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普通高校教学之需和推动史学理论学科建设,史学界出现了一个史学概论教材编写的繁荣景象。在短短的十年间,出版并被相关高校确定为历史学本科生甚至延伸为研究生教学的指定参考书,计有11本之多,代表性的史学理论教材有:葛懋春、谢本书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和田昌五、居建文编著的《历史学概论》,被多所高校选定为大学本科史学理论课程教材,影响很大。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对比分析三本著作,它们虽都以"史学概论"相命名,都采用了综合模式的逻辑体系,但是在内容和整体特色方面却存在着很大不同。他们的特色的差异,来自于他们各自对"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定位等问题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差异性阐释;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还必须进入史家主体的精神世界,仔细探究史家主体的经历、学历和他们对史学以及史学概论学科体系的理解。无论是从它们具体的逻辑体系及其囊括的内容,还是从它们所确立的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定位来看,其特色之不同就在于,理论视角不同,体系设计不同,编写者的精神世界不同,对历史学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映现在史学概论体系上所进行的探索当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着史学思想的多维度和史学方法的多样性;但他们在追求真理、探究学术,为构建中国风格的史学概论体系所体现的文化炽热却又是那样的相同和别无二致。  相似文献   

2.
理性:20世纪中国史学的内在基础雷戈按照传统的历史定义,20世纪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同样,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也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但我们所要讨论的只是20世纪的历史学。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有没有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已到了世纪之交的门槛,对20世纪的研究已经或即将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可以预见.当人类社会正式跨入ZI世纪时.对一个完整的20世纪的学术关切将会继续升温。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研究目前正处于一个新起点上。 为了推进20世纪世界历史的宏观研究,交流和切磋新的研究思路,由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举办了“20世纪的世界:回顾与思辨”系列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单位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者围绕20世纪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民族主义与世界体系、全球化趋势与世界体系的走向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世纪末的认识高度,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现象及其本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概说在有着丰厚史学传统的古代中国,有关外国史地的记载在历史著作中屡见不鲜。而且其地理范围遍及亚非欧。但是,中国真正放眼世界,进而把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活动纳入史学研究体系,则缘于近代中国对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明的应战。尽管先觉者林则徐、魏源、梁廷■、徐继畲等在鸦片战争前后编著了《四洲志》(1839年编写但未能出版)、《海国图志》(1842年)、《海国四说》(1846年)和《瀛寰志略》(1848年)等一系列介绍世界史地和现状的图书,然而当以德国史学大师兰克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在撰写多卷本的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世纪的日益临近,学术界越来越意识到对即将成为历史的20世纪学术进行总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史学史而言,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及成就,则逐步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陈其泰教授主  相似文献   

6.
日本左翼史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中世界史研究包括以山川均为代表的"劳农派"和以上田茂树为代表的"正统派"。"劳农派"以理论见长,"正统派"内容丰富,包括"革命世界史"、"学术世界史"和"世界历史进化观"三个方面。20年代后期,这两派的代表作都被译介到中国并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革命世界史,另一些左翼学者继承和调整了世界历史进化观,而学术世界史和"劳农派"的世界史研究则被中国学界舍弃。这种发展、调整和舍弃与中国国情密不可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在中国发展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扩大,中国史学界逐渐分为中国史研究和世界史研究两大专业队伍。但自从有了这样的专业分工后,这两支队伍长期以来几乎一直都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彼此间很少相互交流和互相交叉——搞中国史研究的人很少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史在世界史中所占地位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中国历史;同样,搞世界史研究的人也极少把中国史研究与世界史研究结合起来,甚至不把中国史包括在世界史之内。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80年代初,我国出版的中国学者撰写的世界通史著作几乎都不包括中国史,这可以说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海洋世纪的出现,是世界历史演变的结果。但是,重新反思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史学论述存在的盲点。由此可见,海洋史学的问题意识,在于拷问海洋世界在世界历史体系和结构中的地位。中国海洋史学要在学术理论和实践上重建海洋世界的小系统,全面总结、继承、利用这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不仅可以改变历史研究中忽视海洋的缺陷,丰富中国历史的内容,完善中国历史体系和结构,促进史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而且可以为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压力,重新认识中国,关注中国社会的走向,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学是从整体上反省和检讨中国全部历史,探索中国发展前途的现代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史学前贤个性迥异的学术创造,表明同出于对中国现代命运的忧患,历史学家的应答呈现出多元选择的复杂格局。20世纪史学正是源于这种多元的内在紧张,才显得特别耐人寻味。一旦这种紧张因外在或内在的原因消失,史学也就会失去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史学期刊的兴起,是现代史学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史学期刊这一形式出现的本身就是史学现代转型中的重要元素,显示出史学研究较之以往所出现的新的起点与重大转向,新兴的学术发表行为更是改变了民国史学研究的整体形态.正是这种改变使得史学研究逐渐走向学院化、专业化,复归其纯粹的学术本色,而史学自身与时代的疏离倾向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