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错综复杂。从基本特征、认知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19个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以厘清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重要性排序。用解释性结构模型(ISM)解析得到由表层直接因素、中层间接因素、深层根源因素构成的5级多层递阶ISM,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表层直接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生活担忧度认知、老年人社交网络、社区助老服务供给等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4点建议:(1)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探索发展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2)开办社区老年学习班,提高老年人文化素质;(3)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助老服务,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担忧度;(4)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建立融洽的老年人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类数据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性别、健康水平和是否参加社会活动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水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较高的经济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此外,本文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CHARLS数据中同一家庭样本不独立的问题,可以为其他基于CHARLS数据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统计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4.
使用江苏省13市750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7. 37%的老年人表示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19. 94%的老年人表示非常满意。江苏城乡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生活自理程度、是否患慢性病、健康自评等个人因素,收入、与子女的关系、是否感到孤独等家庭因素以及所在社区是否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提升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数据,通过交互表观察城市家庭中双向的代际交换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讨论双向代际交换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代际交换中已出现重心下移趋势,即亲代对子代的支持多于子代对亲代的支持.亲代对子代的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老年人与子女相处过程中表现出利他性,为子女照看孙辈对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而子代对亲代的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老年人经济上的独立性反而会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8月,WHO拟定了有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ve,QOL)研究的全球方案以来,人们对QOL更为关注。老年医学界从医学角度出发,将QOL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全方位的研究日趋活跃,进展很快。本文就老年人QOL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1老年人QOL与年龄年龄的大小与QOL密切相关,在联合国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山东省泰安市373份机构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系统分析了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和结构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失落感认知、子女关心频率、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公益介入度、家庭年收入、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政府活动组织情况、文化程度9个因素对机构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失落感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子女关心频率、老年人社交网络、社会公益介入度、家庭年收入是中层间接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政府活动组织情况、文化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8.
满意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领域,成熟于企业管理,而应用在城市社区研究中还属于全新的课题。文章基于心理学家克拉克提出的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要素和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SCSB)模型,建立社区满意度的研究模型,提出相应假设,并通过实证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与居民间关系的影响因素对社区的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而社区居民满意度则对社区情感有最终决定作用,同时社区情感也凸显了居民的满意程度。鉴于社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时日较短,居民社区意识和参与度较低,意识和参与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表现出同心理学和顾客满意度理论的构想并不一致的状况,从而增加了理论研究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数据,探讨老年人住房满意度和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大部分老年人对调查时住房条件持满意或一般的态度。农村老年人的住房满意度好于城市,北京市周边区县好于市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住房满意度先升高后降低。此外,老年人个体因素中的年龄、城乡、经济和健康状况以及住房条件中的建筑时间、适老化程度和产权状况显著影响老年人的住房满意度。基于此,要在保障"老有所居"前提下重点关注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状况和住房条件,尤其应优先对高龄老人的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  相似文献   

10.
运用杨凌周边调研数据,对杨凌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宅基地被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对数、抚养系数与社会资本对家庭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财产状况、家庭支出状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目前农民生活满意度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2004年"农村子女外流对迁出地家庭养老的影响"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影响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因素,定量考察了外出子女数量与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子女数量、留守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家庭照料和赡养情况、是否感到孤独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对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有显著影响,拥有更多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对生活满意的可能性要高于较少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社区老年医疗和生活照料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 10 11份调查问卷 ,分析了江苏省四个城乡社区 6 0岁以上老人和 40~ 5 9岁潜在老人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结果显示两组人群都渴望得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及时、便利、有效的社区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据此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应该成为社区老龄服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上海市重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 10个典型社区639位老年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包括:经济收入情况、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形式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据此提出建议:政府要增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重点关注独居、空巢老人,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水平,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人员队伍等。  相似文献   

14.
对南通市1440名城乡老人尊重需求的满足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城乡老年人中感受到子女尊重的人数最多,感受到村居成员尊重的次之,感受到村居领导尊重的最少。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多感受到来自子女、村居成员和村居领导的不尊重。影响城乡老年人尊重需求满足的因素主要有老年人个人情况、老年人所在村居尊老敬老宣传和实际敬老行为、老年人整体社会保障状况等。社会可改善各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老年人尊重需求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房地产调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地产越来越受到开发商的青睐。城市综合体作为商业地产的典型代表以其多结构多层级的功能组合迅速提升区域价值而拥有了“城中之城”的美誉,在东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大量涌现。但城市综合体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风险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和地区发展模式,对X县G乡S自然村留守老人的困境进行干预,实验证明,干预工作提升了留守老人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构建和完善了帮助留守老人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实验结果还证明,社会工作干预方法费时短、成本低、效益高,对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2010年数据,老年人照料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在城市表现为非正式照料向多种照料方式并存的转变,在农村则是非正式照料向自我照料的单一转变。进一步地,借助社会资本理论构建“老年人照料网络”,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对老年人的照料方式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城乡差异。城市老年人中,独居、无子女或无近距离居住子女、无偶、社区照料服务缺乏的,自我照料的风险更高;农村老年人中,受子女外出务工、传统思想束缚、经济贫困和农村正式照料服务缺乏影响,使用正式照料的比例极低,而自我照料的比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等都与城市生活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他们的职业类别、经济收入、工作情况、居住情况等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迅速适应谋生方式、收入等方面的变化,这是他们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础。了解穆斯林流动人口城市经济生活现状,引导和帮助其解决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和改进针对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对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