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90年代以来我国享有的外贸顺差及资本净流入是外汇储备的主要供给源,尤以资本项目的净流入为甚。就持有充分外汇储备的动机而言,主要有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资产和干预资产三种需求。适度的储备规模是个“区间”概念,其下限应不低于满足3个月进口商品和某物的需求,即仅满足支付需求,其上限则应为“安全储备基”,即不仅确保支付需求还要满足平衡资产需求、干预资产需求。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应该维持的,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略显多。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大小问题,经济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在分析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猛增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保持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三项原则。坚持收益评价与风险评价相统一,坚持规模调整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外汇储备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外汇储备规模管理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问题.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认识与构建,二是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有效管理就是正确判定适度规模并有效控制适度规模的过程.本文首先定义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目标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外汇储备适度目标区,并就如何控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5.
6.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学术界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率高低的争论进行简要回顾后指出:作为迅速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规模顺其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当属正常,外汇储备的多少绝不可简单地套用某些理论或依投资收益率高低而定,在综合考虑其供给与需求特点的同时,还需更多地考虑其以潜在机会收益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收益.另外,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确有改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外汇储备累积过速引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汇储备的增长有利有弊,但增长过速却是弊大于利。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累积过速的局面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必然。外汇储备增长过速会导致基础货币增长和经济过热以及投资过度从而通货紧缩的局面。为抑制外汇储备增长过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务之急是将现行的结售汇制度改为存汇制度。 相似文献
8.
合理商品流通规模的质的含义 ,是指商品流通规模的大小能够使商品流通系统经营服务能力达到最大化 ,并能够使国民经济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的运动状态。合理商品流通规模量的含义 ,是指商品流通规模的大小必须适合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所能承受的数量界限的可能性。商品流通规模合理化的指标体系由总量标准、结构标准和效率标准三大部分组成。商品流通规模扩张的动力结构 ,由原生动力、直接动力和间接动力组成。商品流通规模的调节机制 ,则由自我调节机制和宏观调节机制组成。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三个变量,分析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在对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由这三个内生变量所构成的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依然存在显著影响,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均存在均衡关系;而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强度上比汇率制度改革以前文献的结果相比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而导致了诸多问题。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来源及其正、负效应,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单一及存在的风险等问题进行文献梳理,以期注意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及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加紧解决。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利率、外汇储备的实际数据,我们计算了外汇风险预警指数和判断外汇危机发生与否的临界值,并对影响我国外汇风险预警指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计算发现, 1992年和 1993年我国外汇风险预警指数超过了临界值, 1994年国务院及时地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使外汇风险预警指数保持稳定。可见这次汇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效是显著的,它不仅使我国外汇市场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我国1997-201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论证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和运用情况。以安全性为主导原则的外汇储备管理导致很多问题:对外间接投资渠道单一,外汇储备收益率低;对外直接投资严重不足;进口结构有待改善,外汇储备的消费作用难以发挥。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运用我国外汇储备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效用最优化及其运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2006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879亿美元,距万亿美元仅一步之遥,且仍以每月数百亿的速度增长。如何看待和管理高额外汇储备?学术界争锋甚烈,但细察争议,大多“打转”在诸如储汇规模、引汇来源(引资与创汇)和持汇结构等单一层面,既未切换到外汇储备的运用策略(包括间接用汇与直接用汇)层面,更未上升到储汇效用最优化这一全新视角去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的背景下,亟需就储汇效用最大化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虽然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属初期,但其指向却相当分明:所谓储汇效用最优化,是指融储汇规模、引汇来源、持汇结构、用汇去向于一体的反复优化的选择行为或动态协调的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储备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巨额增长与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这种产业结构以及为之服务的税收优惠和外汇管制等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货物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而不利于对外投资;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国外借债以及吸引对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国际短期资本。基于产业结构及其派生的这些原因,经常帐户和金融与资本帐户连续双顺差,外汇储备也因此达到巨大规模。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汇率制度选择一直是学术界和政治决策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过去30多年中,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三种重要解释模式,对于我们评估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设计地区货币合作安排以及选择本国汇率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键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林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5,(5):70-73
中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为主,集中在美国债券上。随着近年来美元对各种关键货币的大幅贬值,中国外汇储备是否会因此而缩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对欧元面世以来的几大关键货币汇率变动、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关键货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生成机理与结构弊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售汇制度、“双顺差”、外国直接投资、国际“热钱”大量涌入、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求稳心态及全球经贸格局是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生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身上有着很深的政策烙印,它折射出我国经济深层次矛盾及经济发展的结构弊端。 相似文献
19.
论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秀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1):83-85
近代以来 ,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 ,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地传入我国 ,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被打破 ,中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被解构。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包括人们认识的过程、观念的转变 ,也包括社会的变迁等。它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通路 ,并逐步引起了人们思想革命性转变以及社会的变革 ,从而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从西方资本主义东渐而至中国后,中外之间围绕着外国公使是否觐见,以何种礼仪觐见清帝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着长期的论争与交涉,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也成为论争焦点之一。中外外交礼仪与觐见地点之争,关系中外国家地位甚重,由此可见近代中外关系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