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上学术信息组织方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型迥异、各有特色的学术信息组织方式,为获取和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学术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和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比,网上学术信息组织还存在扩充性不好、时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有限、信息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不够规范等问题.应当深入吸收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优点,加强标准化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进步、新进展,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克服网上信息组织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网上学术信息组织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透明信息的机理和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美美事件"暴露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由于信息不透明而缺乏社会公信力的社会现实,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存在理论的规制和管理本质的要求,不仅应该而且必须透明其资金运营效果和管理效率的信息,基于此非营利组织应该透明的信息不仅仅是资金收支信息,更应该是组织管理绩效的信息,建立绩效会计系统来搜集转换披露非营利组织管理绩效信息,满足公众评价组织绩效的需求,以便提高社会公信力,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隋佳 《东岳论丛》2005,26(3):189-191
信息资源载体的变化及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的局限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成为必需。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应该坚持用规范的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网络信息目录体系来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功能,建立后控制词表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查全率与查准率,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标准化、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组织传播是最能贴近某一范围内村民具体情况的,也是能取得直接成效的信息传播方式.问题在于,目前的组织传播大多浮于形式,走过场,基础信息公共设施没有人使用,信息没有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外形成交流,没有发挥其该有的功能.组织传播中应注意组织内信息的公开和共享,上传下达的便利与通畅,简化结构,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混乱无序造成了信息利用率的降低 ,因此必须对网络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本文介绍了传统的文献信息组织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以及对网络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一些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委托人(慈善资产捐赠者)和代理人(慈善组织)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慈善组织一系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致使其公信力丧失。因此,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是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前提。为此,借鉴美国做法,可以通过慈善组织去行政化、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及构建信用评级体系等途径,提高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提升其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信息资源呈现几何级增长。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是指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使大量的无序信息成为有序信息,为网络信息资源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唐英 《天府新论》2003,(3):108-110
政治信息传播首先是一种组织行为 ,其显然的组织性和明确的目标性 ,使其被赋予了组织传播的内涵。政治信息传播究其实质不过是政治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化程度极高的组织传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全过程理解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实践--认识过程中能动性的两个飞跃都是信息的加工、变换、组织过程.认识主体的自组织程序信息称为心理基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动性飞跃源于心理基因对信息资料的组织.从认识向实践的能动性飞跃源于心理基因对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控制,即将意识信息组织为后者的序.实践检验、修正、发展认识则与心理基因的控制反馈和变异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与信息间的关系是我们研究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广义上讲,结构是在一定外部差异所形成的环境作用下,由系统内部差异构成的有组织整体;信息是系统结构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间各类差异的一种相互协调作用方式。它体现着一定差异间的组织方式及组织程度,信息作用过程体现着系统结构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在组织方式与组织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智能社会,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以个人信息权入法为基础,将信息的私权保障与利用作为基本原则,导致了人工智能算法个人信息利用刑法规制的错位和提前。当人工智能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算法分析,一方面,信息主体拥有个人信息权,另一方面,信息使用者也应当拥有信息用益权。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必须从权利说出发并超越权利说,重新回到信息主体和信息使用者共同拥有个人信息安全法益的轨道。然而,刑法尚未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安全法益,人工智能算法个人信息利用刑法规制与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应考虑信息主体和信息使用者对个人信息各自拥有的利益,从场景化行为主义规制的进路出发,对人工智能算法个人信息进行刑法保护和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2.
杨明 《理论界》2014,(9):142-145
现阶段已进入以信息爆炸为特征的"网络社会"。在此背景下,公共领导者信息能力的培养亦呈现出从信息获取转向信息提炼、从个人信息素养提升转向信息支撑体系建构与驾驭、从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等方面的新转向。因此应创新思路,着重从提升领导者个人信息能力、促进政府内部信息机构的改革、鼓励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参与信息生产和供给的竞争、鼓励信息供给的多渠道分流和互补、有意识地促进专业人员学科基础的多元互补等方面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邬焜信息哲学是当今全球化信息时代精神的精华。信息哲学创始人——中国信息哲学家邬焜教授将信息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系统的信息哲学的理论体系。从2009年开始,霍有光教授对邬焜所创立的信息哲学理论进行了质疑,内容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生产论、信息价值论等信息哲学主要理论,邬焜也予以答复和回应,陆续进行了相应的反批评。站在学术的角度上,二者的论争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胸襟和智慧,倡导了一种自由讨论和相互批评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信息哲学这门新兴哲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更有助于人们认识邬焜信息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根本性变革,是人类信息时代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其理论特征上看,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普适性的高度统一,是信息时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数据是信息的主要表现和转换形式,数据共享已成为个人信息利用的一种极为快捷便利的有效方式。需要建立对个人信息严密保护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数据所有权保护制度,构建个人信息“权利束”保护的工具性体系。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法律规制,个人信息正当处置的法律规制,个人信息合法删除的法律规制,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规制。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治路径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对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适用刑法保护,对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个人信息权益保护适用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在个人信息人格权基础上明确个人信息财产属性并以此确立个人信息财产制度的观点层出不穷。然而,个人信息具有不同于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属性,劳动财产理论、人格权财产理论以及经济激励理论等信息产权构成理论并不能成为构建个人信息财产制度的基础。产权制度注重个体支配而淡化了个人信息的公共利益属性,不仅难以激发企业的内在驱动力,还限制了信息主体人格自由发展,并由此催生新型不平等关系。个人信息保护应侧重于公共利益考量,涵盖“公共人格属性”和“公共产品属性”两部分,前者为人格属性的升华,后者则为财产属性的本质。公共利益属性内涵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应以正义原则为指引配置权益,回归法律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正义价值。一方面,法律应当在信息主体人格权益优位保护的前提下确保信息企业无偿且平等地获取个人信息,事前个人信息保护可类比环境治理,以技术规范信息处理方式;另一方面,为修复公众对数字环境之信任,个人信息事后司法救济应采取民主途径,并将信息处理者的制造权益风险与其举证责任相关联。群体性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与信息处理者的信息利用二者并非处于对立面,个人信息的公共利益属性也表明,双方可据之促成共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及不可更改性的特质,一旦被非法处理,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由此催生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特殊保护的现实需求。对此,应当制定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专门法律保护规范,以明确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指向及救济措施,构建系统完备的保护体系。同时,应在敏感个人信息基础上强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力度,以回应对生物识别信息产业严格规制的现实需求。综合来看,我国应构建相对独立于敏感个人信息的专门立法保护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规则。具体包括:明确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核心概念及宗旨、构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处理的特殊规则、完善非法处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数据信息时代下,为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和契合国际化发展趋势,应对以保护信息主体权利为目的的被遗忘权予以确立.通过研究国外相关学理、案例和考察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对被遗忘权宜采取广义的理解.被遗忘权具体是指在网络数据领域,为保护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促进信息主体更好的发展而赋予信息主体在不违背例外规定的条件下所拥有的一项删除其网络数据信息的权利,是一种具有人格权属性、关乎隐私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的权利,是个人信息权在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特殊表现.该权利行使方式主要为在特定条件下,信息主体有权向相关网络信息控制者申请屏蔽或删除属于信息主体的网络数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加快被遗忘权的本土化研究,探索有本土特色的被遗忘权制度,以解决网络数据信息所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邬焜 《河北学刊》2012,32(4):37-44
不能把信息归结为物质并不等于不存在客观信息,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本体论信息。对客观信息世界的揭示及本体论信息的确立是信息哲学能够成为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第一哲学的根据。由于意识并不是信息的原生形态,而是在多重信息的复合、匹配、综合建构和虚拟中生成的信息活动的高级形态,所以,相对于信息本质的揭示,信息的认识论定义是多余的。把信息和"意义"看作是同等尺度的范畴,是用主观化方式对信息所具有的独特而新颖的革命性价值的消解,是把信息哲学归结为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一种复杂性的"涌现",对于意识成因的还原性分析应采取多维度、多极化还原解读的方法,而不是像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那样,将其简单归结为单维度、单极化的主观意向活动的构造。由于信息本体论的确立,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首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是信息保护制度的风向标,反映了制度在信息利用与保护之间的价值偏向。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衡平,本质上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资源配置问题。法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理论以及静态博弈范式有助于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法律效果作出鉴证。通过边际成本收益分析,信息处理规则中对主体、处理者以及信息的分类正视了不同情形下帕累托最优点的差异,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在静态博弈视角下,信息处理规则的确立规避了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双方消极对立的囚徒困境,促进了信息要素市场的流通。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一般个人信息保护过度以及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的问题,应通过动态化信息分类、督促企业数据保护合规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有标记主位的信息传递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 《云梦学刊》2002,23(1):116-118
有标记主位在句法学里属于倒装句的一种形式 ,具有传递和表达不同信息的功能。有标记主位可以突出信息中心 ,表示已知信息或新信息 ,具有语用信息传递功能 ;可以充分表达说话者的语义信息 ,具有语义信息传递功能 ;可以体现语气 ,表示强调 ,避免状语的成群出现 ,具有语法信息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