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因此,人类语言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词汇或表述。而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也已不再只是表示精确数量和顺序的符号,它也具有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特性——模糊性。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语义模糊性的民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英文数字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英文数字的文化观及其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是数字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数词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精确的数字能传达清晰、确切的语义信息,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其语义由精确转变为模糊。本文着重分析了唐诗中数词的模糊性和修辞功能,并提出了一些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英语语言的模糊修辞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模糊修辞是有效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段。无论是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模糊修辞的踪影随处可见,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英语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是研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的双方如何根据特定的语境来恰当地表达与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及其基本原则的科学。本文从语境与语义的模糊性、指示词与语义的模糊性、会话含义与语义的模糊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用学与语义模糊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模糊本质的理解是以语义为基础的,因此,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语义模糊性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基本特征及其与别的语义学概念的差异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之一就是擅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的词汇,尤其是数词,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因此,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然要落实到其中数词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诗词中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应以忠实原作为前提,遵循数字翻译原则,并根据数字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原文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8.
论模糊语言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实在 ,它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客观事物是无限的 ,而词汇的容量是有限的 ,于是 ,词的概括性与多义性是不可避免的 ,语义的交叉也是难免的 ,这些是语言模糊的直接表现。语言的模糊性还反映在认知和交际过程中大脑同外部世界 ,认知主体同认知个体 ,思维、情感同表达 ,表达同表达愿望以及表达同理解之间的多种层次上。本文试图对这种具有模糊性的语言 ,即模糊语言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探讨 ,从而使其在交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言具有模糊性出发 ,讨论了数字语义的模糊性的存在极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旨在探讨文学作品翻译中对数这类看似精确的词的模糊处理 ,使译文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10.
数字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但由于受习惯表达、模糊语义的语用、喜忌偏好、谐音联想等影响,数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相似或不同的文化语义。因此,在翻译数字,尤其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要对汉英两种语言与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充分考虑到英汉数字的模糊语义的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3.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汉模糊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的认知根源及原型范畴理论界定下的模糊,主要探讨在认知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英汉模糊语言存在的差异,即:范畴体系差异、范畴结构差异、原型内涵差异及范畴的缺失;以期探究语言模糊的实质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模糊性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是多层面的,在语音、语义和句法都具有一定渐变性(Gradual)、模糊性(Vagueness)。本文作者旨从语义(Semantic)层面入手,运用语义场理论,对模糊语言的概述,本质,根源进行初步探讨,并讨论文化背景对模糊语言词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语义模糊性认识的四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明确语义模糊性及相关概念,并从心理功能、语言材料、本体特征、语用价值等四个角度分别对语义模糊性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小结部分重点对所述内容加以补充,并对语言模糊性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词义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 ,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词。本文首先从语义的角度对英语中词义的模糊性进行了归纳 ,并进一步从语用的角度来探讨词义模糊的功能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准确性 ,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在文学作品中还可创造出朦胧的意境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模糊语义的概述和定义;采用了黎千驹(2007)的关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的分类,说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及边界模糊性和中心明晰性,相对性和可塑性和双重性;并且阐述词的模糊性与概括性,歧义性与多义性的区别.从模糊语义的角度,分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并得出三种翻译策略,及模糊对等翻译,模糊语言转换成精确语言与精确语言转换成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大多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这三者中的部分方面加以考虑,而未充分、全面认识到认知客体、主体和体现方式这三者在语言模糊性形成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语义三角理论正确地区分了符号、客观事物、思想或概念三个要素,并直观说明了三者在意义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也为分析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奠定了理论框架。在语义三角理论框架下分析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对语言模糊性形成的根本性作用,将利于完整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语言模糊性的根源和实质,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在赋予公示语美学效果同时,也给公示语的翻译带来了挑战.从语音、语义、语用模糊入手,探讨了公示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译者只有在准确把握原文内涵的基础上,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才能产生更加规范、标准的公示语.同时,作者针对公示语的模糊性提出了四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通过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四个层面(即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语言模糊性,正确理解翻译的模糊性并合理运用模糊性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