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2,33(2):5-15
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学术热点之一。其主要围绕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关于"学术大师"含义的界定;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关于当今"学术大师"缺失的原因;关于"学术大师"产生的土壤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秦小珊 《云梦学刊》2013,34(2):25-31
打开《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就像打开了一个学术争鸣的潘多拉魔盒。让你懂得"快乐读书与知书,要知读书,知评书,知藏书";展开对整治学术腐败和学术规范的思考,明白从制度层面反思学术评价机制以及对优化学术环境和培养学术情趣意义;了解"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对研究的非常重要性,感知"个案论析"中名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研成果;情理相融,史论结合,是该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评价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评价的历史反思魏绍馨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中,曾经出现过多次有关中国社会问题的严肃而认真的争论,这种争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影响。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原则对这些争...  相似文献   

4.
马骊 《天府新论》2013,(3):139-143
俄罗斯编年史是关于俄罗斯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苏联解体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界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争论和不同评价赋予了新时期开展俄罗斯编年史研究更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编年史中涉及民族起源、国家建立、社会转折等重大历史问题及重要历史人物展开了激烈争论,并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无不表现出当代俄罗斯人不断认识自我,探索自己文化身份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2,33(6):116-116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余三定著)于2012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部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著作。上编对中国新时期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学术评价的讨论、研究生教育的讨论、学术大师的讨论等等重要学术热点、学术争鸣进行了系统而有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后,我国思想界各派学说竟起,以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叙述和评价一直受到某种既定认识的误导,以至混淆了这场论争的性质。通过考察当时的历史背景、胡适固有的民主和自由思想以及胡适与李大钊的关系可知,这场争论实质上是新文化运动中发生在学术界的一场充满自由平等氛围的争论,胡适"问题与主义"的矛头不是指向马克思主义,而是指向当时中国学界不够科学的各种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1,32(4):10-11
何谓"学术大师"?这是一个只能作经验性描述且争论颇多的命题,一时不便作简单界定。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反方向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采用"排除法"来展开初步的梳理和辨析。我以为,根据当今学术界的现实情况,如下几点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即:学术名星不是"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日本学术界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文献学考证的争论为背景,分别从草稿的状态、几个争论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就马克思哲学思想史上的这个重要学术文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于推动国际学术界继续在这一学术问题上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新文艺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化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新文艺无论是新民主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必须坚持民族化。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开始以后,随着西方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不断渗入,文艺要不要坚持民族化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了争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是要不要建设和如何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这里,重新学习和论述周恩来关于文艺民族化的观点,不仅将有助于争论的逐步  相似文献   

10.
偶阅《学术研究动态》今年第三期刊载的广西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会召开学术讨论会的报导,对其中讨论“关于评价李明瑞烈士问题”的意见,颇有感触。报道概述了讨论会上的争论,列举了部分人对李明瑞参加红军前的一些重大问题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如李明瑞“要求我党派干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有关戏曲的学术论争或非学术批判,是当代戏曲史研究的重要一翼,正确梳理和评说这些论争或批判的背景与特点,对于保护和发展戏曲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文化,既有理论的必要性,又有实践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社会史,本是社会史研究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却未跟上社会史前进的脚步,在理论探讨、问题意识、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等方面,都与古代社会史、近代社会史研究存在着较大差距。21世纪以来,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善。从当代社会史的理论探讨、具体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对当代社会史的研究作一学术总结。  相似文献   

13.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2006,27(6):24-28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身体政治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被引入到当代中国电影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理论前沿性、学科综合性以及对电影身体直击性的充分尊重,使得身体政治研究成功拓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的边界:首先,通过以银幕身体为窗口,捕捉藏身其后复杂多变的权力关系、文化景观,实现了对既有当代中国电影史的补白;其次,重建有“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现场,从感官机制层面探索了美学化政治的奥秘;最后,开辟明星研究的新的理路与方向,实现了对明星现象的更为立体丰满的审视与研讨。不过,其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对电影语言的分析不足,对思想史、社会学结论的简单搬演、对观众接受主体的非历史想象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默顿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他关心科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了与现实大社会相对的小社会,即科学共同体中的体制与结构。本文以其著作《科学社会学》为依托,对评议人制度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涉及评议人角色、评议人匿名制与公开制及其各自利弊,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当前国内科学评价体制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身体美学是目前国际美学界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介绍到中国后,中国美学研究界结合外来理论资源和自身特殊的学术背景对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四年来,中国美学界的相关研究者们围绕着有关身体美学的西方理论资源和学术观点的译介、身体美学兴起的原因、身体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中西方身体美学史的建构及身体美学研究和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互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努力推进着身体美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蔡觉敏 《云梦学刊》2009,30(6):25-29
《当代学术史研究》一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旁搜远绍,觅当代学术史研究之路径;二、以问题为中心的独特研究方法;三、点面结合,扫描当代重要学术现象与个案研究并存;四、尚学术争鸣,辨证“当代学术史”学科特点;五、铁肩道义.显学者之视野与良心。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处于初创阶段,研究范式的讨论对于该学科沿着规范轨道生长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哲学的实践使命与学科特质决定了范式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问题范式的形成。关注、解读中国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所以可能和得以建构的基本学术路径。解读中国问题,可以从哲学高度认知,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境遇定位,从当代中国人性的发展状态观照,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揭示。中国问题在于现代性的缺乏的根本特质决定了打通问题进入范式并形成问题范式之通道,以理性多元、立宪民主和公民理性为基本维度的公共理性成为极为重要而有效的理念诉求。以此为范导,立足中国语境,可以也应该构建起以问题为中心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为基础,选取语篇的态度意义(accicude)为切入点,从Proquesc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五个不同学科40篇博士论文(Ph.D.thesis)的引言部分(introduction section)为语篇分析的素材,分析博士论文作者的评价立场以及价值取向的延伸。通过对学术语篇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博士论文中各个语步所使用的评价资源,并初步总结评价者在博士论文中所搭建的韵律模式(prosody),以揭示语篇评价资源的组合和修辞策略的推进与语类结构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