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针对齐梁故里之争中的若干问题逐一进行辨析,认为齐梁萧氏祖居地在"武进县之东城里",即今常州市西北万绥一带,齐梁故里在常州武进.并指出在学术争论中应遵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走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建立南齐、南梁两朝的萧氏集团,造就了比较繁盛的齐梁文化,使其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文化之一,究其原因是实行了宽容、兼容的文化政策并且自己身体力行.文章将这种文化政策归纳总结为三点:意识形态论战不越出"口水"底线,学术研讨采取探究与争鸣途径,尊释崇佛但不禁绝其他宗教信仰.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齐梁文化的繁荣,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学上取得的成就突出,科学上取得一定成就和佛教大发扬.南兰陵萧氏集团的文化兼容的做法,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齐梁故里属地有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引证古今文献记载,考察常武西北地区众多齐梁遗存,论证了齐梁故里在常州武进.  相似文献   

4.
唐顺之是16世纪的文化巨人。常州古文、诗学的发展以及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形成都与唐顺之密切相关。其文学主张、实学思想及实践对常州地域文化影响深远。因此,后世常州学人大都怀有较深的"荆川情结"。唐顺之作为常州地域文化的标志人物直接推动了明清常州人文的兴盛。  相似文献   

5.
南朝齐梁时代,源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多种音乐的并存、影响与互渗形成了多元化音乐环境,为乐府创作提供了繁荣、发展、新变的空间,成就了齐梁乐府创作在乐府史上的特殊地位。齐梁音乐的新变以流行新声为主导方向。乐府创作的新变也体现出明显的"新声化"特征,尤其反映在五言四句体式的运用上。除体式外,齐梁乐府的类型、主题、语言风格也产生了一定的新变。  相似文献   

6.
齐梁时期,文化学术繁荣发达,成为继春秋战国百家蜂起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是与萧齐、萧梁的建立者及其部分继承者的开明的政权文化所分不开的,尤其是梁武帝萧衍,他先信仰道教,后又转信佛教,并将其定为"国教",但他对道、释、儒都十分重视,开创了一个"三教圆融"的时代.萧衍作为有神论者,他对无神论者范缜的<神灭论>却采取宽容、辩论的态度,而不是视之为"异端"并加以压制.这种政权文化的开明造就了齐梁文化的繁荣,使之堪为一枝奇葩,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7.
作为六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流寓士人之一,萧悫因其特殊的南朝皇室身份及其较为显著的文学成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且由于自身及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萧悫入北后所创作的流寓诗歌无论是在形式、内容方面,还是在情感等方面都深受齐梁诗歌传统的影响,较多地展现出了齐梁诗歌的风貌。同时,萧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北朝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其齐梁遗风之作并不完全类同于齐梁诗歌,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沈约为齐梁之际文坛领袖,史称“一代辞宗”。其诗隐约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所创新。其文章在当时亦属大家。其赋音节和谐,属对密切,处于古赋向律赋转变的中间环节。他的文学思想相当丰富,有不少有益的见解,其声律说影响尤为深远。在齐梁文坛上,为推动文学的发展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朝诗歌是李贺歌诗的重要艺术渊源之一。李贺有不少作品继承南朝乐府,学习齐梁宫体。这些作品音乐性强,有的还能入乐,注重演唱效果,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李贺更有所超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对此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南朝齐梁文学处于中古文学的"新变"期,在"新变"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良倾向,当然也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齐梁文学所呈现的不良倾向和主要弊端有三个特征:一是泛情主义之病;二是文胜质亡,重采轻骨;三是偏重于形式技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江苏常州位于太湖流域,吴文化的中心地带。常州地域文化中,处处体现出水文化的特质。首先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层;其次,常州文人与水关系密切。以白云溪为例,这条不足一公里的小溪,聚集了许多名士;其三,在心态文化层中,常州文化也充分体现了水文化的特质。水"善下"、"不争",象征着谦逊的特性,水还有融通、诚信等特点,这些特性在常州地域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清代常州学派、阳湖文派、毗陵诗派等,都体现了这些特点。如今,常州文化中的"水性"依然润泽着常州人。  相似文献   

12.
无锡旅游文化建设引入吴地茶文化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地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茶文化对有效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以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今天,在无锡这个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深入挖掘、传承吴地茶文化,对发展无锡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成本:概念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们所习得的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文化成本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的局限条件。文化成本不仅提供了对人们的奇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的可能性,而且还揭示出新古典经济学的偏好稳定假设只不过是一个特例。对文化变迁的深入研究还表明,文化变迁与一定的思想市场结构是相联系的,人权与思想自由对于文化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的划分因其角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中较为直接的一种划分是将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这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东方属于耻感文化而西方属于罪感文化。究其原因,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东方耻感文化根源于儒家思想而西方罪感文化根源于基督教之“原罪说”。  相似文献   

15.
软实力竞争是经济、信息全球化所促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控制.在全球化信息传播格局中,网络媒介开创了更契合的信息延伸空间.从全球信息分布的格局来宏观分析,网络文化显示了"文化全球化=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国化"的线性换算关系.但具体到一个民族、一个个体的新媒介使用特性及价值流变过程发现,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并非在网络媒介平台中肆意而放纵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操控.技术赋予人更多的主体性并在其中管窥到了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将文化与产业两个不同的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生产文化意义内容的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功能,它既能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把客家文化视为移民文化,实际上移民文化有明确的定义和范畴,客家人已经在赣闽粤交界区域定居了数百上千年,客家社会早已是一个稳定的定居社会,说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其理论前提既不能成立,所举例证又经不起事实的检验.我们认为,客家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的山区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山林性、边缘性、向心性.客家文化的这些特征辩证统一,其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片区也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动态发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文化的物质外壳,被称为硬文化;而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深层结构,称之为软文化。文化的物质层面更富时代性,在文化的发展中是最活跃的因素;而处在深层的软文化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硬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软文化的外化表现;在文化差异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软文化。要想充分地了解一种文化,必须把握其软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作为岛屿国家,在漫长的演化中形成了独自的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特色的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杂种文化论"和"平行进化论",然而笔者认为应该是"共生文化论",因为日本文化在纵向发展上走的是"共存→融合→共生"的路径,在横向的文化内容上表现出"生活文化"的特征.作为岛国文化,具有封闭性与开放性(锁国与开国)的双重性格.今天就它对岛国文化的影响问题要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而不能妄下论断.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是一体多元的 ,它吸收了筑陂灌田、排俗、擂茶、食俗、尚巫、崇凤、“腊日”、九九重阳节、竹枝词、崇屈爱国等楚文化因素。客家文化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和融入 ,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为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 ,吸收融合了楚文化和其它文化 ,才酿成客家文化具有特有的魅力、丰厚的内涵 ,而屹立于世 ,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