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霍布斯的国家起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起源问题是契约论思想家构建理论大厦的逻辑基础,作为契约论思想家的重要代表,霍布斯的国家起源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霍布斯从个人安全出发,构建起整套理论体系,最后得出了专制的结论。其社会契约学说改变了政治哲学的思维逻辑,探讨了一个应然的国家何以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其理论也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是欧洲哲学史社会契约论的著名代表。他的全部政治学说的基础就是其 社会契约理论,而其政治学说的核心却是集权主义的国家观。霍布斯的政治学说既体现了当 时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同时又具有唯心主义和反人民的性质。 因此应对其政治学说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在现代政治哲学史上之所以一直饱受批判,是因为他赋予国家或主权者一种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最高权力或绝对权威。本文试图纠正对霍布斯主权学说的这一误解,并且同时指出,它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强调主权的绝对主义,而是在于对主权与契约之关系的表述过于含混,以至于陷入一种康德意义上的"二律背反"。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主权建立的具体过程,重新检讨霍布斯主权学说的基本原则和总体得失,并试图揭示出它对我们思考某些政治哲学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其中既有专制主义、极权主义的倾向,又有自由主义的火花,且前者占主导。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起源问题一直是历来政治学家讨论的热点问题,霍布斯利用社会契约论的方法进行解析。他所引领的这股潮流历经百年而不衰。他从个人原子式的自由为出发点,最后却得出了专制的结论。在解释国家起源问题上霍布斯堪称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其社会契约学说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称誉。但是社会契约论不是解释国家起源的唯一方式,而且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本身也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7.
霍布斯创建政治哲学时不仅面临着从自然状态向政治社会过渡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基督徒如何组成基督教国家的问题。因此,霍布斯的政治学说必须要处理好政治与宗教、政权与教权的关系,确立现代国家的正当性。他讨论宗教的目的不在于宗教信仰,而在于巩固政治,因而根本上属于公民神学。霍布斯在理顺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过程中,也为思想自由留下了空间,后者既可巩固政治,也会威胁到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郑黎明 《理论界》2011,(4):100-101
欧克肖特采用一种怀疑主义的视角解读霍布斯的哲学,认为霍布斯不是一个政治理性主义者。霍布斯政治哲学思想中的意志主义成分更甚于理性主义的元素。欧克肖特进而指出,不是霍布斯意义上的寻求被统治的理性共识的契约公民,而是道德自主的自信的个人构成了近代英国政治社会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的主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作为社会契约学说的奠基者,从个人的自然权利出发,逐步走向集权,建立主权者的统治,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霍布斯到卢梭等政治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始终贯穿着对社会理论的种种构想以及实现途径的设计.在他们的学说中,虽然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其蕴涵的社会主体的权利平等、自愿合意的关系以及公平竞争、自由选择的契约环境的创造等理念启发我们,大力弘扬契约文明、树立契约自由和契约责任的观念是当前契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是近代国家政治哲学理论的奠基人.“自然状态”是霍布斯政治理论的基础.霍布斯的国家政治哲学在人性、自然法的基础上,论证“自然状态”下,国家的政治存在和国家间关系的处理原则.霍布斯国家政治哲学中的“自然状态”理论使得霍布斯主张自然理性法则应当被视为国家政治的基础.霍布斯的自然法观点和国际“自然状态”观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可涛 《兰州学刊》2012,(6):10-13,25
荀子和霍布斯在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基本结论的相似仅仅是表面的。对于政治哲学的建构,霍布斯是诉诸契约论,荀子则从规范论的维度出发展开政治图景的设计。这两种路径实质是演进理性和建构理性之下的不同产物。由此出发去理解各自的理论分野,乃至评判其理论上的得失是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家权力来源的三种政治哲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国家权力来源的视角,简略地梳理神授君权、契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三种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它们的精华所在,指证了神授君权、契约主义的理论局限性和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哲学的时代性.在此基础上,作者联系实际,发表了对当前国家政治实践和理论建设的简要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契约理论:霍布斯与洛克之不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在如下八个方面展现了各自的不同点:霍布斯没有区分,而洛克区分了“社会”和“国家”这两个政治学概念;在自然状态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霍布斯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狼的关系,处于战争状态,而洛克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和自由的,处于和平状态;在自然状态下的价值目标问题上,霍布斯关心的是人的生存,而洛克关心的是人的自由;在国家建立的目的问题上,霍布斯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和平的生活,而洛克认为,国家建立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国家建立时,霍布斯认为,人们转让了自己的全部权力,而洛克认为,人们只是转让了惩罚罪犯和要求赔偿的权力,而仍然保留了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权;在拥有人们转让的自然权力的国王或主权者是否是社会契约的签约人,是否需要遵守社会契约的规定问题上,霍布斯持否定态度,而洛克持肯定态度;霍布斯否认而洛克肯定人民拥有反抗和革命的权力;在理性王国的政治形式上,霍布斯主张君主专制制度,而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相似文献   

15.
伯纳德·格特在他最近的书中对托马斯·霍布斯的哲学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这些解读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被质疑:(1)即便霍布斯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仍然像是欲望的利己主义者,对格特而言,这意味着人在每个行动中都至少是为自身的利益而行动;(2)虽然理性一词有多种解释,霍布斯对理性的理解似乎是以手段通达目的的计算,这些计算设置直接的目标,而理性自身则不设置最终的目的;(3)霍布斯的政治理论最好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契约理论,因为臣民之间订立契约授权主权者保护他们,授权的结果是臣民将他们的一些权利授予主权者,但是权利的赠与不是市民国家产生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6.
李猛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87-106,206,207
帕森斯提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理论应该如何理解由个体组成的现代"社会"的社会性。通过考察格劳秀斯和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可以发现社会理论关注的"社会"概念是从自然法哲学的自然社会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我保存与社会性的张力关系中形成了个体与社会的二元概念结构,这一社会性概念的演进是理解从17世纪的政治哲学到20世纪现代社会科学思想变化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孟德斯鸠政治哲学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与契约理论,使得契约理论成为一个具有从属性、更加激进和革命的理论。同时,他将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创始人洛克的政治哲学主题——自由,继续向前推进,并转换为法国政治哲学的主题——平等。另外,他还吸收了英国政治理论家弥尔顿的人民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18.
唐代虎 《理论界》2009,(7):94-96
让·雅克·卢梭的契约论是影响最大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之一.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无所谓"善恶",彼此没有争斗;后来为了生存而只好根据公意而结合在一起,订立契约以构成国家;订立社会契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更高层次的自由平等权:君主只能根据公意行驶主权权力否则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的契约论思想与霍布斯的思想既有共同点亦有区别,既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是施特劳斯早期的重要著作。权利、自我保存与法律是施特劳斯解读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施特劳斯将霍布斯的权利解读为主观的主张权,将霍布斯自然欲望与自然理性这两条人性公理还原为虚荣和自我保存,并认定霍布斯的法律根本上是主观的并且是基于意志的。这些解读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并且错的十分离谱。施特劳斯对霍布斯的解读不是基于文本,而是意图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中确认一个宏观理论,即古代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分野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20.
契约观念的历史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懿德 《东岳论丛》2002,23(4):123-125
历史上的契约观念蕴含着六个维度的含义 :即经济契约观念、政治契约观念、伦理契约观念、法律契约观念、神学契约观念和一般社会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观念。其中 ,经济契约观念自然是其他一切契约观念的基础 ,法律的、伦理的和政治的等契约观念在作为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观念 (即传统社会契约论 )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伦理契约观念和法律契约观念为政治社会的起源 (即政治契约 )提供伦理依据和合法性基础 (即伦理依据 )。神学契约观念不过是其他契约观念在宗教中的反映。作为社会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观念所指的是人类学意义即人类活动论意义上的一般的社会契约理论。一般社会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观念未曾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独立存在形态 ,而只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契约理论体现出来 ,主要是通过政治哲学表达出来的 ,并且也是在政治哲学那里获得了自己的系统化并达到了自己的经典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