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自古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开始,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内涵的核心,主要由人从属于语言,语言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语言是思想的本体、是存在的家、是世界意义的寓所,不是人在说语言、是语言在说等几部分内容构成.这种语言本质观主要是从语言的存在意义或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出发来认识、看待语言,对于我们拓宽对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视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与偏颇.这些问题与偏颇,择要而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是从语言的存在意义层次上,对语言本质的揭示与说明,并不是对包括言语交际过程在内的整体语言本质的整体性揭示与说明;(2)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对语言的存在意义的张扬,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作为把握存在的手段的语言跟真实的存在的区别,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对真实存在的遮蔽,而且也导致了对语言本质认识的偏执;(3)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片面地夸大了语言的能动作用,湮没了语言的其它性能,不仅导致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实践之维的缺失,而且导致把语言变成了脱离于人及人的现实生活的神秘抽象之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的思想灵光的闪现。一方面,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张扬,另一方面,以语言天赋论、语言行为论、语言过程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新的语言本质观激荡涌生,开启了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语言的界定和认识有很多,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工具说、符号说。而这几种语言定义都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不足。于全有教授对"语言"的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这种全新的定义,颠覆了传统的有关语言本质观的认识,从根本上肃清并解决了传统的语言本质观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言”定义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有的有关"语言"的定义,有语言工具说、符号说、本能说、世界观说、社会现象说、存在说、行为方式说,以及表述说、表达说、词语规则说、系统说、活动说、信息说等种种说法。虽然现有的诸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正确地反映了语言的某种本质或性能的一面,但却因思维方式及视域所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诸如不能系统、深入、恰切地反映语言的真正本质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据作者提出的层次语言本质论之理念,自然语言意义上的"语言"的定义应该按着语言的底层本质(基础层次)、一般本质(核心层次)、特殊本质(表象层次)之层次本质观念,重新做如下新的界定:语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音义结合的表现符号。  相似文献   

5.
中古至近古时期,东西方不乏一些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尤以西方相对较为突出。这一时期人们有关本问题的探索,在继上古时期人类即已开启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理念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语言天赋论等语言本质理念,也出现了不少对后世有关语言本质理念的发展与深入有着一定程度影响的、重要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已被应用到许多领域中。对于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学界存在两种主要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微不足道。本文认为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确能起到一定作用,它能加深人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提高人们对语言教授与学习本质的认识,并能帮助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适当的判断与决定。然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目的不同,不能期待它解决一切教学问题。因此,学习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恰当运用,对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的任意性特征,为人们认识语言,掌握语言的本质和未来语言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一,不同的语言社区里的人们任意地选用不同的语言符号表示相同的事物或概念。其二,以英语语言为例详细阐述了语言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几个语言层面上的任意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本质问题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王希杰先生在语言本质问题的研究上,突破了传统语言本质观的束缚,形成了富有开拓意义的对语言本质观的新认识。本文从王希杰先生语言本质观形成的基点及王希杰先生语言本质观的基本思想等几个方面,对王希杰先生的语言本质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乔姆斯基与韩礼德的语言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主义语言学重要代表人物乔姆斯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创造人韩礼德在语言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极大地反映了当今语言学发展的两大趋势。旨在揭示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同是二者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并从语义、句法、语境等方面加以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对语言学的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原则不断地受到怀疑与挑战。本文通过对这些争论和索绪尔符号理论的分析,认为语言象似性并不构成对语言任意性的否定,两者只是在不同层面上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人虽然认为语言有很大局限性,却非常重视意象化的言语方式.他们以比喻、对反、反复为主要方式,打破名言、概念的片面规定性,把语言的混整性、不确定性都突现出来,使得在古代早期哲学著作中,诗、语言与思,哲学、文学与审美之间的界限消解了.而语言的诗化,不仅在于语言学上的修辞方式,而且根植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阴阳对反、循环往复的共时态思维和空间化的“诗性时间”之中.空间化时间具有一个非线性发展的同时性结构,蕴含着一种诗性本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思想在《易》、《诗》等古籍中已经有了一些萌芽形态。先秦诸子对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主要是围绕“名”与“实”问题展开的。其中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出于自身的理论需要,对“名”有特别的关注,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元四世纪前期,西方经历了“同希腊化”阶段,罗马统治下的很多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语言都是希腊的,所以罗马顺理接受了希腊的文艺,因此古典主义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公元三世纪的修辞学家朗吉努斯经典的美学论著《论崇高》就是一部古典主义理论专著,他在书中引导当时的文学家向古人学习,强调学习古人伟大作品中的“崇高”风格,他围绕着五个方面阐述了“崇高”的因素,并且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与自然的关系、古典主义创作方法技巧等方面阐述了古典主义的“崇高”品质.朗吉努斯使得“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引发了后世哲学家的不断发展和探索,尤其对18世纪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集大成者布瓦罗影响深远,为18世纪古典主义埋下了美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先秦“名实论”,主要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的初步认识,将“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考察“名实”关系,最终以探讨人的合理的生存实践方式及其认识来源的理论。它重点研究人、语言、世界三者互动的关系;语言能够显示现实的结构是其基本理念,“人”是其研究的最高目标。所以,就其理论重心与基本精神而言,它乃是一种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理论。虽然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与语言学、逻辑学关系紧密并互相贯通,然而,为了揭示其本质、彰显其特征,使之与古今中外相关的学科理论更好地会通,以便从中阐发出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启示性的思想要素,最好还是突显先秦“名实论”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技术文化不仅成为日常生活关注与应用的词语,而且它是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以不同的态度和研究范式考察技术文化,他们对技术文化进行了现象描述和本质理解。古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观察与描述式的哲学话语,近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达了分析与解释的意向,现当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则展示了历史想像和逻辑分析的研究范式。总之,不同时代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从现象描述到本质理解的发展路径。技术文化研究在当代展示了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人试图从生命的角度说明世界,最终却演变为离开社会人生谈论宇宙自然,或者是离开宇宙自然谈论社会人生.但孕育了古希腊哲学的古希腊神话,却把幻想世界与宇宙观融为一体,其中还包含着对个体价值和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而把对社会的客观批判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时代的觉醒意识,展示了一个丰富多采的形象世界.本文通过评述古希腊哲人的学说和古希腊神话的演变,以及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社会的关系,由此揭示了古希腊人本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哲学自我意识概念的逻辑演变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经由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但不同时期哲学家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理论缺陷。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角度考察人的意识的本质,既看到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又承认意识的独特本质,强调发挥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应该说这是正确揭示自我意识本质的科学态度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乱世先秦催生了中国古代璀璨的思想和文化,受各自的政治立场的影响,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观。在他们眼中,语言代码不仅仅表示单纯的符号意义,而是蕴含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及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为此,孔子、墨子、尹文子和荀子等试图通过探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的规范来揭示语言的本质。其实质是在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之下,借助语言对社会关系进行重建或重构,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9.
清中叶岭南四家诗歌中隐含着二百多年前岭南语言的一些重要信息,诸如广东粤语中古庄、章二组合流与高频使用古代汉语前缀“阿”、客家话保留“爷”的“父亲”义项、闽语潮汕话无轻唇音与鼻音韵尾-m并入-ng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岭南汉语方言历时发展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先秦能代表上古时期语言面貌的十一部经典著作,逐个分析其中出现的“尔”字,并对其用法做了详尽的考察和统计,同时整理了“尔”字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