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
文化不能是时尚,它既需要沿革,需要积淀,需要 冷静的思考,也需要不断的积累和一批又一批文化 人的传承。文化是一种与身俱来的东西,是一个城 市的精髓,存在于一座城市的任何地方,只要你生 在这座城市,活在其中,你就会接受她的渲染,成 为她的一部分。成都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文化在 府南河中流淌,川菜自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川 酒也蕴涌着复杂的水文化,川话就更是深不可测的 文化海洋了。川籍的、外籍的文化人曾经并正在创 造出浩繁的艺术作品,文化使成都变得活力四 射,更使普通的成都市民变得气质有加。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它涵养着每一座城市,是城市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崛起,文化的力量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迈向世界城市,我们必须尊重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遵循城市及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和利用文化的力量加快武汉发展,实现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我们这座城市依然处于要素驱动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工业化迈向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武汉  相似文献   

4.
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鲜明地发挥着传播积极文化的作用,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彰显着其特有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公益广告语言的若干特征及其表达手法,促使公益广告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使之成为我国公众更有力的价值导向工具。  相似文献   

5.
有着"剑邑"、"剑城"之称的江西丰城是一座以剑为图腾的城市,"丰城剑"的传说使得这座城市打上了深深的剑文化烙印,而其中的侠客文化则造就了丰城儿女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性格气质。  相似文献   

6.
边庆良  肖煜  张萌 《城市》2012,(11):65-6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设。文化设施作为宣传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的关键场所,越来越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一些特大城市,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标志性文化设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是一个体现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公益广告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对于英语语言研究者来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公益广告语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分析了影响公益广告差异的文化因素,并提出了中文公益广告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均衡的今天,公益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巨大而长远。公益广告与生俱来所具有纯粹性和公益性,使它在弘扬文明的社会风气,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公益广告对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公益广告与商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益广告对商业有着制约和促进的作用,商业又为公益广告的制作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而更好的发展公益事业,进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新型全球化携"一带一路"之势,深刻影响着诸多城市的发展.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龟兹故地,新疆的"白水之城"阿克苏,也在时代浪潮中发生着改变.笔者亲临南疆,观察并记录下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新途径.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认识的提高、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域中,公益广告德育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多方互动、激励认识;自觉导向、凝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伟  王越  喻鹏 《安家》2009,(8X):88-101
不久的将来,北京将会变成一座无处不"创意"的文化之城,30余个创意地产项目会在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四处开花,并且成为撬动京城楼市的新鲜力量。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将创意与地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积累,很多项目早已将"创意"植入了"地产",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意产业是如何撬动北京楼市的?本刊将分别从全球创意产业的发展渊源、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通过学者、开发商、代理行等业界精英的独特视角进行评析,以此勾勒出北京创意地产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新时期打造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其构想和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沿线国家千百年来文化交融的深厚基础。历史街区作为伊宁这"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地方文化遗产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伊宁市迈向国际融入的前提。针对伊宁市阿依墩历史街区的文化遗存现状,指出其文化风貌消褪、城市肌理被破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疲软以及民间文化保护力量影响较弱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文化保育"的相关理念,分析其在保护与活化文化遗产,激发公众主动性方面的优势,从文化传承与永续发展、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相匹配的文化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郎琳 《现代交际》2014,(9):31-31
城市标识语是一种常见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语言,能给游客和市民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温馨的"导航"作用,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和战士平台。但是,我国的城市标识语的英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是我国城市创建和谐语言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不能是时尚,它既需要沿革,需要积淀,需要冷静的思考,也需要不断的积累和一批又一批文化人的传承文化是一种与身俱来的东西,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存在于一座城市的任何地方,只要你生在这座城市,活在其中,你就会接受她的渲染,成为她的一部分.成都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文化在府南河中流淌,川菜自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川酒也蕴涵着复杂的水文化,川话就更是深不可测的文化海洋了.川籍的、外籍的文化人曾经并正在创造出浩繁的艺术作品,文化使成都变得活力四射,更使普通的成都市民变得气质有加.  相似文献   

15.
正"未来对世界上多数人来说,区别他们的主要标志是城市而不是国家。"——帕斯卡尔·马拉加尔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一座城市的个性,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曾几何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使上海城市形象蜚声海内外,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的确对推进城市的跨文化、跨区域、跨领域的发展具有举世瞩目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业绩,对推进世界对中国的认可、和北京城市形象的快速提升具有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委、省政府确立"旅游立省"战略,三门峡市也确立了"旅游强市"战略:进一步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三门峡旅游业发展办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以打造个性特色城市为依托、为内容、为先导更具有战略意义.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个性特色,是其它城市不可取代的最根本的东西,属于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座城市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7.
汪大乐 《现代交际》2013,(11):43-43
千年瓷都景德镇作为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正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宣传和推广景德镇地方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研究是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核心理论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以瓷都景德镇的本土文化的对外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为研究者们更多地提供一个研究地方文化英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廖春花 《城市观察》2015,(4):132-141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忽略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割断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解决城市的"特色危机",重点就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其关键就在于城市历史街区的地方性能否得到传承和延续,因此了解和分析作为城市地方性传承主体的地方居民对城市地方性的感知情况就十分必要。文章以广东潮州古城区为例,以抽样问卷调查为手段,调查和分析了潮州古城本地居民对潮州文化及其地方性的感知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公益广告是一种具有文化价值导向的特殊广告形式,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本文以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的文化价值理论为基础,通过中美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展现中美公益广告中文化价值观的异同,旨在为我国公益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扬民族特色、增强跨文化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座城市应该有一个地方储藏记忆。就如文化学者赵鑫珊所说:“……拆除了多少古老建筑啊!有多少故事和历史被推土机推倒了!没有作为回忆库的古老建筑的城市,只能给人暴发户的浅薄印象。”对于上海来说,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收藏并展示着上海自开埠到今天的城市变迁历史。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是上海一座新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98年4月,2000年2月25日试开馆。它占地4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高度43.3米,展示面积7千余平方米,内设5个展厅,是展示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馆名是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它借鉴了当今国内外的现代展示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它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展示城市建设的专业展馆。展示主题为“城市、人、环境、发展”。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底层大堂为序厅,取名“历史的丰碑”。大堂有一个高13米、直径12米的穹顶,中央悬挂着水晶吊灯,下面是一座“上海之晨”的大型艺术模型。大型文化设施、历史保护建筑以及纵横交错的立交衬托着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标志性建筑,海鸥迎着朝阳,射灯照耀着模型,金光璀璨,这一切寓意着上海未来蓬勃向上、更加辉煌。大堂西墙是“百万市民大搬迁”大型浮雕,反映了九十年代上海城市大规模建设中人民政府为人民、上海市民作贡献的伟大壮举。整个浮雕由7组不同的情景组成,从北向南依次为:搬离旧宅、邻里话别、开拓发展、乔迁新居、阖家欢乐、晨练健身、都市巨变。整个展馆宽敞明亮、气派大方,深得中外游客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