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邓小平文选》是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国大纲,它对我国各条战线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他指出:“理论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谈到学习和借鉴外国经  相似文献   

2.
<正>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决条件,也是形成和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衍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原始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继承和时空延伸。从层次结构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包括着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三大层次的总体性理论体系。元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根本原理,它规定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性;次一级层次是基本理论,它反映我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应用理论是第三层次理论,它是解决不同时期重大问题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4.
黄克亮 《探求》2010,(4):9-1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当代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发展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质。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及创新路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初步总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概括的十二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正确性的思想指南。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体现,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指导下,才能正确的贯彻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加深对其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本质、地位、作用及目标等思想内容,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全面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葛洪泽,阎长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只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两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成果王永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创造、新成果。它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境界,提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本文想从这一理论特色和理...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深入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回答了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问题,明确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经验,分析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所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这一理论为我国道德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把市场经济与…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马仲良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为了使中国现代化马克...  相似文献   

14.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胜利的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的同时,也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但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而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属性和固有理论品格。建党9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历史任务,采取不同的措施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历程。系统回顾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对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研究探讨,是必要的。这对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深入研究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一著作,对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巩固信念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是在1880年恩格斯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概论和第三编的第一、二章改编和补充而成,以单行本的独立著作发行。马克思在该书法文版导言中说:它是《反社林论》“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话神文明的科学总结,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时代的高度出发,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形成过程及理论框架列宁指出,研究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最可靠和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必须从历史上把它的全部发展过程加以考察。”《列宁选集)第4卷第44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典范。它不仅彻底地摈弃了长期统治我们的教条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恢复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路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认识中国的实际;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指导我国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内容,是对中国的国情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初级阶段理论不仅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而且发挥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