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南阳师专的前身是南阳师范。南阳师范创建于一九五一年九月,若从那时算起我校迄今已有三十三年的历史,比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年轻两岁。因此,我们学校与我们国家同忧患,共命运,一起走过了三十多年曲折而又光荣的历程。回顾过去,总结现在,探求未来,对于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及其办好我们南阳师范专科学校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南阳地处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大自然的天成之力使南阳形成了一个不大的盆地结构,这也使南阳人生来就有一种“封闭思想”和“盆地意识”(据人们都这么说),乡土观念较浓,这也算是“恋母情结”的另一种解释吧.近几年来,“走出盆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时常挂在南阳人的口头上,否定盆地人的“盆地意识”也成为衡量一个南阳人是否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尺度和标准.然而,对于旧观念  相似文献   

3.
王建中 《南都学坛》2004,24(1):9-14
公元197~207年,是诸葛亮自表"躬耕于南阳"的十年。此时的南阳(郡),无论是《汉书》、《后汉书》、《晋书》,还是《襄阳记》,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在"汉(水)以北"(习凿齿语)。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只能是躬耕于汉水以北之南阳,也就是习凿齿所说的"诸葛亮在南阳"。当时的南阳(郡),是全国第一大郡,在"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张衡语),不可能在"汉之阴",即"现在湖北襄阳一带"。"草庐对"较之"隆中对",更加符合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实际和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南阳散文创作漫谈王剑冰总结研究南阳的创作态势与文学成就,忽略南阳作家的散文是不尽善的。南阳的散文无论作品还是影响都达到了一个众所公认的层次,在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坛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南阳的散文创作同新时期文学一样,崛起于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5.
刘红玉 《南都学坛》2011,31(3):37-38
要辨析诸葛亮的躬耕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南阳郡和南郡的行政划分,通过查阅史料发现,东汉时期的襄阳隶属于南郡而非南阳郡;二是南阳卧龙岗建祠时间最早,后世官方祭祀也以南阳卧龙岗为首选;三是唐代以后的文学作品皆认同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的躬耕地;四是南阳拥有优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这是诸葛亮选择躬耕于此的合理解释;五是《隆中对》的题名为后人所加,并不能成为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的证据。由此,认定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更为科学、客观一些。  相似文献   

6.
<正> 南阳涅阳(一说安众,今邓县稂东一带)刘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世族之一。该家族肇自汉代,以迄隋唐,前后相继,代不乏贤。研究这样一个家族的历史,对于了解南阳地区的古代历史、乃至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6,(2):110-113
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地,其所拥有的水资源具有生态资本的属性。作为渠首地,南阳不完全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资源的提供者,这种特殊情况也造成南阳生态资本的运营有别于国内其他水资源拥有地的运营方式。需要采取特殊的体系化的生态资本运营方式。其生态资本运营必然要走产业化路径,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以地方政府的引导为主;以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基本载体;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能源和资源的有机循环系统为主要内容。有了完善的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南阳生态资本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式都将得到有力的保障。南阳必然会发展成为以提供高质量水资源为主,其他高质量生态产品为辅的生态资本系列产品生产体系,为南阳迈入两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5,(5):7-12
对于里耶秦简"户籍简"所涉及的南阳里户口,有些学者主张他们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甚至觉得作为里名的"南阳"就是从郡名"南阳"而来的,但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到,所谓"南阳"并非属于楚地,而且在此地居住的人们并不都是楚人。况且,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的时候,楚"南阳"地区已被秦统治七十多年,那里的居民都变为"秦民",所以在"户籍简"里将南阳户人称为"荆",意味着他们不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而是过去在"荆地(楚地)"居住的遗民。这样的推论还可以从"荆新地"及"故荆"的地理界限来证明,即秦王政二十五年时候的南阳郡与南郡一样,已不属于楚地,此时所有的"荆"称呼应指楚灭亡(前223)前后新占领的楚地或其民。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南阳渊源颇深,今人收集李白在南阳留诗共13首。据考察,李白入翰林前,曾五次光临南阳。一为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入长安,取道南阳,时为初夏;二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南返安陆,途经南阳,时在秋;三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由安陆来游,时在春;四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由安陆移家东鲁,路过南阳;李白五次访问南阳是在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应方城县仙翁观道士元丹丘邀请到方城寺。留下《南都行》、《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送友人》和《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等诗篇。  相似文献   

10.
南阳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从声母看,南阳方言有比普通话声母多的现象,还有声母相混现象;从韵母看,南阳方言中的母相混现象较多,另外还有丢失韵头现象;从声调看,主要是南阳方言调值与普通话调值不同。找出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掌握简单的纠正方法,不失为南阳人学习普通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试刊词     
<正>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我国自先秦设置“南阳郡”以来已有两千三百余年历史的名地,为中原之咽喉。这里平畴沃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已相当闻名,西汉时期,南阳已“商遍天下,富冠海内”,是全国六大都市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中赞誉道:“南阳为古宛县,……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因此,“于显乐部,既丽且康”的南阳,更享有  相似文献   

12.
刘德杰 《南都学坛》2013,33(3):20-23
秦汉时期,南阳是一相对独立的特殊文化区。其文化风气的演变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特点:秦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夸奢之风渐兴;宣元之时,召信臣守南阳,儒风渐被;刘氏起兵反莽,剽疾信谶蔚然成风;光武建国,帝乡尊显,士尚仕进;顺帝以后,帝乡衰落,士以退隐为尚。秦汉南阳文化风气的演变,既反映了南阳政治文化地位的巨大变迁,也反映了秦汉社会演进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中的诸葛躬耕处武安国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南阳说”和“襄阳说”各执一端,皆言之有据。近读李白诗,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南阳和襄阳,都是李白多次游经之地,在两地他都结交了一些朋友,留下了一些诗作。他关于南阳的诗几次提到诸葛亮,而关于襄阳的诗则一...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月10日,南阳师专汉文化研究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南阳市委宣传部、社联、汉画馆、博物馆、文物所等有关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十几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就有关南阳汉文化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主要内容是:首先,南阳师专副校长骆平安副教授,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级调研员任积太、南阳市社联主席王遂河,等同志对南阳汉文化研究的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阐释。在谈到南阳汉文化研究的地位时,骆平安先生说,汉代南阳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都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可以说,汉代是南阳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正>南阳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诚然,世人了解南阳的窗口很多,我在此想借助被郭沫若先生所极力称道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的伟大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所作的《南都赋》来领略一下汉代南阳的芳姿。 的确,南阳是一个很早就有人聚居的地方。战国时候,这一带的冶铁技术就已经闻名全国。西汉时期,这里已是“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名城。到了东汉,出生于南阳郡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洛阳即帝位后,遂将家乡南阳定为陪都,又因位于洛京之南,所以被称为南都。南阳借此更加迅速地发展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帮助刘秀打天下的谋臣名将也多出自南阳一带,所以南阳也成为皇亲国戚、豪门巨富的会聚之地。张衡正是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汉代画像石的学术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985年10月17日南阳师专汉代画像石研究室正式成立,该室共有12人组成。南阳在西汉时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又是全国出土汉代画像石较多的地区之一。1935年我国第一座汉画馆在这里落成,馆藏118块汉代画像石。1956年,重建南阳汉画馆,郭沫若为之题名,馆藏汉画石达500余块。1978年,在南阳名胜武侯祠内再建新汉画馆,馆藏已达1200余块汉画石。因此,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石,南阳师专有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17.
多面南阳     
<正>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卧龙之地,灵秀南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中国所有的人文美地中,南阳地区是地理位置最特殊的一个。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它处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甲:孔明躬耕于何处,明清以来一直存在着十分激烈的襄阳的南阳之辩,近年来持南阳说者频频撰文力申己见,其论颇为雄辩。不知这桩历史公案是否可以就此了结? 乙:持南阳说者文虽雄辩,其论似可商榷。 甲:主南阳说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证据就是《三国志》载孔明《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躬耕于南阳”一句,不会是传写有误吧?!  相似文献   

19.
<正> 张德礼(1950-),另,汉族,河南省唐河县人。1969年参加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分配到南阳师范学院(原南阳师专)工作至今。现任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河南省文学学会理事、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0.
<正> 城市平面布局是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受制于城市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限于资料,本文只论述两汉、明、清南阳城区平面布局的演变。 一、两汉南阳城区平面布局 两汉南阳城是在秦代南阳郡城的基础上,经过高祖六年,建武十八年复修而成的。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载:“南阳故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