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注重城市风景的意境创作,且赋予每一处风景独特的意境。筛选出118首含有描写襄阳古城风景的古诗,利用共现网络、词频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包括古城、岘山等群山和汉江为主的古城风景物象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从风景物象、“观象”方式和意象组成三个层面整体理解古城意境形成。文章提出了“观象”方式是在诗人驻点和观看视角等行征方式下的视觉重组,意象组成是诗人对视觉重组后场景的情感赋予。研究结果对寻求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下的古城可持续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为城市规划“留住乡愁”的时代要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古诗是古人创作的优美诗歌,字词比较难理解,含义深刻,学好古诗需要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意境,并学会创作古诗.  相似文献   

3.
怀念叔叔     
叔叔离开我们近二十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如今我年逾古稀,儿孙满堂,更能体会到《古诗十九首》中“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的意境,去珍惜亲情,怀念亲人。  相似文献   

4.
《安家》2012,(11)
精品花店花在开网(www.bloominghour.com)以中国古画为灵感推出“中国故事”花艺系列。这套“中国故事”沿袭了中国国画以形写神的特点,用鲜花代替笔墨将优美的古诗意境完美诠释.突破了主流的日式和欧式插花艺术.成为花艺界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鹄 《老年人》2003,(10):43-44
时下有的诗没有诗味,或诗味不足,我以为症结在于缺乏意境。缺乏意境就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什么是意境?诗歌理论家李元洛在《诗美学》中作过概括:“所谓意境,即诗人主观的美好之‘意’和现实生活鲜明之‘境’在艺术形象中的水乳交融、辩证统一。”是的,意境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美学概念,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诗美的最高体现。诗歌一旦具有意境,就会有诗味、诗情、诗意、诗魂,使人“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具有无穷的美感力量。例如元祯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通过对李商隐《锦瑟》几种英译版本的比较分析,意在阐明在古诗翻译中意境重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公善 《现代妇女》2010,(8):107-109
《错误》是一首汲取古典诗词营养,意境婉约情韵悠长,且又充满现代情怀的伟大之诗。《错误》之妙在于反衬法的运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言简意丰,韵味无穷。理解这首诗,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个层次便是游子思归与思妇盼归。第二个层次是对两岸团聚统一的企盼。第三个层次便是“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怎样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呢?进行二度创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舌尖上除了美食,还能有什么?古诗!浙江女教师张莺认为,给孩子做早餐不能随便对付,应该是一件艺术的事情。她用各种食材拼绘出诗句的意境,创作出一系列国内独一无二的"古诗早餐",让女儿每天早上在吃的同时感受诗情画意。黄瓜变身  相似文献   

11.
古诗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过多介绍、讲解,强调宇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写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究其原因,是古诗教学环节的不合理.为更好地领略、学习古诗,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祖国宝贵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古诗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古诗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增强记忆力、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爱思考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古诗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古诗的教学流于形式,千篇一律,无论什么样的古诗都是遵照"读-讲-背-默"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在此,我结合本人浅薄的经验谈一谈古诗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精髓。水墨意境是水墨画特色以及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水墨画不同于西方画作的重要表现。现代平面设计注重信息的传递,设计对象以实物为主,在表现手法上二者有所差异,但在创作过程中水墨艺术又对现代平面设计有借鉴意义。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即如何将水墨意境之美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展示出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运用发挥水墨元素。  相似文献   

14.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自古便深刻影响到了书法审美理念中,并孕育出与《绮丽》相对立的书法品评范畴——《冲淡》。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两种审美理想:“华丽繁复的美”和“平淡素净的美”。这里的“平淡”并不是平易浅俗,而是以老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的思想为内蕴,崇尚以清静空明的胸怀体现万物,创造出符合道家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在现代社会充斥了浮躁贪念和奢华物欲的背景下,书家创作更需要一颗平静淡定的无欲无为之心。  相似文献   

15.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16.
酒,可以使人迷醉,亦可以使人旷达,但因为忙碌的现代人早已忘却了淡泊之趣与逍遥之乐,所以极少有人再去体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境。那种带着迷惘的满足,带着困惑的遐想,带着快慰的期待,再也不是现代饮者的心理体验。 北京“罗杰斯”酒吧调酒师Paul说:现代的酒是用来品的,酒的品位就是人的品位,它结晶了生活最浪漫和抒情的精华。 在酒吧里,品酒的最佳状态是让酒“陪”在自己身边:酒吧从一角斜打过来的灯影里,杯底的一弯暗红可以喝一晚上,醉了屋顶下所有的人,而自己却独醒。 Paul说:现代适合品的酒分为三…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喜欢用一个“痒”字,伊拉克的自杀性爆炸是美国之“痒”,法国、荷兰的全民公决否定“欧宪”成了欧盟之“痒”,男人不男为女人之“痒”,妻子施暴乃丈夫之“痒”,腐败是官场之“痒”,作弊是足球之“痒”……这个痒那个痒,仿佛当今世界处处发痒,现代人身上无处不痒。  相似文献   

18.
故乡酒事     
龙玉纯 《老人世界》2011,(12):36-37
也许是远离都市地处大山之中的缘故,我那位于雪峰山余脉半山腰的山村故乡,至今还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保持着一份未被世俗风气污染的纯洁,虽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还有些距离,然而勤劳善良、慷慨仗义、乐于助人、热情好客之风蔚然常存,尤其是古诗中所描述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之景象,在这里还是司空见惯,非常自然。  相似文献   

19.
善藏     
中国人,讲究含蓄。意不直叙、情不表露,于内敛中体现智慧,在婉曲中揣摩心意;又推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留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含蓄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也是一种藏的境界。藏,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书画中的“留白、飞白”,音乐里的“弦凝声歇”,戏曲中的“水袖遮面”,建筑里的“禅房花木深”……  相似文献   

20.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一定义意味着和谐需要人为去创造,人为去协调。古代圣贤们的“和为贵”“兼相爱”“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和谐”理念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21世纪的现代社会仍将延续古代构建“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且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