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著名的中西两大爱情戏剧。一个是中国市民文学的经典 ,一个是西方文化的杰作。两部戏既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和审美心理的巨大差异以及作家戏剧技巧的不同 ,同时又可找出东西方文心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著名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封建文化制度和封建家长的干涉与阻挠造成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但是由于主人公性格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它们在悲剧的成因上又有些许不同之处:造成两者悲剧命运的矛盾冲突不一样,悲剧主人公的性格不相同等。  相似文献   

3.
4.
《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爱情悲剧的价值论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5.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6.
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两部作品相去数百年,分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在艺术风格上,在人物的具体刻划上,在悲剧结局的处理上均存在着不同,但在主要情节的安排上,在作品总的创作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却有着许多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把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后得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语言呈现出整体诗性,而后者呈现出局部诗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基础文类和剧作者创作心态的差异,尤其是中西基础文类的差异所造成的.所以这种差异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西戏剧语言特点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增进了对中西不同的戏剧传统与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与节奏、悲剧风格与结局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东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光明"意象反复出现,与"黑暗"意象和"死亡"意象相对照,构成了戏剧的深层结构,表达了爱情战胜仇恨和死亡,光明战胜黑暗的内涵,该剧深刻反映了莎士比亚"美在和谐"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和谐美的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两大著名爱情悲剧都以开场诗制造悬念、吊起观众胃口,以退场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异曲同工。莎士比亚在《罗》剧中的创新在于不用剧中人物念开场诗,而是专门设计了一个致辞者,并在主要场次即第二幕前加开场诗;汤显祖在《牡》剧中的创新在于开场诗不再使用传统曲牌,也不再使用套语,而是直接概括剧情。两剧在开场诗和退场诗的运用上大同小异,这种"巧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是火"、"爱情是旅程"及"爱情是光"三种概念隐喻,文章从认知视角对其爱情隐喻的系统性特征进行了剖析和论证。认为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认知主体的主体选择性决定了隐喻具有开放性和多维性,因此,基于对该剧中爱情隐喻系统性的了解便可全面认知其隐喻的开放性和多维性。  相似文献   

12.
称作悲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事实上并不符合亚理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它更象是一部喜剧。封建主义衰亡之际,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未完全建立。一些顽固的封建习俗如血亲复仇仍在前封建大家族中残留并作为他们进行苟延残喘挣扎的重要形式和最后堡垒。世仇观念的继续存在不仅为拥有新思想观念的市民阶层所不齿,也被本家族中年轻一代所抛弃。建立在这种背景之下的罗朱爱情故事就和窒息人的守旧意识形成鲜明对照,并在他们和父辈们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中展现了这一对恋人成熟的青春和爱情以及他们对生命的赞颂。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的两颗年轻的心最后以震撼人心的方式走向结合,从而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友情、和谐和幸福的热烈追求和执着抗争。死亡不仅象征了旧制度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爱,是千古奇美之情,千古诱人、感人之物。人类走过多少年,就有多少爱的甜蜜和美丽,就有多少爱的忧伤和苦难。而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从人类懂得爱的那天就开始,绵绵延长,经久不衰,并日渐丰富,成了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文学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也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 中国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的作品,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璀灿地闪烁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长河中,遥遥相对又息息相通,风格迥异又惊人相似,堪称东西双璧。四百多年来,它们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震撼了多少青年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已经被搬上银幕十二次之多,其中在1968年和1996年拍摄的两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前者是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功,后者是在商业艺术上的成功。本文旨在探讨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希望对理解和欣赏该作品有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致橡树》和《一棵开花的树》同样以树喻人写爱情,但却完全不同,本文从两首诗的情感的诉求与表达、意象的组合选取与意象的创造、作者相关背景等方面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6.
《攻壳机动队》与《黑客帝国》这两部影片在立意与选题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这种差别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文化中的悲剧情结与美国的英雄主义文化都对各自民族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情景喜剧源自美国,智慧幽默的对白、轻松机智的剧情都让情景喜剧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并有庞大的受众群体。电视剧亦是一种文化表达,电视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去的不仅是幽默搞笑,更多的应该是文化内涵,因此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文化使者角色。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 ,它们分属于两代人 ,爱情的结局亦各有不同。作为上一代人的卡瑟琳和希克历 ,由于处在文化冲突时期 ,因此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而作为下一代人的贵族青年小卡瑟琳和哈里顿 ,由于处在文化融合时期 ,他们的爱情则以喜剧形式开始。这爱情的一悲一喜 ,既体现了作者新型的爱情观和深刻的宗教观 ,也体现了文化转型的艰难以及转型后贵族文化新生命力的勃发。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