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丁肇敏 《现代妇女》2014,(3):211-211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重大的民间节日盛会,它起源于景颇族远古时期的传说,是景颇文化的缩影,也是记载景颇族历史的"文化史册"。  相似文献   

2.
作为景颇族"生活必需品"的火塘,是对"火"这一意象的普及应用与极度延伸。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探索景颇火塘文化内涵,得出火塘是景颇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传统历史文化传承的交汇点,通过研究能让人们认识到火塘文化的重要性,让火塘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各县,是一个民族文化悠久、独特,民族风情浓郁鲜明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4.
景颇族青年男女的社交和恋爱生活丰富多彩,表现出古雅,纯朴而又风趣浪漫的独特风味。然而,青年的爱情交往中,最新奇的是他们表达爱情的情书。也许有人认为:情书不就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书信吗?其实不尽然,云南德宏的景颇族青年的情书就不是书信,而是生产、生活中的必须品,它与定情的信物不同。汉族的男女青年恋爱,除用贴心的活儿表达彼此间的爱慕之情外,那便是写情书了。景颇族的男女相爱,也有情书来往,但他们写的书信不是文字的,而是用物来传送他们的心意。例如:一个青年男子看中了某个姑娘,他就会挎上长刀,截了白布包头,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陇川县弄彦村是一个传统的傣族村寨,村寨有着丰富的傣族文化历史,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试图了解傣族村寨的日常生活,并更深入地了解傣族村寨社区教育以及其影响,包括内心伦理道德的教育、维护村寨和谐建构的思想、传承傣族优秀文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金玲  肖李  董少丁 《现代妇女》2013,(11):272-273,271
《目瑙斋瓦》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景颇族民间的创世史诗,是景颇族作为跨境民族在不同国家不同支系中的共同信仰。在其教育传承的活动中,不仅有着有益的社会功能,也对人的德智美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正面影响,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羌族地域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空间独特而富有民族色彩。羌族村寨公共空间不仅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羌族地域美丽乡村建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进行构建羌族村寨公共空间评价模型,分析研究羌族村寨公共空间评价体系,揭示羌族村寨公共空间特色主导要素因子,旨在为羌族地域公共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苗族聚落及村寨建筑在我国传统聚落和建筑中独具特色,建造体系成熟,蕴含丰富的地域适应性营造技术和绿色经验,极具研究价值。以位于黔东南地区的岜沙苗寨为例,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俗文化等方面对岜沙苗族聚落及村寨建筑的地域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传统聚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及对适应地域环境的现代绿色建筑的营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2017年上半年,国家民委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贵州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共有151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挂牌.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不乏有一些民族旅游村寨,而说起民族旅游村寨,黔东南州雷山县的郎德苗寨就是典型代表.早在1985年,郎德苗寨因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始对外开放发展乡村旅游.历经30多年的发展,如今这个苗寨发展得怎么样了呢?近日,笔者走进郎德苗寨,依旧是山清水绿,传统的苗族吊脚楼群风貌依然,不过村寨的旅游基础设施已经是焕然一新,农家乐比以前多了许多,外来游客络绎不绝,观光车穿梭于上下郎德之间,游客纷纷拿起相机锁住这个充满乡愁的寨子.  相似文献   

10.
村寨地戏情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地戏是一绝。地戏是古人为排遣单调的军旅生活而在大明帝国军中广为流行的娱乐。在安顺的当地、马场、夏云等地的村寨,都会看见原汁原味的地戏演出。一般固定的演出时间有两次,一次是在七月半谷子开始结穗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  相似文献   

11.
长弓 《伴侣(A版)》2017,(11):10-12
李旸是跨国公司律师、国际环保组织高管,乐安东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荷兰语教授、音乐家、画家,二人都属于城市中的精英,但他们却双双到云南大山深处的景颇族村寨做了山民.他们为何要远离城市,扎根深山?在这特立独行的选择背后,有怎样的情怀?他们的诗意和远方,会一直浪漫下去吗?  相似文献   

12.
新农保的实施无疑会给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一些希望和亮色,但在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制度性保障的同时,传统文化这一隐性力量之于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对此,一个苗族村寨尽管偏远,甚至鲜有人知,却给人们带来了_个独特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3.
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在2009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它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手工艺、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边境人口较少民族特色村寨。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近距离观察琼林村的发展现状,挖掘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再针对性地平衡和解决,是琼林村乃至珞巴族特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村寨选址、布局形态、建筑功能、装饰符号、建筑材料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对族源相同、地域相连的湘南平地瑶与粤北高山瑶传统村寨开展对比研究。传承方面,两地瑶寨共同坚守着信奉盘王始祖、火塘神圣性、实行瑶老制组织的传统。在分化方面,湘南平地瑶村寨形成了围合式民居、开敞式村落、多元民族信仰的小家庭式居住文化;粤北高山瑶则为开敞式民居、封闭式村落、单一瑶族信仰的大族群居住文化。文章认为相同的族源、相近的迁移历史、相似的社会结构是两地瑶族居住文化传承的基础;历史上招抚政策、与汉族的经贸交往、社会融合的差异是两地居住文化分异的主要因素。湘南瑶族被招安下山后,在政策的支持下与汉族在商贸经济、农业技术、社会生活方面不断交融;而粤北瑶族依然定居在高山密林中,封闭隔绝,民族特色不断强化。研究指出传承与分化是瑶族适应不同地域环境、保持自身特色、整合其他文化进行文化生态适应性的综合结果,其中民族信仰、习俗禁忌、社会组织等内在文化传统传承性强,民居形制、村落格局等物质形态的分化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远古还是现代,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要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物质的生产关系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关系。人类的物质生产,解决人的衣食住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则解决种的延续和繁衍。人类的再生产关系主要就表现为在一定社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公共关系作为构建社会发展的新型行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和谐的、良性的公共关系互动,  相似文献   

17.
“萨岁”是侗族话发音,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侗族人以女姓神“萨岁”为至高无上之神,很多村寨都建有“萨岁庙”。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哀牢山深处,阿扎河乡哈尼族居住区,迄今依然保留着有几百年历史的歌舞街民俗活动。每当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六月年”到来时,各个村寨的哈尼族乡亲们都会汇集来这里,跳起传统民族舞蹈“乐作舞”,祈祷梯田里的稻谷丰收和村寨平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19日至7月28日我带领江南大学商学院"走进贵州、服务西部"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0人在黔东南实地考察,历时10天,行经黔东南1市9县,行程800余公里.考察的重点之一是雷山县西江苗寨和从江县岜沙苗寨.苗族先民通过村寨选址、房屋布局、道路组织、"半边吊脚楼"样式的运用、"风水树"、"风水林"的维护与营建,绘制了一幅幅人、村寨与自然协调的和谐人居画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等术语与"生产关系"并不完全等同。马克思、恩格斯将"市民社会""所有制"等范畴作为确定"交往形式"等术语与"生产关系"双方之间关系的媒介,进而展现出"交往形式"等术语与"生产关系"概念等同的一面。"交往形式"等术语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内容,其在文本中所具有的原初含义又决定了其与"生产关系"概念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