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董斯张的神魔小说《西游补》,成功地运用了从绘画中借过来的"背景"作为文学的运文技法。在《史记》里的秦始皇,是按照巨人尺寸塑的悲剧英雄,是一位特殊的皇帝,是半人半神的两栖角色。作为小说的背景色,《西游补》以秦始皇的"驱山铎"为线索演绎故事,其蕴含的深沉悲剧意义笼罩着整个青青世界,小说偏冷的色调又加重了秦始皇阴郁的背景气氛,达到文约意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董斯张写作《西游补》,意在挑战《西游记》,试探自己的艺术才力。这决定了《西游补》的两个特点一是尊重《西游记》的影响,自觉做出艺术让步;二是费尽周折地改变已经由《西游记》确立的悟空形象,浮显自己的才情。  相似文献   

3.
《西游补》辛巳(1641)刻本(藏国家图书馆)中存有为数不少的眉批、行间评和回末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西游补》评点文字。评语共164条,内容丰富。主要点出小说中的破情根主题、三教合一思想、讽刺时事及批判科举制度等思想内涵;强调小说独特的整体结构、精巧的伏线结案、细致的前后照应等;对小说中一些典章制度加以解释说明;并直接或间接昭示了《西游补》与《西游记》主题与情节诸方面的承继关系;还有一些随机生发的即兴之评。评语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主旨微茫、含蕴丰厚的寓意小说《西游补》。  相似文献   

4.
《西游补》的作者,不知自何日始,由静啸斋主人变成了董说。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材料证明:《西游补》的作者不是董说,而是静啸斋主人———董斯张,即董说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一个藏书家。他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而且编有藏书目录《丰草庵书谱》,建有藏书楼——丰草庵。继承、购买、抄录、与赠送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与一般收藏家不同,董说藏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阅读和著述,因此不仅撰写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美的书跋,而且留下了许多嗜书的趣话。  相似文献   

6.
《绿野仙踪》的"绿野"象征着现实、世情,"仙踪"象征着道教,其"绿野"占了全书的大半篇幅,包括五大世情叙事板块,通过冷于冰的"仙踪"拼接而成。作品于"绿野"之上点缀的"仙踪"叙事是为了导引、提升"绿野",而铸就了《绿野仙踪》世情小说的品格。《绿野仙踪》融神魔、历史、英雄、世情等小说题材于一炉,与《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绿野佛影"类世情杰作以及"绿野儒魂"的代表作《歧路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7.
《西游补》是《西游记》众多续书中的一部,也是续书中最为人关注的一部。《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的确定,是研究《西游补》小说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对有关《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研究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知其人,论其世。关于作者生平、成书时间等方面的探究,将更有助于对整部小说主旨立意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西游补》的版本与序跋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如版本与序跋写作的时间、序跋的作者、《西游记》续书之序跋搞混等。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甄别和新材料的进一步挖掘,考定出崇祯间刊本《西游补》附有明代嶷如居士的《西游补序》和静啸斋主人的《西游补答问》。嶷如居士就是小说的作者,与静啸斋主人为同一人,即董说。该版本并无“天目山樵序”和《读西游补杂记》。空青室刊本《西游补》同时附“天目山樵序”和《读西游补杂记》。“天目山樵序”作者为张文虎,序文写于咸丰三年(1853),“三一道人”乃是张文虎友人。《读西游补杂记》作者为钱培名,写于咸丰三、四年间。  相似文献   

9.
《西游补》的主旨,虽然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批判社会现实,破情根立道根,但小说中透露出的潜意识焦虑同样值得注意。在与外部世界斗争受到阻挠时,主人公行者内心焦虑,行为延宕,并最终产生了幻灭之感,这种无名焦虑贯穿了小说始末。而受到焦虑情绪影响的行者形象,正是作者董说的自况。此外,《西游补》大篇幅的梦境描写,来源于董说的嗜梦情结和孤高个性。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西游补》成为了一部极具现代性,甚至有些意识流的作品,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0.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的佼佼者,为明末学者董说所著.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悟空的种种奇幻见闻,利用多种创作手法,笔锋触及明中后期的皇帝和奸佞臣子,同时,对明代科举制度、明末人欲横流的世风也进行了大胆揭露和讽刺,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特有的政治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西游>故事完整,董说为何要续补,又究竟想补些什么呢?选择镜这个有特殊蕴含的意象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比了<西游记>与<西游补>中的镜之后,得出结论<西游补>不只是对故事情节或是对镜子的补充,其真正所补的是深藏其中并不断发展着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西游补》的时空架构入手,考察了董说对传统时空架构模式的突破,就其一变传统模式中时空的有序均衡,而具有的时空的跳跃性与空间的不均衡性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既丰富传统论点"环形结构"的内涵,又提出了又具有"对称结构"的特点,展现了董说的《西游补》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结构的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西游补》这部小说在时空叙事上颇具特色,具有“放”和“收”的双重特征。延长交错的时间及多维叠加的空间相互交杂,并且以无序的方式构成二者的转换,将“放纵”的时空以一种近乎“意识流”式的手法呈现出来;《西游补》的时空在整体上还呈现出典型的圆环形结构,小说时间和空间的叙事遵循了“圆形”的建构法则,显现出“收”的特征,完成从虚幻到现实的转换;梦境的文学表达程式为《西游补》的时空叙事提供了平台。同时,时空的“放”与“收”也对应了孙悟空作为心猿“心”的“放”与“收”,艺术时空与心灵之思交织,显现出“破情根”“立道根”的中心主旨。  相似文献   

14.
15.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 ,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 ,《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 ,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贯穿《西游补》16回文字中的主线.是对国家政体的严肃思考。作为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西游补》思维的变动不居、艺术手法的跳宕多姿,都与作者丰富多彩的个性有关。认为《西游补》虽在宗教背景下讥刺现实,以历史及心灵史喻佛论道,但仅将其归为讽刺类小说或归为佛道类小说是不全面的。领略《西游补》的复杂主旨,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赏析这部特色独具的作品,省察作者凝聚在小说中的深邃复杂的思想和灵魂。  相似文献   

18.
贯穿《西游补》16回文字中的主线,是对国家政体的严肃思考,作为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西游补》思维的变动不居、艺术手法的跳宕多姿,都与作者生动多采的个性有关。认为《西游补》虽在宗教背景下讥刺现实,以历史及心灵史喻佛论道,但仅将其归为讽刺类小说或归为佛道类小说是不全面的。领略《西游补》的复杂主旨,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赏析这部特色独具的作品,省察作者凝聚在小说中的深邃复杂的思想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人有百情,世有百态,人情世态复杂而又多彩。作者借"吃饭"为题,发表对世情时弊的评判,深刻的思辨和真知灼见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中常以饮食来刻画人物。透过《儒林外史》中丰富的饮食描写,读者不但可以对饮食之人有直观生动的了解,更可由诸多个人所组成的群体,进一步觇见清初儒林之世情。书中对于世情的描摹、人性的表现,能令读者——尤其是身处今日之"儒林"者在读此书时,皆能依稀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