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雄的《方言》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记载了众多汉代各地方言词汇,其所收集词语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 相关。通过整理发现,《方言》一书囊括了有关汉代饮食文化、服饰装扮、病理之学、亲属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都是 整个汉王朝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石。研究这些宝贵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扬雄的《方言》与历史比较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也是语言文字学著作产生得最早最丰富的国家。早在公元一千九百多年前,继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之后,西汉蜀郡成都人扬雄(公元前58—后18年)辑著的《槽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就成为了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部卓越光辉的历史比较语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固然能使流行此种方言的地区的读者感到亲切、生动,但却给其他地区的广大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困难。随着古典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解释这些著作中的方言,并为语言研究者提供资料,就成了一项迫切任务。董遵章同志《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一书的编成,是方言研究中的重要成果。我国第一部收集方言的专门著作,是西汉末年扬雄编撰的《方言》。这部书收集了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特征词属于比较方言学的范畴,是基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研究而产生的。要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必须在方言词汇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开展方言特征词的研究。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提出至今,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方言特征词的性质和范围上存在争议。存在的争议主要是由特征词的提取方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方言学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从第一部方言专著——扬雄《方言》——到现在,两千年间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方言学遗产。整理和研究这些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就整理和研究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董绍克教授《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一书于 2 0 0 2年 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又一力作 ,为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 ,前人多侧重于语音的比较 ,一方面各方言的音位数量有限 ,便于归纳整理 ;另一方面由于有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主义语言学等成熟的方法可借用 ,因而成果迭出。而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的情形则相反 ,究其原因 ,一方面汉语方言众多 ,词汇数量庞大 ,词义纷繁多变 ,进行全面的梳理非常困难。另一方面 ,词汇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 ,因而词汇的研究需要非常深…  相似文献   

7.
扬雄《方言》是记录周秦至西汉末年汉语口语的可靠材料。扬州方言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地理分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扬州方言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演化后,在其词汇历史累积层次的底部仍然遗留有《方言》所记录的古语。追溯考释这些古语词,对研究扬州方言历史沿革、探讨方言板块边缘区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卫藏方言(拉萨话)与康方言(德格话)、安多方言(夏河话)的词汇进行了比较。文中指出,藏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一般是30%左右。藏语方言词汇的差别,除语音上的差别和构词方式上有某些差异外,主要表现在有的同一概念在不同方言里用不同词表示;有的同一词在不同的方言里含义不同或所指的概念恰好相反;有的词是某一方言特有的其他方言没有相当的词。研究藏语方言词汇,对于藏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语言史的探讨,当今,特别对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确定藏语标准语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除了扬雄《方言》的基本体例和内容之外,着重评述了《方言》的著作权争议情况,介绍了书名、卷数、记载的词语性质和编写方式等问题,并讨论了《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全面介绍了历代学者对《方言》的整理,重点评述了清代以来学者们的《方言》校理,从而客观地呈现出《方言》整理的历史成就;全面综述了1700年来扬雄《方言》的研究情况,系统评论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主要研究专题,并提供了最新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先生在方言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提出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扬雄《方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价值,《方言》的年代、材料和地名,方言分区;方音与古音研究,包括方音是考订古音的工具,提出"古有复辅音"说以及《切韵》的性质;方言形成的原因;重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研究成果;方言研究方法论;创制方言字母。  相似文献   

11.
《客赣方言比较研究》是一部汉语方言研究专著,120万字,由南昌大学刘纶鑫教授主编、主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刘纶鑫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江西境内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的终结成果,项目批准号为96AYY012。该项目也是建国以来江西省学者承担的最大的国家五年计划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客家方言和赣方言是江西省内的两大主要方言,也是现代汉语两大方言。由于这两个方言区在地域上连成一片,在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就其本身来说,这两大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  相似文献   

12.
苗语三大方言中,西部方言最为复杂。内部又分川黔滇、滇东北、贵阳、惠水、麻山、罗泊河、重安江、平塘八个次方言,川黔滇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等还有土语之别。了解这种差异,对进一步搞好苗语古音构拟,完善文字方案,规范词汇和语法等有很大帮助。论文以西部方言标准音点即贵州省毕节市大南山苗语为比较点,通过对12个苗语点的调查和比较,发现它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仍有些差异。在语音上,体现了不同分化路径;在词汇上,除了读音有别,词义也有些差异;在语法上,体现在词汇结构、造词方法、形态标志和表达方式上有的保留了较传统的语法现象,有的则更趋同汉语。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年前就受到扬雄的重视。扬雄在他的名著《方言》一书中提到“南楚”的方言词语达85次之多,南楚即指今湘方言地区。中国现代语言学、现代方言学的奠基人赵元任先生三十年代亲自和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和等五人普查了湖南各县的方言,四十年以后由杨时逢整理,1974年在台湾出版了《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杨遇夫先生是我们湖南二十世纪最著名而又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他也很重视方言的考察,曾写过《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五十年代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14.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考察六朝唐宋的文献资料,方言研究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零散在各种文献中。20世纪以来六朝唐宋方言研究主要有:借助诗文用韵材料展示方音特点;探讨这一时期重要语言学家的语言学著作;断代方音研究;利用文献考证法与现今方言相结合,展示当时的汉语方言词汇;某一具体方言的历史的研究。要深入研究六朝唐宋方言,对各种记录这一时期方言的文献要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吉林方言属于东北方言范畴。吉林方言的语音已形成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吉林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吉林方言词汇的调查与研究,可进行吉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比较,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从而推动吉林人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进程;同时也探究吉林方言与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而对吉林的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方言》中某一个方言词,作为被释词,多数情况下不重复注释。但是,也有同一个方言词重复注释的情况。这种重复注释的情况,透露出《方言》某处说某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如果一个方言词仅见于它后面所列的具体的方言区域,不见于别的方言,那么几处重复注释所列的方言区域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这就有力地证明:《方言》中说表达某一个概念,某地用某词,并不是说只有某地用某词,其他的地域不用该词。扬雄只是据实记录他的见闻,不是在作出全面调查,不是在知道了某词只有某地用而别的地方不用之后,才写上某词见于某地。换句话说,《方言》中某词见于某地,并没有暗含不见于其他地域的意思;《方言》中的很多方言词不能作为某一个地域独有而为其他地域所无的用词。将《方言》这一特点揭示出来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如何利用《方言》研究秦汉时期的方言区划、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以及汉语词汇史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言间的差别主要在语音”说是值得商榷的。很显然 ,说方言间的差别主要在语音应该是比较的结果。这种比较应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甲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分别与乙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比较 ,二是把上述比较的结果再拿来进行比较。而要想在这种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是可比的 ,我们对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内容的掌握是对等的。实际上 ,由于以往方言调查的特点和方言中语音、词汇、语法描写的难易不同等原因 ,我们对三者的把握很难做到对等 ;语音、词汇、语法是三种不同质的东西 ,它们之间无法进行量上的比较。方言间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别是不好分出主次的。  相似文献   

18.
从扬雄的《方言》开始,我国汉语方言的研究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在本世纪初现代方言学兴起以后,方言研究者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全国汉语方言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方言学界长期以来缺乏理论探讨,目前已经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方法问题,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语法的研究 ,比之于方音和方言词汇的研究 ,总的讲 ,无疑是相对薄弱的一环 ,就四川方言语法和作为四川方言代表的成都方言而言 ,也概莫能外。《成都方言语法研究》一书 ,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第一部对成都话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方言语法专著 ,堪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取得的一项十分可喜的科研成果。《成都方言语法研究》以老城区通行的成都话即所谓的正宗成都话为研究对象 ,以足以代表正宗成都话的口语以及成都籍作家的方言作品和报刊的成都话为语料 ,参照普通话作比较 ,着力就成都话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20.
早在清代末年就开始了客家方言的研究,但大都是用传统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对词汇进行考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末,客家方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赣方言研究起步较晚,1936年罗常培先生写成《临川音系》一书。1979年《方言》创刊,熊正辉率先就南昌方言发表系列论文,揭开了赣方言研究新的篇章。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则始终是围绕着客赣方言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作为汉语的两大方言,人们对它们的语言特色仍然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因此,客赣方言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两种方言的研究大有搞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