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殷卫红 《职业时空》2008,4(9):76-76
英语的比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有明喻和暗喻之分。在英语中,比喻的运用可以凸现美的意象,让抽象的概念与含义形象化;使语言更为凝炼,富有意蕴;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灵性和人格。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不同,英汉比喻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比喻型成语的应用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小说中此类成语的应用以及罗慕士英译此类成语的策略。灵活使用直译、换喻体、换修辞方法、舍弃部分喻体、意译等方法,有利于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以及目的语读者更好地领略汉语言文化的美。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内容十分广博的集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等。语言是文化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阿拉伯语比喻中喻体内容的角度对阿  相似文献   

4.
第二部分辞巧学辞巧学探讨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的方法,主张风格((?))与内容((?))相一致,力求说话行文具有感染力((?))。它是在达意的基础上,适当雕镌,应合情感,烘托题旨,属积极修辞的范畴。一、比喻((?)) 一物(人)与他物(人)有相似之点,通过适当的词用他物(人)来形容此物(人),这就是比喻。一、比喻的组成部分比喻由比喻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四部分组成。本体和喻体称为比喻的两项((?))。喻体在相似点方面一般比本体更具特色,更为明显。请看例句: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能反映相似或相异的文化,而用于体现语言艺术魅力的手段之一的比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它贯穿人类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是语言思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对语言中喻体取向的探究,更能有助于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异同。尽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喻体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喻义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对喻体的"趋同性"研究,探讨喻义鲜明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6.
佳作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6,(4):45-45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皆然。婚事是喜事,用情深意切的婚联渲染喜庆气氛,表达良好的祝愿,已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撰制婚联,古人常用比喻手法,如“鸾凤和鸣”“、鸳鸯交颈“”、红莲并蒂”“、紫燕双飞”、“璧合珠联”等等,由于比喻得法,常生妙趣。清代才子纪晓岚为  相似文献   

7.
本中文考察了林语堂先生散文中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及其表现形态。林语堂散文中比喻手法运用得心应手,比喻取材广泛.他不仅擅长使用常见明喻形式,也经常采用大量的“暗喻”、“借喻”、“博喻”、“讽喻”、“反喻”、“互喻”、“缩喻”等形式,灵活多姿,富有变化,善于创新,形成了贴近自然、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少哲人将此比喻为“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中西伦理文化显然是人类文化树上的两片不同的树叶。中西方伦理在范畴体系、道德期望、思维方式等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方伦理各有优势,在全球化的背号下我们中国伦理应当如何发展创新?如何更久远更科学地指导规范世人的行为?我想通过了解东西方伦理文化的不同,吸取西方的伦理优点来发展我们的伦理学应当是一条不错的道路。我们讨论西方伦理总是在中国伦理的背景下进行讨论研究的,尤其是我们讨论的最终目的也还是要建构更好的中国伦理。  相似文献   

9.
文化资源可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当前上海在文化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但也出现市、区两级文化资源整合矛盾,区域之间资源综合利用矛盾,市、区两级财政文化投入之间协调难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快形成全社会科学推动文化建设的观念意识,建立市、区两级文化发展协调机构以及市、区两级联动的文化投资主体,调整税收政策和出台捐赠法规等。  相似文献   

10.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第六世达赖喇嘛,同时又是17—18世纪(清初)的著名藏族抒情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汉、英、日、法、俄等多种语言译本,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历史价值极高,现实意义重大。对汉译本诗歌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些诗歌作品汲取民间素材养分,而具有浓郁的藏域风情,比喻比兴手法让人浮想联翩,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译本具有音乐文化特色。这些诗歌作品被创作为音乐作品后,更受世人青睐和广泛传唱。  相似文献   

11.
史丰 《职业时空》2008,4(9):132-132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它是灵感的火花,犹如精神天空的彩虹,又如冒出水面的鱼儿。缺比喻必乏辞采,无比喻难成诗文,运用比喻可以帮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因此,比喻是各民族语言都常见、常用的修辞方式,是语言中最具活力、最富新鲜感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Friendship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演讲家、诗人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的代表诗作。该诗无华丽的辞藻,语句精练简洁,但不失诗歌的音律美。诗中使用一连串的形象和比喻来说明繁复的哲理,具有磅礴的气势和雄辩的说服力,体现出无限的艺术魅力及价值。因此,无数翻译家争相对其进行翻译。本文节选朱利安和叶子南两个译本,在许渊冲的"三美论"下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传播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故翻译不只是语言交流的问题,更是文化的互通。但不同的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将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逐一评析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制度文化负载词和精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从两位译者处理的得失中,总结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和成语,同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和法国,都有丰富的谚语和成语,并且其中出现了很多惊人的相似。但由于两国地域、语言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有很多法国谚语和成语在汉语中找不到类似的表达。本文通过对中法谚语及成语的对比,尝试探求中法两国文化之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金婷萍 《现代交际》2010,(8):146-146
按民办机制运行的独立学院在十年多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师队伍文化,即对母体高校高依赖性、教师队伍构成及聘用方式的多样化等特点。本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下,探讨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两个方面来建设与管理独立学院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的举例和比喻予重视。如何举例和比喻?举些什么例?打些什么比喻?这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举例和比喻时,巨注意如下几点: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问题,既简单明了,又通俗易懂。我在讲解《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一课时,这样处理了一个问题。冷、热塑性变形大时,会使金属形成纤维组织,从而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这种金属材料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方向性,看不见,摸不着,似乎很玄妙,听起来枯燥无味,不易理解。于是我举了一个劈木材的例子。木材沿纵向有一丝丝的条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韩两国现有的体育电影涉及的项目分布及项目特点、体育电影文化内涵和产生的效应差异进行分析,指出中韩两国体育电影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圆子信箱     
一声叹息这个时代,什么东西都讲高效,吃饭、工作、写字、甚至爱情,真想回到那个鸿雁传书、红绡寄情的年代啊。可是,现在要我三天不碰电脑不看电视,肯定心慌意乱。哎,快餐文化真是令人失望。天津保利余秋雨曾有个形象的比喻,对在竹简上刻字而言,用毛笔写字就是快餐文化;对毛笔字  相似文献   

19.
鼠成语     
《现代交际》2008,(4):9-9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胆小如鼠】形容胆量极小。【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坏事。【猫哭老鼠】比喻假慈悲。【猫鼠同眠】亦作"猫鼠同处"。猫和老鼠睡在一起或生活在一起。比喻上下串通一气,朋比为奸。  相似文献   

20.
焦点·人物     
《老人天地》2013,(8):11-11
幽默人物 汪洋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第五轮中美经济对话时,妙语连珠令全场哄堂大笑。汪洋用夫妻关系比喻“中美经济关系”,说“两家不能走离婚的路,像邓文迪和默多克代价太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