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杨振声(1890—1956)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有一定影响的小资产阶级作家。他在“五四”以前开始小说创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涌现出的重要小说家之一。杨振声以富有自己特色的小说,丰富了新文学宝库,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旧中国,杨振声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探索真理、追求光明的道路。他虽然只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他始终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尽管他的  相似文献   

2.
刘心武同志的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强烈反响。其中以赞扬者居多,主要是赞扬小说对“人性美”的歌颂和它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有的论者还就此引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文学主张”,即认为,只有“用人道主义来充实和深化现实主义”,才能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才能攀登文学的高峰。这就涉及到了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学中的地位、作用,社会主义文学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究竟是什么等问题,是应该讨论清楚的。 一 《如意》讲述的是一位学校的老勤杂工的故事。老勤杂工石义海从小是“育婴堂”的“弃婴”,后跟神甫当小厮,解放后在学校当勤杂工,为人善良而富有正义感。他有一个几乎是天生的信念,就是“要把人当人待”,“不能那么糟践人”。因而,“文革”初期,他冒着  相似文献   

3.
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作家,既不能在丑恶现象面前保持沉默甚至美化痈疽,也不能单凭义愤,把现实涂抹成漆黑一团。他应当而且必须承担起暴露黑暗和歌颂光明的双重职责,驭好自己的“两驾马车”。在这一点上,古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对中唐虚美文风的批判和他的讽谕诗创作,向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借鉴价值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自四十年代始,歌颂与暴露,成了我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课题。我们曾经在较长时期内,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论述,仅仅理解为“写光明为主”。并且当作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原则,用以指导和要求每一篇作品。一九五七年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更发展到“写光明唯一”,只能歌颂,不能暴露。到了  相似文献   

5.
徐訏小说创作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訏是一位创作力旺盛的多产作家。港台评论界有人认为“徐先生可说是文坛鬼才,也是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样样都来,也样样都精。”1966年至1980年,台湾正中书局出版了《徐訏全集》,共18集。其中小说10集,散文与文论4集,新诗2集,戏剧2集,总计约9百万字。再加上未收入全集的文学作品及学术著作等,据统计达2千万言,出版各类文学作品计60余部,称得上著作等身。徐訏以小说驰名。他一生创作长、中、短篇小说约90篇,合计5百多万字。他的小说在三、四十年代的国内文坛有过一定影响,1943年被列为“全国最畅销书之首”,“风靡大后方”,所以有人称这一年为“徐訏年”。徐訏晚年定居香港,创作颇丰。其作品在港台及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至今拥有不少读者,部分小说还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由于解放后大陆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没有一部提及徐訏及其创作,直到1988年也没有重印、出版过徐訏作品,因而对徐訏了解甚少。本文试图对徐訏小说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6.
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歌颂资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伟大,刻画资产阶级黑暗其作品未必渺小,歌颂无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不伟大,刻画无产阶级所谓“黑暗”者其作品必定渺小,这难道不是文艺史上的事实吗?  相似文献   

7.
无名氏是四十年代与徐讠于齐名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家。他以《北极风情画》(以下简称《北极》)和《塔里的女人》(以下简称《塔里》)获得盛名,后继续创作“无名书六卷”及爱情自传小说《绿色的回声》等。解放后无名氏其人其文都几乎湮灭无闻。但是,甚至是在文革之中...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作为他实践自己创作主旨的秘密代码而存在着的。在他所构建的湘西小说世界里,写于1932年以后的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一年,沈从文走出了自己的精神误区,他高扬起“民族品德”和“人的品德”重造大旗,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追求。沈从文...  相似文献   

9.
张永军 《阴山学刊》2006,19(4):16-21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鷟是唐代小说初兴期较有影响的一位小说作家,他留下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游仙窟》和《朝野佥载》。本文通过对他的这两篇小说的分析关照,认为其创作的总体审美特征:一是题材情节上的求“奇”,一是艺术表现上的求“美”。这种对于“奇”与“美”的主动追求,是唐人小说审美特征在唐人小说创作初期初露端倪的明确表征。因此,对张鷟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唐人小说审美倾向在初兴期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审美契合点在神秘与现实之间。纵览贾平凹的小说作品,虽呈驳杂斑斓之状,但只要认真梳理、辨析就不难发现,贾平凹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美的归宿;另一方面在“神秘生活”中去营造自己的小说世界;并且在神秘与现实的流注贯通中,去构筑自己小说艺术的殿堂。贾平凹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说:“我放弃了玩什么新花样,只是真实地去写,尽力使故事弄得简单,不求圆滑。”①我们认为,这是贾平凹于忡国作家》1腑7年第4期发表的《瘪家沟》以前的创作写照。此前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以《贾平凹小说新作集》为代表的1…  相似文献   

12.
唐人小说往往以诗行文,甚至融入诗歌的手法,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倾向——“小说诗化倾向”。其原因固然是前代小说创作积累使然,然时代风气也不无影响,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当时诗人,而“行卷”、“温卷”的盛行又更加推动了这一倾向的发展。唐人小说的诗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略论许地山早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黄春莲文学研究会就整个创作主导倾向来说是注重写实的,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早期小说对社...  相似文献   

14.
山西作家赵树理在成名之后来到河北南部解放区 ,迎来了自己创作的新阶段。他在此阶段的小说创作 ,既延续了“问题小说”的创作思想 ,又受当时当地生活斗争和地域风俗的影响 ,显示出另一种特征  相似文献   

15.
漫漫长夜寻“明星”———论徐志摩的抒情诗创作王桂青在徐志摩的抒情诗中,经常出现“明星”这一意象。应该说,“明星”是社会光明的象征,是徐志摩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象征。本文试从他的抒情诗入手,探寻他在漫漫长夜中求索理想亦即他心目中的“明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神坛走入凡尘——论当代工业小说审美观念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当代“工业小说”创作 ,以新时期为大体界线 ,不难发现其前后变化简直如同霄壤。从过去热烈歌颂“工人阶级”到后来的冷静审视 ,从昔日渲染“讲厂史”、“忆苦思甜”、“夺红旗”到如今悲剧性的“下岗小说”的出现 ,工业小说审美观念发生了历史性嬗变。显而易见 ,转变是因为严峻现实的刺激和历史的无情教训。从以往的短视与盲目到后来的正视现实 ,当代工业小说审美意识的转折包含了很多耐人寻味的问题 ,值得认真反思和探讨。一、“神化阶级”的赞歌建国后很长时间 ,我们将“工人阶级”视为一个完美无缺的阶级 ,尊奉为“最伟大最先进…  相似文献   

17.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论传进中国后 ,对现代作家的宇宙观、历史观和时间观以及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以作家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为中介 ,进而影响到他们创作的文本 ,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中 ,出现了光明与黑暗、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对峙冲突 ,以及在这种冲突中前者必然战胜后者的“光明的尾巴”式的叙事与结构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8.
论李渔小说创作的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九章 《学术探索》2011,(1):137-140
李渔小说以其“无声戏”理论为指导,创作出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小说作品,在清初小说作家中独领风骚。李渔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从改编到独创、从实录到虚构、从道德说教到作家主体意识觉醒的飞跃。因此,李渔小说显示出不同于前人的独特风貌,他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应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新体验小说”的审美特征●熊元义“新体验小说”从提出到实践已经一年多了,如果人们不是局限在“新体验小说”的理论构想上,而是从“新体验小说”的创作实践出发,就会发现“新体验小说”的创作表现出了我们所需要的文学的一些新的审美特征。一“新体验小说”不仅是文...  相似文献   

20.
蒋承勇  杨奇 《浙江社会科学》2023,(5):129-135+145+161
在亨利·詹姆斯看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许多小说都缺少艺术性,所以他主张小说必须要“艺术化”。他渴望像提香之于绘画那样,也将小说“戏剧化”“经济化”,乃至变为“比自然更逼真的艺术”。当然,不论詹姆斯的艺术观是多么的纯粹,他仍旧坚守小说对于社会生活、“道德智慧”的干预事业,因而他极其抵触唯美主义者或形式主义者的过激论说。“叙事幽默”作为协调内容与形式、道德与艺术的主要写作方法,被詹姆斯广泛地运用到小说批评和创作实践中。然则,这里的“幽默”不再是常识意义下的“非叙事性”修辞手法,而是着眼于小说谋篇布局、优化叙事机制、行求宏大结构和“幽默性逆转”的“二级叙事意向”。他的目的是要通过“叙事”与“幽默”的复合达成实在的通约性,以求得共谋“意识中心”的爆炸性效应,并且凭借“幽默式同情”,介入到小说的“图式化观相层”,来确保“施为性”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