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幸福感带来一定冲击,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高校不仅要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更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培养善于体验幸福、积极创造幸福、正确享受幸福的时代新人。从目标维度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主要包含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目标;从价值维度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从实践维度看,教育者要更新幸福观教育理念、创新幸福观教育方法、拓宽幸福观教育渠道,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时期,激励大学生在感恩中体验幸福、在担当中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以人为本,特别是对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们,教育要透彻地了解他们的所思与所需,在满足他们心理幸福体验的基础上,助推他们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以怎样的方式在职业生涯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融入心理疏导,帮助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体验幸福,激发潜能,让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举措尽可能地贴近他们的心底,成为幸福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冯宇平 《南都学坛》2009,29(3):139-140
一、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作用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大学生的关爱情怀。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质量,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形成,获得幸福人生为宗旨。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人的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能力,幸福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生命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4.
价值论是关于价值关系的学说,价值论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契合性,都关注人的生活、生命发展,关注人在实践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向人的价值实现,其价值关怀蕴含于实现个体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为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认知中提升大学生的价值意识,在未来"可能生活"情境中增强价值体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价值自觉,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一个美妙而令人神往的字眼,是人们一种美好的主观感受。大学生对幸福有着独特理解和执着追求。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的重要内容,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教材中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首次入位于"基础"教材是在2015版中,并在2018版"基础"教材中加以修订与提升。在对幸福的基本内涵探讨的基础上,文章对"基础"教材幸福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指出应辩证看待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幸福教育与幸福体验的关系,希冀提高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98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状况,提出要理性看待大学毕业生追求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 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增强大学生和全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最终使职业生涯规划惠及全体大学生.牢牢把握住新发展理念,科学系统地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高教大众化语境下,从“教育的目的是回归于生活”和“教育的价值是以人为本”两个方面来解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SWOT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毕业生可采用SWOT工具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准确评估出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客观地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并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安排,其实质是个人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SWOT理论的价值内核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两项工作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互动式发展,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幸福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的同时,必须回答“教育如何与人的幸福”相关涉的问题,以提升人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关涉幸福,是因为其激发个人幸福、促进社会幸福、倡导奋斗幸福,明确教育的幸福指向;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切入人的幸福,是因为其秉承德育为先、坚持“以生为本”、重视个体发展,引导人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幸福;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幸福有所作为,是因为其讲求“道明”“法当”“术精”,极大改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有助于人对幸福的追求;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蕴涵着诸多幸福元素,是因为其开展面向全体的分类施教,推行精益教育、实践教育、生活教育,为青年学生干事创业和追寻幸福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在佛洛姆眼里,现代社会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拥有或存在”,后者是幸福的根源。在以“拥有”为取向的社会里,人们只为了占有学问、为了获得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而学习。而“存在”的社会则激发人们的人性化发展,支持每个人追求自我的过程。现代教育在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发展时,也需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人与事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关键,而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方向。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就要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立足于围绕人的需求、人的幸福。加强幸福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2004]16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幸福教育。一是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二是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三是培养健康人格,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四是帮助大学生构建幸福生活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科学教育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人文教育是对“价值”的“善”的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原则是近现代理性哲学的一块基石。它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站在主体的立场上,用作为主体的眼光去审视作为客体的对象,并思考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应如何”的理性原则。由于现代人对主体性原则的误读与滥用,使得人的价值理性日益萎缩和边缘化,从而导致价值理性的危机和人的生存危机。只有当人的主体性原则回归于价值理性,将追求幸福与追求美德统一起来时,才能把人从现代性的陷阱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幸福感与德育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培养大学生幸福感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它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德育的生活化开辟了基本路径,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学生精神信仰、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情感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张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0世纪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生发展时期 ,其培养目标上的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对立统一 ,对高等学校的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具有纲领性、导向性作用 ,是研究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切入口。知识分类、学科分化是现代高等教育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而现在 ,那种划分非常细密的专才教育或专业教育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今高等教育的通专才教育之争 ,已经演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处理 ,即在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寻求二者的均衡点与结合点。大学本科教育可能呈现“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引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的改革趋势。通识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要发展学生终身不懈的自我反思 ,提升人生观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