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学新领域:变态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范围也日益扩大。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审美范围由过去的优美、崇高等扩大到滑稽、怪诞等感性现象;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的审美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并转向丑恶、虚无、荒诞等感性现象。相应地,反映到美学观念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美学范畴逐渐地为新的美学范畴所补充或替代。美学不再只是讨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以及滑稽,而且也开始  相似文献   

2.
美学在多国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变异问题,其中审美文学化是一个显著现象。从哲学上看,范畴包含属相和种相。美是属相,其中作为种相的崇高和优美构成美的一组范畴,而悲剧、喜剧和美不存在种属关系。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是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图像对象,而悲剧和喜剧与视觉无关。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美学学科建立之初,其间悲剧和喜剧并非美学或审美范畴,此后经由德国和苏联学者将崇高和优美延伸到文学领域讨论,悲剧和喜剧作为崇高和优美在文学中的对应概念才被确立为美学范畴。在此过程中,不仅崇高和优美发生变异,不固定在视觉领域内被讨论,悲剧和喜剧也发生变异,成为一组构成美范畴的种相。这种在欧洲变异了的美学接纳了较多非视觉对象或要素,使美感和视听两种感觉有关的基本点被动摇,产生许多相互缠绕、复杂难解的问题。美学进入中国后,将悲剧和喜剧不加质疑地认为是一对美学或审美范畴。如画作为一个自然审美概念,研讨范围局限在英格兰有关湖区和苏格兰山地的旅行写作内,因其具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和形式特征,故很难变异。由于没有对应的戏剧体裁,如画几乎被中国学界遗忘。美学在中国变异为一门与文学理论接近的学科,与哲学、自然审美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论加缪的悲剧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富于悲情气质的现代作家,加缪不仅在自己的戏剧创作,而且在积极的理论思考中,都致力于建构一种现代悲剧美学.他所主张的悲剧美学,以现代人的命运为关注重心,以人生的荒诞性为原初判断,以生命的悲剧意识为思想基点,以复兴现代悲剧为理论旗帜,称得上是对亚里士多德以降的古典悲剧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为现代人探究"生活的可能性"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参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美育的角度论述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与荒诞等基本审美形态。优美与感知愉悦基础上的审美心理协调、形式美意识和审美欲望和兴趣;崇高、悲剧与痛感之中的精神振奋、理性审美能力和审美态度;喜剧与轻松自由的心理平衡、清醒机敏的审美顿悟和乐观旷达的幽默态度;丑、荒诞与厌恶基础上的复杂情感刺激、意义悟解能力和审美理想———不同审美形态与特定情感体验、陶冶和特定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培养构成美育对应关系,具有独特的美育性质、价值  相似文献   

5.
“荒诞”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荒诞"的论述,总是侧重于不同范畴内容的指向。"荒诞"来源于人类生活自身,并抽象于哲学、美学意识,形象于艺术表现。我们在着眼于古今中外之意识、哲学、美学与艺术思索异同的梳理审辨之时,可以通过人生处境的荒诞感、荒诞的哲学意蕴、荒诞作为审美观念、荒诞的艺术变奏和荒诞的中国化样态五个部分来揭示"荒诞"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6.
论丑在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丑”在古代处在一种被排斥的、非独立的状态之一。“丑”在近代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其从属性的地位,而且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系列深化。“丑”的异军突起,促成了“崇高”和“滑稽”范畴的独立;“丑”的不断渗透,加剧了“悲剧”和“喜剧”的对立。近代美学不仅因“丑”的介入而实现了其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还走向极端,引出了作为美学范畴的“荒诞”。可以说,“丑”是美学发展史上的催化剂,而审丑也标志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不同意把悲剧归入崇高的传统美学规定,这一规定植根于古希腊悲剧及其相应的艺术学的悲剧体裁观。崇高以总体为旨归,而悲剧的中心却是个性的毁灭。悲剧突出了人类总体进程中以个性为牺牲代价和个性被自身力量所毁灭的历史辩证法。个性超前抗争天折与个性滞后消磨于总体惰性结构,构成了悲剧的两大类型。悲剧所唤起的个性意识是马克思所预言的全面发展的人历史生成中积极能动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高玉 《天府新论》2008,(4):149-151
"可爱"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畴,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审美范畴.悲剧、喜剧以及优美和崇高,这是属于"大美学",而"可爱"则是属于"小美学".如果说传统的美学追求的是"宏大叙事",那么"可爱"追求的则是"小叙事",追求轻松的愉悦、无关痛痒的快乐、消磨时间的闲适和放松."可爱"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它已经成为评价人物和品评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生活和艺术中的很多"流行"都与"可爱"有关.但对于"可爱",我们却缺乏起码的美学敏感,缺乏基本的发现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美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那些凡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体现人物与事件的崇高性质,而只以正面人物的不幸为结局的审美对象。悲剧美所引起的美感是使人生悲,在痛苦和悲哀的心理反应中体验与理解悲剧美的本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因此,悲剧艺术一诞生就以它无出巨大的感染力呈现在审美领域中。悲剧艺术是人类穷究存在本源并顽强体验生命痛苦的产物,是人类挣扎湍急着企图确定自身存在及崇高价值的象征。所以悲剧的美感常常是崇高美感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存遭到了压倒优势的悍然否定却仍以亢苗的活力坚持抗争,直…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西方西绪福斯精神孕育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新悲剧意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形象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人”,是“局外人”,并由此表现出少有的孤独和冷漠,潜含着真正的悲剧性。生之忧与死之惧是现代人的通病,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断触及的表现主题,荒诞的厌倦和恐惧构成现代主义文学悲剧意识的两大内容。“异化”是西方人最严峻的悲剧性境遇,对人类崇高品格的否定必然导致对悲剧崇高性的否定,因此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反向悲剧。  相似文献   

11.
加缪一向作为存在主义的荒诞文学家而被大家熟知,但透过其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荒诞仅仅是加缪理性拷问世界的起点,其隐藏在荒诞背后的是爱、和谐、理性等核心价值观念,荒诞、非理性、差异仅仅是他理性反思的起点而已。  相似文献   

12.
谢巧静 《云梦学刊》2005,26(4):90-91,102
在二十世纪美国小说中,荒诞成为了一个主题,其原因有来自社会的,自然科学的及哲学方面的。它的表现形态主要在故事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它的意义是深远的,有对社会的、人类思想进程中的、美学的及纯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加缪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是荒谬的,但是这种荒谬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加缪觉得荒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荒谬的结果。本文从加缪对荒谬的结果的分析,评述加缪荒谬生存哲学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14.
Shen Meiying 《学术界》2012,(6):249-255
Guests of the N ation w ritten by the Irish w riter Frank O ’C onnor is the most magnificent short story,in w hich a tragedy about the killing betw een friends is depicted.In this story,many different pairs of binary opposition are used to present the theme and the characters vividly,w hich makes the plot more attractive.T 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a of the binary opposition in the sto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construction to deconstruct the individuals’feelings of the absurdity and void of the meaningless w orld.  相似文献   

15.
关于悲剧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近代学者王国维首次提出"悲剧"的概念.但"爱情悲剧"概念及其内涵,帝、妃之恋题材悲剧的特殊审美价值及认识意义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我们认为皇帝与妃子也与普通人一样,他们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力.他们那种"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样值得赞美与同情.  相似文献   

16.
张昀韬 《云梦学刊》2001,22(3):81-83
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奥尼尔的悲剧体现在"命运"之美,奥尼尔对现代社会中制约和压抑人的"命运力量"之内涵及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力量"之内涵的阐释,是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7.
贞节观限定范围以外性活动的罪孽感,不但是造成窦娥悲剧的主要原因,而且是造成历史上无数“烈女贞妇”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吴月娘内心深处潜藏着性饥渴意识,她的悲剧对中国古代妇女来说比潘金莲的悲剧更具普遍性。两人所恪守的信念,主要体现在对行善、贞节、业报轮回、善恶相报、天人感应等观念虔诚的信奉和强烈的责任感上。  相似文献   

18.
张岩  刘欣 《齐鲁学刊》2007,(4):98-101
"命运观念"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古希腊悲剧被称之为命运悲剧,它以神谕这一感性的意象形式抒写着命运的神秘可畏,以及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必然性;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柏拉图的"理念",其实都是"命运"这一意象的哲学表达。现代基因理论从分子这一微观水平上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什么是命运,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人类的现代命运。从古希腊文学的命运悲剧到现代基因理论对命运观念的科学阐释,西方文学似乎完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循环。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他不但继承了古希腊悲剧以及莎士比亚悲剧,并在悲剧产生的根源、悲剧主题及悲剧人物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进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20.
浅析古希腊悲剧中的“人性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曾对古希腊悲剧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总结出其中的酒神精神。然而这种酒神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创造力,也往往包含着一种极大的破坏性。细查这种破坏性在古希腊悲剧当中的表现,即为悲剧中不同人物的恶的行为,也反映了自人类形成之始即有了潜在的恶的本性。这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心理结构说也颇有相似之处,人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冲动的、野蛮的原始欲望,虽然被意识所控制,但是仍然会为满足这种欲望而做出不善的行为。因此分析人性恶也就成为了解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