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教育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对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教育的救助是尤为重要的。目前国家虽然在这方面进行了关注,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关注农村低保边缘家庭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本文通过分析救助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来分析合理化实施相关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本意识大为增强,低保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为广大贫困群众就医治病带来了缕缕阳光。然而,由于医疗救助工作起步较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不仅救助的覆盖面不够广(低保边缘户一时难以企及),救助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大病救助杯水车薪),尤其是少数地方对“医疗救济”和“医疗救助”混为一谈的做法,亟待我们进一步帮助厘清。  相似文献   

3.
"低保"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是国家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体进行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农村低保对象是指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且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乡低保以及社会救助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大规模的“应保尽保”扩面工作完成之后.社会救助工作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完善、规范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将成为工作的重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走向专业化.在此情境下.社会工作的介入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在积极社会福利的背景下,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采用以低保金为重心的救助方式,违背了社会救助的目的。因此,通过就业救助带动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以保障其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就业救助尚存在制度措施不完善、忽视救助对象的差异性、落实难度大、水平低等问题。对此,提出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具体措施、提高精准性和实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社会需要建立一套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低标准的部分,而最低生活保障(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规范化、制度化的部分,也被称作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上海市普陀区是一个地域大、人口多、社会救助任务相对繁重的中心城区,我们以普陀区作为一个具有特定的普遍性的标本,分析形成和影响低保体系的因素,以期提出影响和调控低保指标的建议政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数理方法,结合安徽省数据,提出了保障不同生活水平的多层次的城市低保标准,并测定了具体的低保标准数值。相比单一化的低保标准,多层次低保标准在分类救助方面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结论显示,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方法预测的温饱型低保标准的保障能力主要限于食品需求方面的保障,基本型和发展型低保标准能保障低保对象在获得低保金后的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开支的3到5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低保“悬崖效应”的制度内成因与制度外贡献。研究表明:第一,低保“悬崖效应”显著存在,其规模约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5%—52%。第二,“悬崖效应”的制度内成因不容忽视,在常规低保金和“分类施保”措施的加持下,低保补助对“悬崖效应”的贡献约为57%—80%。第三,专项救助和公共服务对低保家庭的帮扶多为费用减免、价格优惠和费用代缴等“隐性福利”,其对“悬崖效应”的贡献约为20%—43%。据此,本文建议构建机会均等化、力度梯度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变“悬崖”为“阶梯”,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9.
《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日前公布,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以城乡低保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低保标准与补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第二代啃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针对城市贫困居民的社会救助。但由于中国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以及制度设立的特殊性,在城市低保贫困家庭中却存在着“啃老”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出低保制度的负向延伸效果,将导致低保制度走向重构。分析“低保啃老”现象是为低保政策取向及政策有效性选择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低保缘何转化为治理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统一部署,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作为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救济方式纳入了政府治理视域。这一制度实施状况如何?为此,笔者在湖北、河南、陕西等省农村进行调查发现,低保对象构成复杂,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低保缘何转化为治理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统一部署,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作为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救济方式纳入了政府治理视域。这一制度实施状况如何?为此,笔者在湖北、河南、陕西等省农村进行调查发现。低保对象构成复杂,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3.
张照坤 《职业》2004,(12):52-53
为切实做好低保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青岛市市南区云南路街道办事处于去年4月推出了"阳光救助求职窗口".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2010年社会救助资金总量是2005年的3倍多。其中,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分别提高了135元和118元,增长率为102%和190%;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分别比制度建立初期增长了45元和50元,增长率为64%和200%。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省临邑县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积极探索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新路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策配套,运作规范,城乡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并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医疗救助示范县、全省农村救济制度设点县、全省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县、全省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示范单位和全省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以深入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积极做好城镇低保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发放工作,不断加大了针对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城乡低保"是维持城乡困难群体生存的主要方法,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实现低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做到与时俱进,保证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我国城乡低保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100户低保家庭,5名专职社工,1位项目督导,1家新生的社工机构,北京市朝阳区“低保家庭社工介入服务及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下称低保项目)已经开展一年有余。这个项目给低保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项目本身又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保家庭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贫困群体,他们无论在经济能力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子女受其父母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从低保家庭第二代的就业问题入手,探讨了低保贫困群体形成的原因,他们的从业现状和其受其影响子女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目前城市低保家庭第二代就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0,(22):19-21
2009年2月,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以建设街为试点,与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合作开展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建设街设立阳光社会工作站。以“引入专业服务,提升自治水平”为切入点,面向辖区内全体居民,以低保低收入对象、边缘困难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社区孤老等居民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提高弱势人群的社会福利,探索社区帮扶、社会救助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