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影响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若干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学业成绩发展水平不同步;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不存在显著的专业类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生源类别(高考类别)差异。(2)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信念对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动机对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内源性动机对其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高职生自尊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尊量表(SES)对梧州职业学院1836名在校高职生进行测试,利用SPSS23.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高职生的自尊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以27分为中位数);(2)高职生自尊水平受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自评学习成绩等因素影响。(3)高职生的自尊不受年级、是否独生、生源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结论:高职男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2.74**);母亲受教育程度:⑥④>③>⑤>②>①;家庭经济条件:高>中等>差(F=4.67**);自评学习成绩:好>中>差(F=33.27***)。  相似文献   

3.
贺建新  龚跃华  伍洁 《职业时空》2010,6(7):159-160
为深入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因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⑴高职学生在情绪低落和总体倦怠水平上与本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两类大学生都有较严重的不当学习行为;⑵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因素依次是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促使高职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而网络暴力游戏的泛滥,对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以涵化理论为主要理论假设,以上海市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网络暴力游戏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结果发现偏好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的暴力赞成程度显著相关,而与其人际信任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寝室人际关系质量对大学生在校生活有重要影响,关于影响寝室人际关系质量的探讨中,鲜有从人际结构角度进行的。本文通过调查当前大学寝室人际结构的微观状态,探索大学寝室的人际结构类型及特点,以及人际结构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和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寝室交往品质提出建议,以期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生源与郊区生源以及农村生源的青少年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有显著影响.与性别和生源这两个因素相比,父母受教育水平对青少年学生的解释力最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中高职生的比例不断增大。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生的学历低、就业压力大,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关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为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采用SCL—90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广西两所高职院校484名女生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钟慧莹 《职业》2016,(14):152-153
中华美俗源远流长,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永恒魅力,并影响着包括高职生在内的现代人的交往方式。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未来将成为职业人的高职生的交际魅力成为近年来相关院校职业素质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柑橘春节民俗展现的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互相扶持的和谐交往方式为例,探讨借助中华美俗培育高职生交际魅力的路径,并提出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较差,很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弱、自学能力差、自卑心理较重,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影响高职生数学元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生的元认知能力,可能是解决高职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主要考察数学学习动机、数学观念和态度、性别、不同类别(专业类别、高考类别)、高职数学知识教学等对其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郝明亮 《现代交际》2010,(5):203-204
通过对高师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测量,了解各年级的人际信任度,分析人际信任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各变量对人际信任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师范大学学生的总体人际信任水平较量表的理论平均数偏高;2.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专业、家庭背景、家庭情况的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家庭背景与家庭情况变量在人际信任变量上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而专业与家庭背景变量在人际信任变量上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湘穗 《职业》2014,(26):59-60
为了了解高职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我们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考试焦虑量表(TAS),对2014届593名护理专业毕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在高考来源的学生与非高考来源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考来源考生显著低于非高考来源考生,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得出,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会对其考试焦虑产生影响,考试焦虑辅导应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促进其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吴修荣 《职业时空》2010,(1):172-17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高职生的价值体系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职生未建立科学的价值体系,需要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寻找原因,理清思路,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生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德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职业时空》2009,5(1):122-123
道德社会化是高职生社会化的核心问题。当代高职生道德社会化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高职生的道德社会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德育的合力机制,是推进高职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董蓓 《职业》2015,(9):71-73
本文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文献,在主观幸福感概述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测量工具以及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对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根据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成熟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青少年面临的基本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研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前期试测等探索性研究,构建了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基本结构,编制了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以该量表为工具对浙江省象山县初一、初二"90后"青少年进行了普测。结果发现:青少年社会适应包括5个公因子即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压力适应。因素分析表明:该5种因素共同解释着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所编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测量工具。研究还表明:象山县"90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其中生活适应和人际适应发展最好,心理适应次之,学校适应和压力适应相对滞后,不同类型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存在差异。①  相似文献   

16.
有关青少年生命认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薄弱地位。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生命认知及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经历不同,在死亡认知上的表现差异显著,经历过人的死亡的青少年有更多表达了对死亡本质的认知,较少表达对死亡的具体形象认知;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同.导致青少年对于死亡认知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日常生活中对死亡事件是否讨论,会影响到青少年对生命以及死亡的认知。生命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生命表达态度的认知;死亡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死亡本质和表达态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有关青少年生命认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薄弱地位。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生命认知及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经历不同,在死亡认知上的表现差异显著,经历过人的死亡的青少年有更多表达了对死亡本质的认知,较少表达对死亡的具体形象认知;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同.导致青少年对于死亡认知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日常生活中对死亡事件是否讨论,会影响到青少年对生命以及死亡的认知。生命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生命表达态度的认知;死亡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死亡本质和表达态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着重要把握好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163名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测试,探讨主客观因素对应对方式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男性服刑人员与大、中学生在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测试中得分差异显著;高社会支持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而较少自责;人际信任水平高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某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微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运用自我和谐量表评估教育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教育后的自我和谐量表总分显著低于教育前(t=1.95;p<0.05),对照组教育前、后的自我和谐量表总分无显著差异(t=0.64;p>0.05);综合类信息对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显著(t=3.14;p<0.01);阅读信息后留言对自我和谐的影响显著(t=2.42;p<0.05)。说明微信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