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公平是公共政策领域的核心要求,公共政策公平感的研究是从政策对象角度评估政策的重要维度。通过汶川地震后灾区的入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灾后救助政策公平感由分配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三个维度构成,最适合灾后救助的价值标准是按需要分配原则,按损失分配是灾后救助政策中一种不适当的分配方式。要向灾民强调,灾后救助政策的分配标准只有按需求分配而没有按损失分配。此外,为了提高灾民的公平感,在灾后救助政策实施中,应加强大众媒体和政府发布政策信息的力度和广度,加大对灾民期望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的灾后心理救助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变化是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必然结果。个体的心理问题并不仅仅来自于个体内部,而是由于个体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因此,在制定灾后心理救助方案时,应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四个相互镶嵌的整体系统入手,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有助于个体心理重建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2008年度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灾难,给上千万灾民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带来巨大心理创伤。此次大地震突袭之后,灾民心理创伤问题引起助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中,儿童作为受灾地区的弱势群体,成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灾后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实践领域都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我国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及干预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向:在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应激反应研究方面更注重实地调查和模型建构取向;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途径的探究上更重视系统援助体系的构建;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方面更加重视多元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灾害心理救助法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害的发生会使人产生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救助。灾害心理救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因此,相关法律的制定是灾害心理救助的前提和保障。笔者探讨了灾害心理救助法律体系构建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灾害心理救助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灾害心理救助法律体系的构想,以推进我国心理救助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7.
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灾害等原因,在全国普遍存在难民、灾民以及鳏寡孤独等。针对以上群体的存在,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边区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本文探析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行的社会救助政策;中共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助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社会救助经验对当今的社会救助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灾害心理救助队伍在救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队伍能保证心理救助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当前心理救助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专业背景差异大及缺乏人员筛选标准等问题。加大对灾害心理救助者的培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心理救助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资格认定制度是灾害心理救助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重大灾害情景下群体心理症候群的急性应激心理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心理障碍形成途径与作用机理的网络结构关系,提出了基于群体创伤心理障碍特点的分阶段、分层次重大灾害事件的心理救助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失业问题一直贯穿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整个时期,其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国民政府为了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里对国民政府的救助政策分为三个时期进行阐述,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我们今天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灾难的多发性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灾难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尤为严重,但不同的未成年人面对同样的灾难其心理反应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灾难并非是影响心理反应的唯一因素.笔者试图从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灾难本身刺激性因素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提出灾后心理救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灾后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灾害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干预.针对灾后儿童心理干预的特点,从理论的层面选择个别和团体两种方式对灾后儿童进行干预.对于儿童而言,所适合的个别干预方法有沙盘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团体干预方法主要为心理剧.个别干预和团体干预对灾后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中引入家庭社会工作, 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内部的经济状况、关系结构以及互动状况, 更能有效地获得家庭之外的社会支持, 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康复与重建。具体来说,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运用策略包括:(1)利用积极心理学技巧促进家庭个别成员的正向心理作用; (2)激发家庭整体的正向恒定作用促进家庭整体的凝聚力; (3)多角度构建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家庭整体的复原力; (4)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实现家庭整体心理支持和青少年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4.
灾后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的影响一般比较持久、广泛,儿童的反应不同于成人.灾后儿童PTSD发生率同灾害的类型、性质和影响程度有关,而且,灾后儿童的PTSD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年龄越小的儿童PTSD症状越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日后的人格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会产生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苏南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在城市归属感、城市生活条件满意度、自尊、自我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感等6个反映心理适应性的因子得分上的相关,并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进入城市年限和经济收入水平的被试在反映心理适应性的6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适应状况,提出了心理援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团体心理辅导在灾后心理援助中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团体心理辅导是首选的高效援助方法之一.它具有主动性、支持性、稳定性等特征,对稳定受灾群众的情绪,协助其获得新的社会支持、学会新的应对方式,进而促进其心理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灾后团体心理辅导可采取严重应激诱因疏泄治疗(心理晤谈)、分享报告等方式,对灾后复课的学生,则可进行班级座谈,以帮助他们重建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