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商品的标识和象征,商标的翻译也越来越多的受到译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尽量减少商标翻译的错误,从而为商标翻译服务。  相似文献   

2.
根据生态翻译的多维整合原则,翻译过程是对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和选择;其不仅要实现语言的转换,而且还要实现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适应译文的生态环境,使译文达到生态平衡。本文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以大量的英文影视作品为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研究多维整合原则在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商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商标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商标时不仅要关注商标本身存在的价值,也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好的商标设计不仅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还可以丰富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作为译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宣传,怎样计划营销策略,还能充分体现出原商品的特征,从而使消费者易于接受,实现商品的流通作用。本文通过对商标的特征和特点进行研究,指出商标名称翻译不仅要注重源语与译语符号的语义等值,更应遵循文化价值对等和功能价值对等两大原则,由此提出商标名称翻译的几种基本方法,即音译、直译和意译、增译和减译。  相似文献   

4.
张稳  刘杨洋 《职业》2015,(7):61
从消费者(接受者)的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研究越来越受人关注。故而本文旨在研究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以期为商标翻译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申曼 《现代妇女》2014,(5):287-287
本文从商业的潜实力的角度出发,以英译汉的商品商标为例,来说明当前存在于商业中的商标品牌翻译的几个经典翻译之作,对其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总结了商标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6.
赵芳  王洁欣 《职业时空》2012,(1):147-149
好的商标翻译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可以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在进口商标的翻译中有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在该理论指导下翻译进口商标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不仅要达到语言功能上的对等,也要具有对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季  张宏 《现代妇女》2014,(3):I0004-I0004
译者需明确翻译的生态环境,对具体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  相似文献   

8.
商标翻译随着商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普遍化的翻译类型,并且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商标翻译有别于其他翻译类型,具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中国经济在近年蓬勃发展,跃居世界几大经济体之列,很多中国品牌和商标面对广阔的市场机遇,跃跃欲试,而将品牌做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翻译成英文。本文将立足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就如何将中国品牌外译做一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慧 《职业时空》2008,4(1):47-48
我国研究商标翻译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专门研究驰名商标翻译的文章一篇都没有。商标翻译研究存在的突出表现在:相互抄袭者多,真知灼见者少;人云亦云者多,探索创新者少;空谈陈货者多,切合现实者少。理论研究的落后与重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等因素造成驰名商标翻译失误频频。形势逼人,已经到了解决驰名商标英译失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商标翻译与文化的关联进行阐释,然后从四个方面入手对跨文化下的商标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包括:慎重选词,把握联想意义;取吉求利,迎合消费心理;注意忌讳,避免不良含义;内外有别,积极创立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更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但是,针对文化背景的各不相同和民族特色比较突出的广告市场,怎样翻译出使得目标客户群认可并接受的广告商标名称,是企业与语言翻译者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实际调查发现,成功翻译的商标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而且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失误的商标翻译,不但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国家和企业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有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因此公示语的翻译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下,公示语译员应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维之间作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地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本地化翻译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在推进本地化翻译教学的基础上,译者能力成为又一个影响翻译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本地化行业对翻译的特殊要求着手,结合翻译理论,分析如何提高译者能力以适应新要求,从而为适应本地化翻译提供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康妍妍 《现代妇女》2014,(9):261-26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探讨旅游广告语的翻译。通过平行文本对比,文章指出译者应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做出旅游生态环境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翻译研究近几年逐渐开始关注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性相关的问题成为翻译理论界探究的新课题。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基础,确立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理论框架,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是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其把生态理论的概念与翻译学结合起来,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展开研究。从翻译生态环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评价标准四个方面来具体阐释生态翻译学概念。选取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切入点,主要从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三维"的转换说明生态翻译学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使用,最后对生态翻译学研究现状作出概述。  相似文献   

17.
以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这首词的五个翻译版本进行比对研究。从新的翻译角度来对我国传统古诗词进行研究,以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消除因翻译不当而引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巩固中国在世界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身份地位,增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语言文化的多元共存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今德国最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其核心理念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对翻译过程存在决定性作用。翻译目的与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办法以及对原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选择和译文的转变等息息相关。在翻译进程当中,以目的为导向,以语内语际相一致和充分性作为评价方式。在对目的论的起源与拓展以及其理论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突显出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通过创建《三体》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根据戚雨村教授对文化的分类标准,研究发现《三体》中共有本源概念376条,其中精神文化类253条,制度习俗类86条,物质文化类37条。译者刘宇昆在翻译不同类别的本源概念时选择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存在一定差别,但整体的翻译模式呈现出"直译>意译>换译>省译=音译>合译"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政治演讲独特的性质决定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语言结构顺应来研究政治演讲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