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芸子 《现代妇女》2014,(6):268-268
考试作弊现象,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源远流长。随着我国考试项目的不断增加,考试作弊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已经构成了对教育考试公平与公正的严峻挑战。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考试作弊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考试作弊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在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作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弊永远是不会消除的,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考试。每年的各大考试总是滋生作弊的温床,也许作弊在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这些大型考试中略少,但是在很多考证考试中却是屡见不鲜,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弊手段和作弊工具也越发超越普通百姓的想象,而更超越普通百姓想象力的则是"高科技"作弊背后那复杂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随机抽样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手段、动机和管理,通过分析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非常普遍,甚至成为了一种风气。深入剖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加强高校管理,使大学生"不敢作弊、不能作弊、不想作弊",确保他们德才兼备、健康成长,成为更积极上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考试作弊现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已严重危害到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本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历来都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成为高校最严重的不良现象之一,各高校除了加强诚信教育、严格考场纪律等外.处分也越来越严厉,个别院校甚至一次性勒令退学十几人.但考试作弊现象依旧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就针对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几点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本文以中北大学48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在校大学生作弊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并提出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廖国富 《职业》2012,(23):77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职称计算机考试)是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评价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职称计算机考试中,由于利益的驱动,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进行作弊,直接损害考试的公信力,践踏公平底线,破坏社会正义。近年来,职称计算机考试中的作弊手段不断翻新,如何有效预防职称计算机考试作弊?笔者认为,必须以预防"替考"为重点,严把"三关",即教育、组织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考试以来,考试舞弊现象一直层出不穷。因此,分析考生作弊的原因,针对各种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分析医学院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大一至大四共4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考试作弊情况在我校比较普遍,获得的数据可以更贴合实际的反映我们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并根据问卷调查的分析给出了解决作弊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所谓考试作弊,就是指在考试时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想非份地得到高于自己实际水平的分数的种种违纪活动。因此,《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二条要求学生“考试不作弊”,但走而访之,学生的作弊现象并非有禁则止,鉴于现状,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分析,试为改革与完善初中的考试制度和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心理分析当今92%初中生认为考试是需要的,与之相矛盾的却是他们的行为。68.5%的人坦然承认“曾有过几次作弊”;6.7%的学生直率地回答自己“经常作弊”。[注1][附表一]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3.
刘占贵 《职业时空》2008,4(8):125-125
从1987年9月开始第一次四级考试,1989年1月开始第一次六级考试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严肃性不亚于高考。自2006年3月以来,国家开始全面改革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消以往的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取消人工现场阅卷,采取网上评卷等,以上措施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考生众多,再加上考试环节复杂等原因,近年来考生作弊人数呈增长趋势,而作弊手段的先进性、隐蔽性、公开性,集体性也着实令人讶异,每次考试结束后,关于泄题、作弊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张国平 《现代交际》2012,(5):213-214
大学生考试作弊往往既不是有组织的、也不是个体性的,而是其对外部刺激作出的自发和临时性的群体越轨行为。文化传递理论认为,考试作弊是个体从社会环境中习得的行为,是社会诚信问题在学校中的反映;社会失范理论认为,考试作弊是一种失范现象,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亚文化群理论认为,学生受到同辈群体的长期影响,如果个体越强调越轨的价值,那么其就越容易出现违规行为;成本理论认为,作弊是个体权衡得失后的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5.
于跃 《现代交际》2011,(1):129-129
考试作弊是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本文从注重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大考场的监管力度、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女性天地》2013,(10):4-4
为防止学生在考试作弊,泰国农业大学的老师竞想出“防作弊帽”招,戴在头上白色A4纸遮住双颊,预防有人想四处张望、偷看旁边同学的答案,不少网友看了笑说,“好像要奔丧喔!”据泰国《曼谷邮报》消息,泰国农业大学因为考场太小,学生彼此坐得很靠近,为了防止作弊,学校跟学生间协议,考试戴上“防作弊帽”,校方指出,学生们都很乐意也觉得很有趣,没有强迫他们戴,同时也澄清这不代表学生常作弊,以后不会让学生戴了。  相似文献   

17.
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机构,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社会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专科生的学习管理工作,高校每年定期对课程进行考试评估,根据考试结果对专科生的学习情况详细了解.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考试常常有作弊行为发生,严重扰乱了专科生学科成绩考评的真实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作弊现象的成因,对其改进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文晋  曾钊 《现代妇女》2014,(7):196-196
考试作弊是各高校突出而且又难根治的顽疾。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日益突出,各高校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除了加强日常诚信教育、严格风外,处分也越来越严厉,少数院校甚至不惜让当事者“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一旦被抓,就会被勒令退学,有的学校一次性就开除了十多人。  相似文献   

19.
《女性天地》2013,(5):4-4
为了帮女朋友考试作弊,武汉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赵某,竟制作新华社“记者证”混进考试现场,将试卷拿出来,幸好被巡考的老师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20.
核心提示如何让被社会奉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干干净净地进行?日前,中组部、人社部正式公布《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处理"国考"作弊等违纪违规行为首次有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