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年伊始的某日上午,电话铃突然响起,我顺手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了一个高兴而熟悉的声音,原来是王桂芝老人打来的电话。简短的新年祝福问候之后,她充满激情地说:“我找了一个老伴。”惊喜之余我赶忙说:“祝贺你,祝贺你,那你得给我们大家吃喜糖了。”王桂芝老人在电话那端高兴得哈哈大笑。王桂芝老人是我几年前在旅游中结识的。她今年74岁,虽已年过七旬,但仍看得出老太太一表人才:长方形的脸形,细腻的皮肤,黑黑的头发,唇红齿白,加上潇洒的服饰,脖子上一年四季都佩戴着一串非常合体的项链,真是越看越耐看。她说起话来文文雅雅,慢条斯理,很有…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7,(8)
早晨从菜市场回来。遇见小区里的一位老太太,老太太拎一个西瓜,行走趔趄。我把西瓜接过来,拎着和她一道回来。老人回了家。我在报栏前片刻伫足,看会儿报。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也总是有问必答。 小孩中有一个调皮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  相似文献   

4.
钟文典 《社区》2010,(20):16-17
在俞大缜家喝咖啡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课是外语课,老师是个老太太,俞大缜,国民党那个俞大维的妹妹,曾国藩的外曾孙女。老太太很认真,也很严格,一看有个新同学来,就叫我起来念。我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上课,当时还没有书,就拿了边上同学的书。念完了,老太太没叫我坐。说:“怎么开学一个月了,你连课本也没有?”我是刚从南方去,普通话也说不好,又不好解释,就在那里听她批评。  相似文献   

5.
林婷老太太1903年5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至今年5月,她已经103岁了,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最近,笔者慕名前往福建省仙游县南郊的盖尾镇瑞沟村,探寻这位百岁老人长寿的奥秘。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文的陪同下,我和随行的方言翻译一起来到了林老太太家。碰巧,老人正坐在大门内竹椅  相似文献   

6.
唐义 《老友》2012,(11):44-44
朋友,从照片上(见上图)你能看得出左边这位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太吗?我告诉你,她是我们蓬莱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合唱团的大姐胡桂荣,她今年72岁啦。说起胡大姐,那可真是让人佩服的一名阳光老人,我们周围的人都不相信她已年过古稀。她不仅人长得显年轻,最重要的是,她有特别年轻的心态。胡大姐退休前是蓬莱郝彬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教书育人,执教30多年,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她曾跟我说,刚退休那阵子,她和许多老年人一样,心里觉得  相似文献   

7.
鞋底子何家     
智生 《北京纪事》2013,(10):99-100
据老人说,何家是从“臭虫街”搬过来的。这一代有名的鞋底子何家,何老太太不一般,长得漂亮,大家闺秀,忒像大宅门里的小姐。可她命苦,从长白山老家出来,一路逃荒要饭。她叫筱雪芬,从长白山流浪到北京,无处安身,就在何老爷子家门口呆下了。何老爷子叫何奎,他好心眼,瞅一个姑娘苦哈哈的,就给她个窝头,弄碗粥喝。  相似文献   

8.
徐一健 《社区》2012,(17):51
马上就要下班了,社区莫名奇妙地"捡"到了一个老太太。下班时,来了一个大伯和一个老太太,老太太七十好几,据大伯所说,老太太本来是去女儿家的,可是下了车就不知道方向了,老太太说是一直朝南走,可是大伯说,她走的方向明明是北方,所以越走越远,越走越迷糊了。她向大伯问路,可是又说不清目的  相似文献   

9.
据老人说,何家是从“臭虫街”搬过来的。这一代有名的鞋底子何家,何老太太不一般,长得漂亮,大家闺秀,忒像大宅门里的小姐。可她命苦,从长白山老家出来,一路逃荒要饭。她叫筱雪芬,从长白山流浪到北京,无处安身,就在何老爷子家门口呆下了。何老爷子叫何奎,他好心眼,瞅一个姑娘苦哈哈的,就给她个窝头,弄碗粥喝。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施主     
当我们为自己的善心感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其实已在享受别人赐予的甘露。我所在的这个边远的山村学校,食堂的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而我的身体很弱,必须进补以增加营养。于是,我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山村去买鸡蛋。卖主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她叫我说个价,我便定了5毛钱一个,我们家乡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我看这个老人可怜,没儿没女,只靠养几只鸡养活自己,于是每个蛋多给5分,并暗下决心,作为一项长期的“扶贫工程”。现在不是提倡“一帮一”齐心协力搞好扶贫吗?这老太太可怜,我就做一个小施主吧!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讨价,也…  相似文献   

11.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12.
他们费尽周折,讨我们欢心,为的是让我的儿子学习他们的母语……法国老太太晚上敲门2002年冬,我们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定居下来的当晚,我们刚吃完晚饭,就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一个身体肥胖、头发灰白的外国老太太。她自我介绍说她叫莱辛,是个法国移民,就住在我家楼下。莱辛太太蓝绿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十分殷勤地递给我一张小纸条,说:"这是我家的电话号码,你们初来乍  相似文献   

13.
社科文荟     
不久前,一位朋友生病住院。我去探望她,我去时她的病房里刚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太,照顾老太太的是比她还大几岁的老伴,我不明白她身旁为何没有儿女,老太太说儿女不会照顾人,不如老伴知冷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13,(30):4-4
在贵州省贵阳市,有一位名叫谭小珍的老太太,今年已经101岁高龄,但她每天却只能靠拾荒勉强维持生计。老太太说:“我来贵州五十几年了,没有户口、没有收入。因为年迈找不到活路,又因为是四川来贵州的,领不到低保,只能到处捡拾泡沫(包装材料)卖钱。”  相似文献   

15.
徐一健 《社区》2012,(25):51-51
马上就要下班了,社区莫名奇妙地“捡”到了一个老太太。 下班时,来了一个大伯和一个老太太,老太太七十好几,据大伯所说,老太太本来是去女儿家的,可是下了车就不知道方向了,老太太说是一直朝南走,可是大伯说,她走的方向明明是北方,所以越走越远,越走越迷糊了。  相似文献   

16.
小刀 《女人世界》2005,(8):62-62
我还记得,她是在1999年10月10日,送给我这只戒指。那天,是我的生日。  相似文献   

17.
我妈没事爱看法制频道,那里面全是大案。经常是我上回家,我妈我爸异口同声地说:“你平时可看好孩子啊!电视里总演丢孩子的。”我们小区义务守着楼口聊天的老太太们对儿童警示也是:千万别跟陌生人走,可能挖心挖肺,要不卖山区。  相似文献   

18.
李庆钢 《社区》2004,(14):23-23
林雪娟,虚龄80岁,现为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梅园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1992年至今,她从原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就在自己居住的嘉定镇街道梅园社区致力于社区建设事业。 林雪娟刚刚回到梅园社区时,得知附近社区一个老太投河自尽,小区中有的老太竟然感叹道:“这样跳河死,倒也干脆。”这事引起了林雪娟的注意,征得党支部和居委会的支持,林雪娟邀请社区内的一个个老太太到她家里倾诉衷肠。经过调查,她发觉这个社区70岁到90岁的老太太几乎都很苦闷,但原因各异。有的因体力不支病痛增多;有的因小辈看了“腻心”(厌恶);极少数小辈见老人没有劳保,不乐意给老人看病,甚至把老人赶出家门。  相似文献   

19.
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小贾村,有一位104岁高龄的老人叫刘二女,大家都说老太太能有如此高寿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儿女孝敬功不可没。特别是儿媳巧云伺候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老人爱吃什么她就做什么,擀面的薄厚软硬也只有她心中有数。至于平日生活的料理,洗衣叠被,端屎端尿,从不厌烦。当人们问她:“你这样尽心,老奶奶有没有责骂过你?”巧云笑言:“她现在是‘老小孩儿’,谁都得爱护她,让着她,只要她心里痛快,怎么都行。”巧云善待婆婆扬美名,去年被临汾市尧都区评为“十佳敬老好媳妇”。社会上的关爱也使老人心情舒畅。2…  相似文献   

20.
女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朋友。她们站在马路边聊天,拉些无关紧要的家常,朋友突然发现了她手上的戒指,说:“你的戒指真漂亮,是他送的吗?”女人微笑着点头。那是枚银质的戒指,很薄,很小,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朋友问:“哪儿买的?”她说哪儿也买不到,是他自己做的。顿了顿解释,是用旧戒指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