均每年以9.9%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8.6%的递...  相似文献   

11.
为对影响江苏省电力消费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采用了单位根和协整分析技术,对江苏省三次产业与电力消费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有启示意义的结论;同时,还建立了VAR模型,对电力消费量进行了预测,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精确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就业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别利用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引入非线性因子的局部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的出口、投资角度出发,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在最近一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是逐步加剧的;重点行业影响较为集中;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准确,刺激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非线性就业弹性能够更准确的反应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其引入投入产出经典模型能使模型更好地反映真实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研究了辽宁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依次建立金融发展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别,且金融发展对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FDI的就业创造效应受到质疑,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本文选取了1998-2010年中国引进外商投资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VAR方法就FDI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FDI在短期内对中国的劳动就业具有负向直接效应,但是能够通过拉动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进而间接地推动内资企业就业的增加.该结论为中国政府通过继续扩大引进外资来改善中国劳动就业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谢锐等 《统计研究》2020,37(1):88-98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相似文献   

16.
吴翌琳 《统计研究》2015,32(11):59-64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促进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类型创新与劳动就业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构建创新与就业关联机制的Jordi模型,对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就业影响进行细化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缓慢,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短板与不协同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就业增长的瓶颈,促进两者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就业增长,也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就业的发展情况,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个体经济的就业函数。并利用1981—2007年个体经济发展的数据建立ARMA模型分析我国个体经济的就业与资金、收入等变量的关京。发现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与营业收入、注册资金总额都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万海远等 《统计研究》2020,37(4):87-100
在老龄化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背景下,开发我国老年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3年住户调查数据,通过与俄罗斯较长时期的跨国比较,发现中国老年人就业率偏低且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利用Oaxaca方法分解了就业率下降的贡献来源,由此解释了中国城镇老年人就业率较低的原因。研究发现,文化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劳动力市场禀赋及其分化才是我国老年人就业率较低且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对于俄罗斯,中国城镇居民财富积累更快,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再加上年轻外来劳动力涌入形成的挤出效应,带来中国老年人就业意愿和就业竞争力的双重下降,由此就使得中国老年人就业率逐渐降低。因此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让老年劳动力顺利实现职业转换和工作岗位转变;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扩大老年人非正规就业机会;增加老年人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获得较高教育技能的老年人工作更长的年限,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出发,通过构建2012年和2015年中国区域-世界投入产出嵌套表,结合增加值贸易的就业投入系数,测算并比较分析了区域增加值贸易带动的就业创造、就业溢出和就业反馈效应。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区域增加值带动的就业效应主要源于国内贸易,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对国内贸易带动就业的依赖程度在进一步上升;中国区域增加值贸易带动的就业效应多表现为就业创造>就业溢出>就业反馈,其中直接带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开始减弱,间接带动的溢出及反馈效应成为区域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整合优化以内需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作为就业"稳定器",稳步推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对接作为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产业升级和促就业的"助力器"。  相似文献   

20.
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与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斌 《统计研究》2003,20(11):19-4
按照现行统计口径 ,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源于 1 1个方面 :( 1 )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 ,( 2 )集体经济单位职工工资 ,( 3)其他经济类型(包括股份制企业、外国企业及港、澳、台企业等 )职工收入 ,( 4 )个体经营者的净收益 ,( 5 )个体被雇者收入 ,( 6)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 ,( 7)其它就业者收入 ,( 8)其它劳动者收入 ,( 9)财产性收入 (包含利息、红利及其它财产租金收入 ) ,( 1 0 )转移收入 (包含离退休金、赡养收入、赠送收入等 8项内容 ) ,( 1 1 )家庭副业收入。其中 ,前 8项基本包括了各种经济成分、经济类型职工的收入。本文将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