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师大教科院教授李伟言曾指出:“人格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的“人生向导”,初中语文教师应主动肩负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从各个角度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2.
浅谈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高校德育对象有负面影响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式、德育工作者素质也提出了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 ,本文做了分析思考 ,提出应高度重视网络德育 ,培养一支精通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搞好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 ,以提高高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德育应由“人际德育”向“生态德育”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梅  蔡立彬 《社科纵横》2009,24(3):136-138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问题。高校德育低效度和传统道德思维的局限性,要求从生态德育的视角转轨人的道德视野,以弥补传统人际德育的缺陷。在转轨的过程中,需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生态德育。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素质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广峰 《社科纵横》2011,26(3):45-47
社会多元化和信息的异化现实对高校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加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促使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素质必须在人格素质、德育素质、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积极塑造高尚人格修养等途径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5.
李琳玲  李鸣 《社科纵横》2011,26(5):150-152,156
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展现出了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和卓越性。德育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任何一所高校除了在科学技术知识上的进步外,其德育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高校德育的发展是整个高校教育发展的心灵依窗。本文从德育模式的内涵、高校德育模式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宋启林 《探求》2006,(4):73-75
高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教学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方式,而德育教学实效直接影响整个德育实效。本文从分析影响德育教学实效的有关问题入手,以改进德育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提出“三导向”德育教学法,试图找出一条提高高校德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周子夜 《生存》2020,(1):0141-0142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核心发展理念,语文作为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载体,更要发挥其素质教学的价值,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通过日常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养,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主,就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是现代管理艺术的精髓,成人高校的教师应该熟练地掌握运用这一艺术,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合格人才任务.  相似文献   

9.
储著斌 《社科纵横》2013,(7):157-161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大学德育,在"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开展总路线教育以及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背景下得以加强,通过确立人的全面发展指导方针、规范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及召开1955年全国大学校院长座谈会得以推进。这一时期的大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强调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与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为现实基础,以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渠道,以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为基本形式,以改进大学生课外活动增强思想性为有效途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学德育特别是2004年中央发布的16号文件,更是对这一时期大学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批判继承和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与"三全育人"的紧密结合,需要对高校的教育模式运作机制进行探索,使之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该文主要对"三全教育"的德育理念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运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策略探讨,以期为新时期的高校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小瑾 《唐都学刊》2001,17(4):98-10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将使中国高校的德育工作背景发生深刻变化。基于知识经济下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大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实现教育理念及对大学生从教会“顺从”到教会“选择”的转变,实现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实现德育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实现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周礼春 《社科纵横》2011,26(6):146-147,153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促进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权威的消解,形成了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宽容的教育新格局。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高校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认真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积极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 ,对高校“两课”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两课”教师 ,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师德素质 ,多层次复合型的科学文化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能力素质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7):143-147
当前的高校德育客观存在着"象牙塔"困局,在德育思维、领域、机制等方面均出现"画地为牢"情形,并带来多方面不利影响。要开创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就必须推动思维创新,确立"大德育"理念;推动实践创新,形成"大德育"格局。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低的理性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葛喜平 《学术交流》2004,(9):168-173
德育是目标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德育的有效性是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了高校德育的难度,这些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运作系统相关要素的模糊不定或功能缺损。具体表现为:由于教育者对德育定位、德育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价值取向上呈现泛政治化、功利化的倾向,致使德育内容的设计过于理想化、绝对化,缺乏时代精神;在德育实施方法上表现为智育化、强制化和形式化。增强高校德育过程的实效性,必须建立多层次、可持续性的目标导向,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教育理念与和谐发展的主体德育模式,由封闭性教育向开放性教育转化,以期形成整体化、全方位、开放式的德育网络,形成内外协调一致的合力体系,从而实现德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闫彩红 《社科纵横》2011,26(3):136-138
高校德育的部分缺失在于忽视了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结合红河学院"三生教育"状况问卷调查,通过反思现代德育中"三生教育"价值凸显与"三生教育"缺失并存的矛盾,探索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构建策略,促进德育理论和"三生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改善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德育方法论     
程建平 《社科纵横》2005,20(2):190-192
德育方法是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德育方法具有完整的体系,总体上由教育方法、自我教育方法与思想调节方法构成;德育方法选择要突出思维规范,有助于增强受教主体的道德情感和信念;只有让受教主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理想人格才能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育人的核心是育德。德育工作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曲士英  张辉 《学术交流》2006,46(12):183-187
当前我国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德育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理性的价值、功能和力量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理性教育在德育过程中何以可能的根据、意义和底蕴进行哲学思考,是理性教育存在的哲理性依据和它的实践的自觉性前提。理性的力量就是理性在追求、实现德育目标过程中所呈现、发挥出来的功能和力量。理性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德育要在理性与情感的交融中寻求合理张力,反对和防止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德育研究需要从四个维度切入,即从历史实践中发现精神脉络和吸收营养,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适应现实需求,从把握优秀的民族德育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中丰富内涵,从德育理论创新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