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无名氏与《无名书初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向君 《齐鲁学刊》2001,(5):142-144
无名氏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却长期被忽略了的作家。无名氏及其作品被读者所认识首先是80年代海外华人文学的“无名氏风”吹到了国内,之后才陆续出现了对无名氏创作的较为容观的评价,并肯定了《无名书初稿》是一部具有艺术创新意义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人写作已经成为21世纪遍布全球的文化景观与文学存在.其创作理念不断演进,美学风貌不断衍生,但批评与理论界定却相对薄弱.本文试图对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出身的欧、美、澳华人写作进行历史性梳理与类型化整合,并从东方性与人类性、感伤性与乐感性、名利性与非功利性、浅白性与深刻性、真挚性与虚假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六个方面阐释其对立与统一,为构建海外华人写作批评体系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3.
语用预设的概念构成具有异质性,对其基本属性的拓展研究揭示了语用预设的某些隐性功能.文学语篇的篇首预设信息对构建整个语篇的认知语境具有重要意义.线性原则、就近原则和类比原则是语篇认知语境构建的基本原则.篇首预设信息,结合上述三个基本原则,推动了整个语篇认知语境的构建,最终构建了文学语篇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来从文学角度研究东汉碑铭者少.通过文献梳理可知,碑铭是在东汉大量出现并达到创作高峰的,其兴盛与东汉崇尚厚葬、立碑垂名以及书法潮兴起有密切关系.碑铭是东汉时期较流行的一种文体,在文章结构、语言、行文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碑铭作为东汉重要的文学传播媒介之一,突破了贵族文学的狭小圈子,扩大了文学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窟造像碑刻题记的研究,向来属于金石学与历史学范畴,对其作为实用文体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少有论及,对其文学研究几为空白.元魏石窟碑记文由于其产生的时代所致,具有其特殊的文学魅力,从文学意识、审美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身份 (认同 )问题是海外华人文学的主要关切。新近兴起的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以其身份焦虑的表达 ,提供了观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来海外华人文化及文学变化的一个例证。这种文学反映的自我身份疑难 ,涉及到对中国、对其他华人移民和对西方等多种不同对象的自我—他者建构 ,从而形成了新一代华人文学文化意义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同时也提示了对海外华人文学的研究从整体化、同质性的理解方式向对象细分的、动态的和文化的理解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是印尼华人文学的一座丰碑。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它进行探讨、研究,逐渐形成了印尼华人学当中的一个新的热门学科。从比较文学的观点出发,探讨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是海外华人文学比较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半岛及对古代朝鲜文学的影响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诗文很快就东传到朝鲜,对朝鲜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刊印其文集等方式接受了他的作品.同时也时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文学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进行了责难.而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的最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了朝鲜李朝中期的文学革新.  相似文献   

10.
卫亚浩 《学术论坛》2007,(10):139-143
宋代音乐文学十分繁荣,其音乐文化的发达与音乐制度的完备为此期音乐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教坊作为一个重要的宫廷音乐机构,不但全面介入了宋代音乐文学的创作,并且凭藉其创作与演出实践深刻影响了宋代音乐文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体系中的文学,既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也是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这是文学人文关怀的特殊体现,也是文学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意义之所在.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等人的创作,其深刻性和超越性正在于此,由对人的生命过程的细微体察、哲理概括和艺术表现,而通达对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人生社会的理性批判,将人的生命过程的艺术解释与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统一起来.但现代文学在后来发生了从侧重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到侧重社会历史过程的解释的嬗变,并一直延续到当代,至新时期才有"回归"和新的变异.嬗变的实质涉及文学的特性、文化特质和价值功能问题;这种嬗变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一定合理性,但却潜藏着深层文学难题.  相似文献   

12.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101-101
《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于2011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著者为李凤亮。海外华人批评家将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研究观念投射到国内。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多重边界”、“多重彼岸”、“多重比较”,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一个独特语域,其视野、观念、话语、  相似文献   

13.
"故乡是血地"是莫言小说的根本创作原则,它表明莫言在小说创作中极为尊崇长期在故乡凝结的厚实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并藉此开拓出自己文学的博大境界。对于新时期以来卓有成就的乡土小说家而言,这种创作原则具有普遍意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样几位成就巨大的陕西籍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秉持这一根本创作原则的。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的这一根本创作原则与鲁迅、茅盾等现代作家主要践行的"现代性"话语创作和以赵树理、柳青、浩然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主要从事的"党性"话语创作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上获得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成为观察和衡量百年文学史上乡土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4.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核心天体,对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和人类情感的主观感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文学意象理论和文学翻译创作的哲学观点论述"意象翻译与创作空间"的密切关系,总结出意象翻译应该遵循翻译创作的方法,在译入语中展现诗歌的审美价值与内涵.第二部分以西方"太阳"意象为切入点,通过西方太阳意象的诗歌,比较分析中西语境下太阳意象的异同,并针对四大类不同的太阳意象内涵,探讨意象翻译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兴起。20多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整体成果而言,对文学现象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华文文学,特别是海外著名的华文作家作品乃至流派的各种比较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海外诗学家的研究却相对不足。目前,学界对国内为人所知的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海外华人诗学家的研究不太多,因此,对他们的理论、批评等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现象进行研究,总结其经验,对比较诗学、中西文学及文论的研究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  相似文献   

16.
乡愁是一种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愁是一种美学,这是海外华人文学为中华民族文学传统提供的重要积累。离国去家的心灵剧痛,异域羁旅的现实禁囿,使乡愁获得丰富的审美形态,而文化归属、生命原型的命题,使乡愁进入哲学的层面。乡愁因乡土而生,海外华人作家以心灵安顿中生命展开的追求,拓展了乡土、故国空间,构建起超越家园之思、国族之愿的乡土观。在海外华人作家笔下,乡愁是个体心灵的回忆美学,它以个人化的记忆展开生命感觉,在"遥远"的多种指向中产生审美的心境距离,呈现"甜蜜折磨"的审美形态,将"可望而不可欲"的历史记忆转化为不受时间侵蚀的艺术情怀,并最终指向了精神原乡。古典而乡土的乡愁意象中融入现代的、世界的因素,使海外华人文学中乡愁的美学形态丰富而深刻。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致的契合,同时也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特殊意义系统。诗歌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一方面,同其他语篇一样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结构体;另一方面,诗歌的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从属于人际意义的表达。诗歌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否在形式层面得到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意象创造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新加坡最有影响力的英语女作家之一,林宝音在新加坡国内外享有巨大的声誉.林宝音用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描绘了当代新加坡社会的人生百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林宝音的小说创作反映了新加坡英语文学从批判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的转变,是新加坡英语文学的一个缩影.学习和研究林宝音的文学创作,对于我们了解新加坡文学和新加坡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理解和阅读城市,需要从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开始。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城市的社会风俗人文信息及其发展变化,而且也是传承和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塑造和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增强市民认同感、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手段。当前,天津文学创作及研究蓬勃发展,特别是《天津文学史》的出版,首次绘制了天津文学发展流变的全貌,为天津文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文学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津味文学与城市民俗文化,地域文学的文化精神、文化意义、文化功能、文化共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展开研讨,以期在文学与城市的视野中探索天津文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并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当今学界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大多借鉴西方舶来的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如果换一个角度,尝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介入,则可发现联系着世界华文女性创作的除了女性主义之外,还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而儒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影响又表现为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笔者采用内外两种视角,一方面着力于将世界华文女性创作作为一个整体,挖掘其相对于西方女性文学和男性创作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内部剖析各大地域板块间华文女性创作在长期分流状态下形成的各自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