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各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朴素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等阶段;现代主义文学则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前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融合趋向,主要表现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审美视角的内倾;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贯通以及艺术追求和认识论上的接近。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所以渐趋融合,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世界文学从现实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这是文学循着反映现实的认识论方向直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的。根据世界文学发展的这一规律,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选择和前途不外乎两种或者坚持文学的认识论方向,走向现代主义;或者放弃现实主义原则,转向主观表现,承接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表现自由生命。后一种前途亦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不确定性和虚构性,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的持续,有它的独特性,它解构了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后现代小说是一种文本、一种叙事,因此它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已偃旗息鼓,但它的文学理念、思维方式已溶入我们的血液中,它的某些元素还出现在文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新现实主义是自二十世纪末期以来美国文学发展中的一大主流倾向。本文在系统梳理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具体表现和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之后,认为新现实主义在写作题材和文学主题上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而在创作手法上批判性地继承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许多特点,从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因此,新现实主义文学既是对于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形式的反叛,同时也是继承,更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一系列文学艺术思潮、流派的总和,现实主义则是有相应审美意识、艺术原则规定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相互不能替代、各具强健生命力的奇观,它们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总体生命律动大体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情况。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倾向同社会变动有着带规律性的密切联系,我们能从中获得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启迪。展望新世纪,可以预见,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会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继续变换着花样活跃在文学舞台上。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现代主义的界定混乱不堪提起西方的启蒙主义,我们说它是个文学思潮;原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我们说它是创作方法;法国的湖畔派,我们说它是个文学流派;每一种艺术现象,我们都有一种和内涵相应的界定。西方的现代主义,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了,但它应该界  相似文献   

7.
Thomas Hardy的小说 The Distracted Preacher具有阅读的多义性。它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准的显性文本 ,我们从中可窥见现实主义创作的一般原则和潜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因素 ,从中可探寻现代主义反抗社会现实的某些倾向。正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The Distracted Preacher表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承接与共生。  相似文献   

8.
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出现了,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创作潮流.50-60年代是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盛时期,其理论与创作都有长足的进展.70年代以来,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逐渐应用于现实主义创作之中,展现出新的面貌.它对于马华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法国诗人波特莱尔发表其诗集《恶之花》之后,各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纷纷出现。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精神分析、荒诞派、意象派等等文学流派相继在欧美登台。现代主义成了20世纪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的主旋律。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整个人类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十分深厚的影响。看到这股强有力的现代主义思潮,有人便提出以下问题:现实主义是否随着现代主义的产生而一去不复返了?现实主义的未来到底如何?其实,这种人对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实质并未认真领会,他们只是将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对立起来,把二者看成是格格不久的文…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界论及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野,往往着眼于创作手法的区别上,前一阶段在对20世纪外国文学走向的探讨中,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我认为,从创作手法上很难区别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艺术手法常常不会被一种主义所独有,许许多多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 2 0世纪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文学 ,探讨了发端于 1 9世纪中后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2 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发展和变革 ,概述了英、法、德、美、苏俄、拉丁美洲、日本等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成就 ,及其在现代主义浪潮下思想和艺术上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文学有其特殊的概念内涵、思想主题与艺术形式,通过比较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可知,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个体自我内心世界的重塑与再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世界文学思潮、流派和创作倾向荣然纷呈,变动不居。但从它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走向来看:东、西方文学的相互认同和差异,促进了世界文学一体化的进程;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并行与交融,实际是由实证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相互冲突所致;文学与哲学心理学的趋同与结合及其神话倾向,将孕育着新的文学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创作方法和流派,在二十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此,中外文艺理论界十分感兴趣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就个人所学所思的心得,对二十世纪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变化,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现实主义的嬗变本世纪前(包括二十世纪的极少采用这一方法的作家)的现实主义,可以称之为传统现实主义或经典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采用。迅速发展与急剧变化,不单是二十世纪的时代特点,同样也是文学的特征。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文学内部就出现了骚动,酝酿着不同于过去的各种新思潮新流派。随着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前进,文学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尽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以其反基督教文化为其基本思想倾向和特征的,但基督教文化传统并未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消失或引退,它反倒作为一种沉重的背景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决定着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并作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不时地回荡在现代主义作家的内心深处,最后又必然体现在他们的创作中.从基督教的面向上帝很容易走向现代主义文学的面对内心,因为二十世纪的西方人在失去了上帝之后,更容易关注、聆听和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经常表现的主题之一是异化,但是,现代主义作家的异化观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却没有多少相同之处,反倒同基督教思想颇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平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謇很大启发,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文章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探讨福楼拜的作品和文论在文学转型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研究对象,东方现代主义指的是在东方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与现实主义等传统(正统)文学相反相成、互动并进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对世界文学进行回顺和展望时,东方现代主义应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比如,东方现代主义与东方社会现实有什么关系,在东方现代文学史上占什么地位,与西方现  相似文献   

18.
象征主义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普遍遵循采用的一种基本创作美学;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在主调上可以有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抑或现代主义的区别,但象征主义都是它们共有的审美构成。象征主义在中国,总体上说是横向移植的产物。象征主义的被引进是现代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发展主潮自觉趋合的表现,是中国文学自五四始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新时期文学也是同样,几乎说不上有哪一位作家没有受到象征主义的侵染  相似文献   

19.
《文学自由谈》1986年第二期发表了关于现实主义概念讨论的不同文见。邹平在《现实主义是不够用了吗?》一文中论述:作为一种文学精第(或日美学原则),现实主义远没有到了不够用的地步。因为在如何理解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现实主义是迄今为止唯一正确地作出了回答。现代主义从整体上来看却是颠倒了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确实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当它把文学反映现实的方式限定在以生活本来面貌来反映生活的尺度里,它便获得了一种与其他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之间是一种错位的关系。80年代中期以前,在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真正以现实主义命名的选本却不多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选本多出现在现实主义已如明日黄花之时。这样一种错位表明,当现实主义思潮占据主流之时,现实主义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故而无需特以现实主义之名命名选本。在这之前,虽无现实主义命名的文学选本,但大多选本所录作品很少不是现实主义之作。如此种种,与现实主义文学在80年代的命运及其同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