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娟 《东西南北》2013,(18):22-23
尽管笔名并没有给罗琳带来直接的商业利益,但是至少向他们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学的交易往往会屈从于盛名。 “罗伯特·加尔布雷斯出生于1968年,已婚并育有两子。在皇家宪兵队服役多年后,2003年他离开军队为私人安保公司工作。罗伯特·加尔布雷斯是一个笔名。”侦探小说《布谷乌的呼唤》的内页如是介绍作者罗伯特·加尔布雷斯,一个对于文学界十分陌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个有力挑战,从汉魏以来“功利主义”与“文学自觉”、汉人的“个体意识”与抒情文学的关系来看,促进汉魏以来中国中古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秦汉社会制度的变革、文人阶层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到唐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轨迹。“魏晋文学自觉说”不能全面地描述中国中古文学的发展过程,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不适宜使用“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中的深层文化心理作了剖视。由于“五四”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思想,并非出自中国社会内部经济文化机制发展到充分成熟的一种自然选择,而主要是先觉者们从西方“拿来”的。故而在其选择、汲纳过程中,必然受到选择主体原有精神文化形态的制约,形成选择主体和被选择客体之间的互渗或同构。文章置“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文学观念的比较研究中进行宏观透视和微观分析,较系统地论证了:“五四”作家观念中的个性主义,在其哲学本体意义上,往往是“群”和“类”的个体显现,他们显意识层次中的单数的“自我”,往往就是他们潜意识层次中的复数的“我们”。当他们把自我从传统社会中分离出来,追寻个体价值的完成的同时,其本质却是以走出社会的方式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日本白桦派作家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是明治维新后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但这群特权阶层子弟人富志富,封建特权意识较淡。他们是积极个人主义者,想特权阶层所不想,为特权阶层所不为,在文学领域冲破主潮的羁縻,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透视生活,推动文学蓬勃发展,其主旋律是确立个性,尊重人格,张扬正义,同情弱小,是对爱的歌咏。  相似文献   

5.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巴金等老一代作家一再称赞,新时期文学超过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人民象是过着盛大的节日,迎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当我们目睹过长期动乱给文学带来的荒芜,一旦看到它出现的繁荣景象,不禁从心底里喊出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人们想认识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到生活艺术观社会主义文学这面旗帜一出现,它上面就写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由此而联想到高尔基谈论十九世纪俄国和西欧众多现实主义作家的时候,也曾高度概括他们的一致性。他说,这些作家都是有产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他们的作品的基  相似文献   

6.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骏 《求是学刊》2004,31(4):98-105
五四文学革命已经有 85年的历史 ,功过是非 ,理应给予理性的学术评价。对于五四文学革命 ,既有“新儒学派”的根本否定 ,受“新儒学派”影响的传统文化维护派的指责与否定 ,也有“国学派”、“鸳鸯蝴蝶派”、“新鸳蝴派”等的挑战 ,他们的一些批评指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缺点与失误 ,往往不无道理 ,但相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功绩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功绩有 :( 1 )以白话取代文言 ,完成了文学语言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 2 )揭开了中国“人的文学”的新篇章 ;( 3 )彻底扫荡了“鸳鸯蝴蝶派” ;( 4 )取法欧美文学的经验 ,实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首次接轨。  相似文献   

7.
李瑄 《浙江学刊》2006,(1):95-102
本文借助黄宗羲关于“遗民”-“天地之元气”-“文学”同构关系的论述,讨论明遗民群体对文学与人生关系的认识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由于遗民的生存具有“存道”乱世的意义,文学对“元气”的承载就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对遗民生存状态、人生意义的展现而实现的。对立于现实政权的政治立场使遗民不需要以文学为政教服务,从而更重视其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宣泄功能。出于对自身人格价值的高度自信,明遗民具有强烈的主体精神,这使得他们勇于肯定自己激烈奋张的情感,并认识到这种情感所可能产生的能量。因而,他们解决了自身情感体验与儒学思想背景之间的矛盾,摆脱了“温柔敦厚”的正统文学标准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文艺思想史上的浪漫主义很特殊,既不同于德国、英国,也不同于法国。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不止一次地想把浪漫主义这个名词换掉,并试图把这种文学称为“历史文学”,或“现实文学”。来自外阿尔卑斯山(德、法)的浪漫主义的美学和哲学观念,使意大利人感到厌恶,因为他们通过艺术实践想铸造的是崇高的爱国之情,而非其它缥缈的东西.意大利人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有关浪漫主义的定义,都难以接受。比如说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是主观精神对客观事物的胜利,是诗人灵魂的展示……他们同样反对关于浪漫主义“发生学”的一些理论,如:浪漫主义是“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蓝色,或许是女性文学的象征。蓝色第一次与女性文学结缘是由于法国朗布耶侯爵夫人于1610年在私宅“蓝屋”举办了沙龙。在那个法国女性辉煌的时代,沙龙成风。几乎整个法国的上流社会人士和文学艺术家都做过法国贵妇人主持的沙龙的座上客,他们在“女王”们的招待下谈...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人学,自其出现的那一天起,人类的解放和自我确立便一直是文学的中心主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作为世界文学长廊重要成员的“多余人”形象,便是这样一些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不放弃探索生命真谛的人。 “多余人”形象是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不满社会现实,憎恨专制制度和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父亲与儿子、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始终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所面临的困境。从“五四”新文学到延安时期及建国后文学 ,再到新时期文学 ,内中作为他律机制的“父亲”和作为自律机制的“儿子”(自我 )之间 ,有着太多复杂的情境。“自我”一方面反抗压制 ,追求自由 ;另一方面 ,为了克服因自由而滋生的孤独感 ,他们又“逃避自由”。本文选择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我是你爸爸》与九十年代末苏童的《驯子记》进行比较 ,并以此折射出曾经立意于反抗、立意于“审父”的一代作家在九十年代所走过的精神轨迹。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名定义中,“世界文学”这个概念用来说明在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决定的深刻社会变革影响下新出现的世界文学的合平规律的具体进步阶段。《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所指的是他们当时的现实情况:“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版,第1卷,第255页)然而“世界文学”这个概念现在并不只限于这种历史上具体的和有限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明的进展是由以往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五四”文学是中国20世纪文学第一个实验时代,80年代是第二个实验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文学三大板块,即寻根文学、纪实文学、新潮文学。作者结合有关作家和作品对三大文学板块形成的多种原因、审美特征和流向进行了分析论述。寻根文学是一种“过去时态的文学”,它从“未来”出发,通过“现在”,去检视“过去”;纪实文学则是一种“现在时态的文学”,它从“未来”出发,通过“现在”,去折射“过去”。新潮文学是“未来时态的文学”,它立足于未来,通过现在,去反叛过去。  相似文献   

14.
一新时期文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作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许多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在走向艺术的自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把文学从工具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文学成为人学。小说家的艺术触觉更加深入到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去,一层层地揭开人物的心理。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文学的“向内转”,引起了小说整个艺术格局的变化,使小说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内容上,作家对社会和人生这个大系统的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劳拉·海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满脑子是别人的经济行为怎样使他们受害,而从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行为对他人有何不良后果。这种“受害者情结”,与他们在政治上(特别是战争问题上)的“受害者情结”一脉相承。1 日本人的这种“受害情结”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战后日本文学也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受害意识”。  日本战后文学曾出现了大量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对日本发动的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给日本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把日本这样一个侵略他国,给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6.
觉醒与逃避——论民初言情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初言情小说是小说史上新的突破。它源于民初特定的社会环境,是“人”的意识朦胧觉醒的反映。民初小说家的指导思想是“唯情主义”,不敢否定礼教的权威。他们既感受到爱情前途的黯淡,又对实行家庭革命的新女性深恶痛绝,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他们看不到出路,从而逃避爱情,转向宿命和礼佛,但是他们的探索有益于推动文学与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文飞 《社科纵横》2009,24(4):98-101
作为世界华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亚东千文学中始终渗透着多重的“身份”:移居新国家,他们积极建构社会公民身份;身处苏俄文化及中亚文化中,他们自觉迫寻自身的族裔身份;同时,在深层的情感结构中,又对中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混合身份认同”状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莉 《浙江学刊》2002,(1):94-97
刘勰和卡尔维诺都对文学的美学意蕴进行思考、探讨 ,时代风气诸种因素的不同 ,使他们在理论文学时面对不同的境遇和针对不同的问题。本文试从梳理中西文论风格理论入手 ,就刘勰的“八体”和卡尔维诺的“六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鹿三和黑娃父子的悲剧是超越自卑者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的治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的“东北作家群”这一名称,提法本身有其不严密的地方,质疑如下: 一、目前现行的文学史教材并无沦陷区文学的介绍,因此,“东北作家群”之说,容易使人把它同沦陷区文学相等同,然而,“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并不等于沦陷区文学,他们的创作也不能够完全代表沦陷区文学的全部精华。所以,“东北作家群”这一名称在概念上容易使人模糊。二、据笔者统计,所说的“东北作家群”在沦陷区的文学活动时间过于短暂,如:萧红、白朗,二年;萧军、舒群,三年;罗烽,六年;骆宾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