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是指风格与作家的个性、修养的关系;“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是指风格与文体的关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平时序”,是指风格与时代的关系。时代风尚对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是有影响的,文章体式对风格特征的体现是有限制的,创作个性的发挥不能不受前两者的制约;但是一个时代的风格、一种体裁的特性,又必须通过作者的独特风貌来显示。 相似文献
2.
文本主义是西方语言学批评的核心概念,重视的是文本内部语言形式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来反观刘勰的《文心雕龙》,可以发现两者都非常重视文本的形式和辞采,但《文心雕龙》在重视文本形式的同时还兼顾文本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本与外在世界的关联,从而与西方语言学批评的"文本中心论"相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著作中关于文学反映现实和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似乎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被郭沫若断定为公孙尼子所作的《礼记·乐记》和一般认为汉人所作的《毛诗序》,都对这些问题有所论述。这些战国、秦汉人的论著,虽然囿于儒家的“风化说”,过分重视统治阶级所谓“德教”的作用,但其中毕竟有不少可取的见解,值得我们重视。至于有关作家的个性特点及其风格问题的提出,却要晚得多。从现存的材料看,似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最早。《典论·论文》虽然比较简略,如刘勰所说的有“密而不光”之弊,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仍有其突出的地位。《文心雕龙》中的《体性》、《才略》诸篇所讨论的一些问题,都与《典论·论文》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当然,《文心雕龙》中的论述比起《典论·论文》来,不但更详明,而且有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陈静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92-95
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自云作效仿刘向“诗与歌别”,而考究其分类依据与文本内容,刘勰与刘向又有所不同。纪昀认为刘勰做此篇的目的是“务塞淫滥”,强调了刘勰对于乐府审美的“雅正”要求。笔者认为,刘勰作《乐府》之根本在于“文心”而非“乐心”,他将乐与文做出区分,令诗得以从政教功能中抽离出来从而实现自觉,而乐府则能够继续承载礼教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一) 关于《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思想体系,在学术界曾引起热烈的争论。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说他“完全站在儒学古文学派的立场上”,而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哲学上倾向于唯物主义,不同于玄学和佛学。”茅盾同志则指出他的“二元论倾向。”最近《文学遗产》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编辑思想。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进行分析,挖掘其深厚的编辑内涵。 相似文献
7.
程天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2,(3)
中国文学发展到汉魏之后,詩女創作如泉涌云起,作品的体裁形式繽紛多彩,文学作品区別于学术著作的內容和形式方面的特征日益鮮明,促使文学批評、女学研究的繁荣兴旺。刘勰总結了前人的論述,不滿足于已有的成果,認为那些理論和批评是“各照隅隙,鮮現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瀾而索源”。于是他“搦笔和墨,乃始論 相似文献
8.
穆克宏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5)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也是刘勰所谓"文之枢纽"五篇的第一篇,它对我们研究这部书的基本思想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研究者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认为:"《原道篇》探讨了宇宙构成和文学起源问题,这篇文章是我们研究刘勰的宇宙观和文学观的重要资料".有的认为:"《原 相似文献
9.
<正> 在《文心雕龙》中,文和质这一对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章语言风格的华丽和质朴;二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其中还包含有关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某些因素。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后者。《文心雕龙》在具体论述时,文,有时用“华”、“采”、“言”、“辞”等词来说明;质,有时用“实”、“情”、“志”、“理”、“义”等词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具体含义虽有差异,却统统可以包括在文和质的范畴之内。刘勰对文和质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富有创见,自成体系,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学界对我国古代文艺理論的整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有些研究文章和著作中,也存在着违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忽視无产阶級的阶級观点和阶級分析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把古代文艺理論現代化和美化古人的傾向。这种傾向也突出地表現在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我們通过对研究《文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一生,除了作《文心雕龙》而干之于沈约,还有两件事颇值得注意:一是早年依沙门僧佑和晚年燔发变服.二是天监年间出仕,官至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可见刘勰生活于佛的世界、文的世界与仕的世界.刘勰的人格理想是“学以达政”,“崇佛”与“研文”不过是“达政”之手段.然而,志大才高却势窘人微的刘勰.最终并未显达于仕途,而是以佛徒之身辞世,以文人之名永生.生存环境与理想人格的反差.酿成刘勰的耿介愤懑之气,并最终形成以“傲岸泉石”为个性特征.以“彩云若锦”为美学品格,以对生存方式之自由选择为高峰状态的人格境界.刘勰的人格境界,在《文心雕龙》中呈现为“道”、“智”、“性”三位一体的作家人格论.“原道心”、“研神理”中所包蕴的自然之道,与“怀宝挺秀”、“智周宇宙”所张扬的智术才藻,共同铸成作家人格的内质与外观;而作家个性的“其异如面”和作品风格的“风清骨峻”,又赋予作家人格以独特的美学魅力与永恒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2.
<正> 本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尖锐地提出了许多哲学认识论问题,亟待我们去概括和总结。本文仅就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提出的几个较为突出的认识论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人工智能与认识主体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产生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佛教文化、本土思想、社会心理等角度进行探索,而忽略了对刘勰创造性人格的个性因素研究。本文对《文心雕龙》研究中的几种陈说提出了质疑,认为刘勰的性格抱负、思维特征、特殊环境下成长的思想语言能力以及本土语言和佛教语言的深层复杂关系,对其理论创造人格的形成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吳传启同志在1961年《新建設》11月号上发表《分析資本主义經济从商品开始的方法論意义》一文以来,学术界陆續发表了討論《資本論》方法論的論文。我对吳传启同志和王亚南同志的一些见解,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向同志們请教。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约在齐明帝建武/三、四年(496-497)写定以后,人们对它的评价是跟着文学风尚的不同而变化的。从《文心雕龙》在历代的遭遇来看,当本书所用的骈文受到古文家的歧视时,它就不被重视;抛掉了这种歧视,就越来越受到看重,越来越看到它在文学理论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多处提及古代民间歌谣,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刘勰对民间歌谣的功能、本质、文体形式、艺术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说明他对民间文学的重要性、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等问题也有所思考。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刘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黄鸣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5)
我国古代文化属于伦理型,人际关系受到格外关注,这种关系离开交往便无从建立,而艺术恰恰可充任交往手段。因此,早在先秦时期便形成了“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类的观念。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艺术理论,自然尤为重视艺术与交往的联系。被誉为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的“诗言志”,正渊源于以诗为交往手段的社交活动;至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毛诗序》的“径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 相似文献
19.
<正> 蒲松龄所处的明末清初时代,封建社会已到末期,虽然出现过所谓康乾盛世,但已仅是“夕阳无限好了”,而资本主义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经形成了一支社会力量,王夫之、黄梨洲、顾亭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主义的思想束缚,但在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表现了与封建主义相对抗的许多特征。蒲松龄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不 相似文献
20.
郭象认为,在没有人为作用条件下,每个事物的本性都会自然实现,世界将会和谐完美。《文心雕龙》中频繁出现"自然"概念,也正是强调要按文章(文学)的自然本性来认识文章(文学)、来从事创作。在刘勰看来,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类社会的事物,都有其自然本性,人们只要任其本性之自然发展,不做违反事物自性的(即人为的)事情,事物就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刘勰的自然概念深受郭象的自然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