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ICLEI提出并倡导生态预算的运用和推广以来,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城市政府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中,对生态预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中国目前城市政府尚未运用生态预算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文章阐述了生态预算的内涵、特征及其运行程序,指出了在中国城市自然资源管理中推行生态预算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朝历代不仅设置有功能职责大致相近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拥有大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令、诏书、禁令等,还开展了很多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并且在对官吏政绩的考核方面,也蕴含了不少保护及治理生态环境的萌芽思想和具体措施。因此在本土环境下吸收借鉴古代生态环境保护、美化绿化城市、治理环境,以及相关的官吏考绩工作中的精髓部分,引导现代官员自发自觉地进行环境与生态建设,倡导树立一种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生态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对于现阶段和未来时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研究都具有坚实基础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也是我国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致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并紧扣新发展理念、紧跟时代变化,系统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统筹兼顾的整体思想及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在继往开来的新征程上,深入践行习近平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要以城市规划“五线”为依托,丰富开拓低碳城市运营模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尺度,合理控制现代化城市建设规模;以城市“三大空间”为坐标,共同缔造生态宜居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4.
: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原则所建立的现代城市造成了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在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与环境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它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公正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引导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环境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和环境伦理信念等环境伦理价值理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生态伦理文化、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模式和生态伦理法制等环境伦理实践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住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具有很强的生态服务功能。该文阐述了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和特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生态住区的建设情况,提出生态住区应包括城市生态住区物质生态层和精神生态层的建设,认为我国住区环境建设要以“改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为起点,营造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生态住区建设,并最终促进住区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与西方在城市景观建设的艺术风格与城市功能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式园林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具有自我的、私有的和封闭的基本属性。分析了西方城市景观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的社会功能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冲击和影响,以及生态恢复性设计、公众自助景观环境和城市绿道网络系统等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意义,进而提出中国城市景观应具有西方式的社会功能和中国式园林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有着不同于传统城市的特点,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能有效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太仓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生态园区的定位与设计理念,功能分区与保护要求进行分析,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绵阳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城市化进程与绵阳市情,提出了生态城市是绵阳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是绵阳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探讨了绵阳生态城市建设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首届全国环境与生态心理学大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会议以环境与人类心理为主题,开展了生态心理学研究进展、环境认知与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生态观研究、心理学对环境危机问题的思考、交叉学科的环境与生态心理学研究等专题讨论。同时,会议讨论了环境与生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次大会是我国首次召开的环境与生态心理学大会,会议的召开在我国环境与生态心理学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项城市生态社会学研究成果。作者从城市主体与城市环境的互动角度,分析了城市(物质)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考察了与城市主体相关的影响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四项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城市人口水平和人口流动、城市区位、城市主体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影响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为对城市物质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文章设计了包括4大类16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物质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对城市物质环境质量水平和动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可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美学是针对世界性的城市化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特别是当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生态环境亦面临严峻的考验。文章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角度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美学,并阐释了环境与生态审美观对于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生态利益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犯罪的实质是对生态利益的损害,保护环境生态利益是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我国现行环境刑法对于环境犯罪的立法规定没有考虑环境犯罪的特殊性,更多关注人身与财产利益,忽略对生态利益的保护,不利于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在绿色生态文明时代,环境刑法应具有明确的立法导向,注重对环境生态利益的刑法保护。文章对实现环境生态利益的刑法保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完善我国环境刑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并对当前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和指标体系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 ;然后在此基础上作者建构了一个新的生态城市系统模型 ,并详细说明了建构该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其指标体系的相关运算 ;最后以南京、杭州和大连三个城市为例进行了模型的演示 ,得出了杭州生态化水平最高而南京、大连次之的结论 ,该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表明该模型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原则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分析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内涵出发,论述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城市整体环境优化为目标,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城市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为主要手段,坚持城市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相互协调,最终实现城市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种新维度,为美学与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生态美术。而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环境美学的本体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这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本质区别。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环境美学以生态性为基础,而生态美学要通过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效益与可持续性研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确认识城市森林的功能和效益 ,探索不同管理措施对城市森林效益的影响 ,对实现城市森林的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城市森林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及生态和社会效益 ;分析了城市森林可持续性的内涵及特征 ;对城市森林可持续性模式及评价标准、城市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分析。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城市森林是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的主体。建设可持续城市森林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调整产业结构,寻求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路径已成为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协调产业与环境关系的有力工具,是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模式。日本北九州以生态工业园为载体,实施"三位一体"环境产业发展战略,成功实现城市产业转型,为我国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发展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健康、安全问题,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森林城市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城市林业理论,创造性地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建设、改造、拓展和管理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系统回顾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梳理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从宣传发动到宣传发动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再从规范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3个发展阶段;从森林城市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范围和建设目标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应抓好规划编制、强化组织领导、扩量提质增效、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和搞好宣传发动5项重点工作,以期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科学、有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同时也在对环境设计做出反思.文章通过对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座城市户外环境的实地考察,就其户外环境的设计与我国进行了比较,剖析了俄罗斯户外环境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