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为一名文化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清新明快,人物刻画逼真精细,尤其擅长对女孩的描写,细致入微,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特殊地位。而在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是描写女性形象较多的作品之一,其形象各具特色。本文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娃娃屋》中女孩形象与中国古典名家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对比,阐明了女人笔下的自己与男人笔下的女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红楼梦》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塑造了一大群风格迥异的、美丽动人的青春年少的女子形象。本文从分析该小说中描写女性的词汇出发,逐个分类,阐述作者曹雪芹在运用这些词汇所反映其内心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内容大多是围绕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个人物而展开的。薛宝钗既是这部作品中美貌与智慧的化身,又是一个只看眼前的现实主义者,因此导致人们对她嫁入贾家的目的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4.
清代曹雪芹所作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而其中形式多样的古典诗词作为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璀璨的艺术价值。《红楼梦》到目前已被译成20余种外语,近60种译本,仅全译本就有12种。这其中的全英译本有两部,也是《红楼梦》所有译本中最有影响力的译本,即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The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s和霍克斯、闵福德翁婿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本文拟以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来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红楼梦》诗词翻译。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由曹雪芹创作,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它先后被译成多种文本。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视角下,着重对该作品的第六回的三个英译本片段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涉及领域极广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书,如园林、服饰、饮食、礼仪典制、岁时习俗、音乐美术、戏曲游艺。本文对《红楼梦》中部分诗词进行了浅析。《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成就极高,应读懂并欣赏其特点,才不致辜负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一番苦心。  相似文献   

7.
王宇翔 《现代交际》2011,(12):88-90
本文以加缪作品《局外人》和《西西弗的神话》为研究对象,对作者的哲学思想进行解读。首先,对《局外人》中荒谬的人的性格特征、生命轨迹、意识状态和世界观以及荒谬的人和反抗者的形象进行剖析;其次,解读体现加缪哲学思想的《西西弗的神话》;最后,综合以上作品总结加缪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8.
周博 《现代交际》2010,(8):56-58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的老太太——贾母进行研究时,舍弃了一般意义上认为她是贾府的统治者,是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的传统观点,另辟蹊径,以前八十回的《红楼梦》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贾母是否真如后四十回续书中所描述的,破坏了宝黛的爱情,拆散了“木石前盟”。发现无论从自身的性格,还是血缘亲情方面,贾母都不会“弃黛取钗”,黛玉反而得到了贾母更多的爱护。因此,在文学作品,特别是优秀的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能做类型化的归类,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冯其庸先生是著名的红学专家,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考证了曹雪芹家世;二是研究《红楼梦》的抄本;三是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并于2002年11月举行了《论红楼梦思想》的首发式。仅《红楼梦》研究就出版了八部专著,还主持校订了《红楼梦》,主编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彙校》、《红楼梦大辞典》,重校了《八家评批红楼梦》等书。他还与李  相似文献   

10.
李聆汇 《现代交际》2014,(10):68-69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用理智来克制情感的少女形象,而在《红楼梦影》当中,婚后的薛宝钗形象则不如少女时代的薛宝钗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即是原著中刻画薛宝钗形象的作者是男性,从男性的角度来理解、刻画薛宝钗这样一个人物,自然有符合男性审美的心理特征。在《红楼梦影》当中,顾春对薛宝钗形象重新刻画与建构,使一个封建大家庭当中的少妇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刻画了林黛玉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本文从林黛玉的外貌刻画、诗人气息、清高个性和性格成因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使读者能更为深入地了解了曹雪芹对人物的表现手法,同时还揭示了林黛玉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通过这部不朽的著作,生动展现了18世纪中国贵族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的文化习俗。在《红楼梦》所反映和涉及到的诸多文化内容里,戏曲是不可不说的重要部分。小说中演出的戏曲多是昆剧。不仅是戏种,而且荣宁二府对家班的蓄养也是当时贵族生活的典型写照。本文拟以《红楼梦》为线索,粗谈书中反映出的家班情况。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三首诗,是林黛玉不同生活阶段感伤身世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也是修辞运用最为丰富的诗作。主要运用了反问、拟人、顶真、夸张、双关等几种修辞格,曹雪芹极富魅力的修辞语言成功塑造了深入人心的林黛玉形象。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红楼梦》这一著作中,成功的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丰满、鲜活的的结合体。美艳亮丽,八面玲珑,机敏聪慧,风趣诙谐,爱慕虚荣,能言善辩,争强好胜,贪婪狡诈,泼辣歹毒,这些词用来形容王熙凤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是美与丑的完美结合,是封建腐朽制度的忠实卫道者,是行将枯槁的诗礼大家贾府的"补天之才",是没落封建社会的殉葬品,是市场经济下创新型的管理才人。在《红楼梦》中,王熙凤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意图从剖析张爱玲作品《花雕》《郁金香》《十八春》《赤地之恋》《小团圆》中男主人公的性格及情感特征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张胡恋",来揭示作者的情感经历与男主人公形象塑造之间的微妙联系,更透彻地反应出张爱玲深层次的心灵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张看"视域下男性的类群特征:多情、不忠、懦弱、缺少责任感、无法把握。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多,贾探春是其中的一位。文中将贾探春与其他几位角色相比,探究《红楼梦》的讽刺意义,首先,通过把善长改革的探春与固守传统的王熙凤相对比,讽刺了封建社会内部存在的宿弊;其次,把恪守封建礼教的探春与叛逆的黛玉以及圆滑世故的宝钗相比,讽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影响;最后,通过颇有思想的探春与较为顺从的"二春"相比,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以及女性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以老舍著名的长篇现代小说《猫城记》为研究入手,选取其中有关艺术与文物行业体现的章节来解读分析文本中猫国的“艺术与文物”现象,用其中动物的形象和社会现象来映射晚清民国时期的“艺术与文物”行业的衰败以及文化社会现实,从中体现作品的现代性与京派小说的特点,最后揭示作品对当时文化社会现实的意义及《猫城记》作品对社会的影响的重要性。在此,我要感谢在本文中为我提供文献以及其他相关帮助的香港都会大学的郁旭映老师的大力支持。一、作品及本文主要研究方向、背景及主要解决的研究问题1、作品及作者《猫城记》是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美国恐怖小说为题材改编的影视剧逐渐丰富起来并被人们追捧喜爱。《吸血鬼日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恐怖题材的美国电视剧风靡全世界。"吸血鬼""女巫"等传统恐怖形象不再是人们不敢踏足的冰山一角。影视剧展现了很多性格独立、自信善良的女性角色。编者也不再使用过往女性的弱小来衬托恐怖色彩氛围的手法,这是女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女性主义在恐怖元素中的完美运用,开辟了这一类作品的另一新视角,让观众在欣赏恐怖影视剧的同时,以现代积极的方式认识当代女性。本文将以此部电视剧为研究依据,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吸血鬼日记中恐怖形象的创作、改编及特定情节的审美元素。  相似文献   

19.
暮春时节,记者走访了闻名遐迩的微雕大师周长兴先生。周先生将曹雪芹在《红楼梦》各章回中叙述的厅堂陈设和院宅点缀,以微雕的手法,精雕细刻加以立体化,形成“红楼微型系列新设”。这一系列可以归为六大文化:古陶、青铜、瓷、家具、茶、文字,分别通过6000件作品来体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是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是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列宁称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权威"。《母亲》是高尔基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无产阶级工人形象的代表,本文将通过分析作品《母亲》,来对高尔基的文艺观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