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先给出与下半模格定义等价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其次对于不含无穷链的下半模格又给出三个等价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行为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到底是什么?通过一项局部调研和一项实验显示:尽管存在着看起来是"非理性"的种种行为,但并不否认人们的行为从趋势来看是理性的,以理性为基础建立经济学模型仍然是合适的和必要的。与此同时,理性的定义以及理性模型的构建也要做出调整,以更好地模拟现实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理性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行为经济学并没有改变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但是为现代主流经济学充实了强有力的分析方法,促使现代主流经济学得以更精致、更完善地模拟和刻画实际的经济行为,从而将现代主流经济学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三段论的格和式刻画了三段论形式。三段论四个格的特殊规则是三段论一般规则的具体化。就国内的逻辑教材来看,都把各格的特殊规则当成了使各格三段论推理有逻辑性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既然“遵守推理规则是使推理有逻辑性(即推理形式正确)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那么各格的特殊规则也应该是各格推理有逻辑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应该将三段论各格的特殊规则略加补充和修改,使各格的特殊规则成为三段论推理有逻辑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谨提出几点补充修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的基本特征来看,翻译是一个具有拓扑性质的动态变形过程,而源语和译语文本则是多维的拓扑空间,因此翻译追求的不是理想化的、纷繁复杂的"对等",而是"拓扑等价",即拓扑空间在经过弹性变形后基本特征依然不变的性质.通过"拓扑等价"和"对等",尤其是"功能对等"的比较分析显示,"对等"只是一种理想,并不适合翻译实践.本文认为"拓扑等价"观念更有利于译者对翻译性质和过程的理解,并在本质上和翻译实际完全契合,因此以它采取代"对等"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金庚星 《学术界》2023,(4):72-79
以大型语言模型(LLMs)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在物质技术、内容模态、组织制度与媒介性四个面向上对当前的媒介理论构成了挑战。在海德格尔的“媒介即语言”、曼诺维奇的“媒介即软件”的基础上,大型语言模型之后的媒介理论变革可以进一步通过“媒介即模型”来阐明。在人工智能的语境中,“媒介即模型”意味着一切软件都会被接入大模型进行改造。这一观点为媒介理论注入了面向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解释力。在“媒介即模型”的理论视野下,所有人类行动者都参与到了一个共同信息库的编码之中,并和其他过去的、同时的,或将来的交流行动者共同塑造一个共享的社会信息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知识生产制度之一,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范式也将从内容模态对现实世界的知识表征,转向语言模型对现实世界的计算生成。从更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论层面来看,“人—模型”之间相互叠加增强的交互方式预示了“人—模型”共生自主系统的崛起,并进一步涌现出群体智能,这是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社会认识论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形式逻辑(修订本)》(下称人大本)认为必然和直言混合模态三段论的结论是必然判断,其形式为;所有M必然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必然是P.从其举例和所给习题可知判断的主项可以是反映单个对象的单独概念.然而,这是有效的推理吗?结论判断确实具有必然性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如所周知,直言判断相当于模态判断中的实然判断.实然判断与必然判断是从属关系.必然判断其则实然判断真,实然判断其则必然判断不一定真.也就是说,实然判断断定较少,模态性质较弱;必然判断断定最多,模态性质最强.一个必然判断与一个直言判断作前提,也即一个模态性质最强的判断与一个模态性质较弱的判断作前提,怎么能推出模态性质最强的结论?也即怎么能由较弱的模态过渡到最强的模态呢?若能推出,两者也就不是必然判断其蕴涵实热判断真这种从属关系了.该书给出的必然和可能模态三段论,其结论是可能判断.实然判断、可能判断在模态上都弱于必然判断.同是必然判断与一个模态较弱的判断作前提的混合推理,何以一个结论与前提中较弱的前提同样性质,一个结论则与前提中最强的前提同样性质?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奥弗拉斯特早就明确说过:模态三段论的结论具有与两个前提中较弱的一个前提的同样性质.由必然判断与直言判断两个前提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良序社会,即一个荣辱善恶有着明确标识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从知耻走向尚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悔恨是人们由知耻走向尚荣的心理转折点.而这种转化又以知耻为道德前提,即个体已有善恶是非观念,且处于祛恶向善的待发点上.如此,这种道德心理转化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即一个荣辱善恶有着明确标识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从知耻走向尚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悔恨是人们由知耻走向尚荣的心理转折点.而这种转化又以知耻为道德前提,即个体已有善恶是非观念,且处于祛恶向善的待发点上.如此这种道德心理转化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规范何以可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规范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的确切涵义是 :使规范从无到有的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是什么。对因果必然性的把握和对行为后果的评价 ,是形成相应行为规范的两个必要条件 ,缺一不可 ;而从逻辑的角度看 ,规范判断以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作为前提 ,是调控人们行为的具有不同程度普适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论需要和利益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动力理论来看,认识社会发展动力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探讨:一个角度是探讨推动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力是什么;另一个角度是探讨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运动的社会客体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动力理论表明,需要、利益是促使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具体动因,基于利益冲突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社会经济活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保证人地位是实质的作为义务判断的必备要件,其分为保护型保证人和监护型保证人两类,其性质与类别为众多理论所支撑。在"医师妻子乳癌案"中,医师丈夫无疑具备保证人地位,且保证人地位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其保证人地位的产生时间在案情的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丈夫的不作为行为还具备与作为行为的等价性。等价性的判断应该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需要满足存在法益侵害的危险、法益对行为人具有依赖性以及行为人在阻断危险的过程中处于排他性支配地位三个条件。由于丈夫还具有作为能力,却不让患病妻子得到有效救治,行为人最终构成不真正不作为犯。  相似文献   

12.
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是循着市场生发、演进这一主线而展开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资源流动性在广度、深度层面上的不断扩展。然而,流动性扩展之链并不必然具有自洽自足的特性,在演进的每个环节上,实则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制衡的、支持性的政治体制。西方世界的兴起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良性的政治体制,而后者正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流动性得以扩散和提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黄凯南 《江海学刊》2013,(2):79-85,238
如何将偏好与制度内生化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而从共同演化的视角研究偏好与制度的内生互动关系更是当前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偏好演化通过影响参与者行为和改变参与者行为动机来影响制度演化,制度演化通过影响参与者行动报酬、价值观和认知模式等来影响参与者偏好演化。偏好与制度之间存在两种重要的共同演化机制,即由收益变化引起的共同演化和由学习规则变化引起的共同演化。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构建一个能够全面描述偏好与制度共同演化的模型,这种共同演化模型必须超越现在流行的演化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特征的角度来看,传媒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传媒产业中媒体是消费者和广告商交互的平台,消费者和广告商之间存在着双边"交叉网络效应"。我们可以将以媒体为介质的口碑传播方式看作是三方主体之间的行为,即观众、广告商和口碑传播平台。本文旨在利用双边市场理论,从一种"负网络外部性"的视角,对这三方主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进行研究,从而对口碑传播机制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15.
韩祥波 《理论界》2010,(7):65-69
对于"法律行为"的概念,在中国法理学和民法学中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理解的原因在于赋予"法律行为"一词含义的路径不同。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同质性,即赋予"法律行为"一种应然的理解。实际上,"法律行为"一词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具体含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学术概念的理解要在中国法学体系内部达成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需要严肃而认真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6.
张晓伟 《理论界》2007,(8):186-187
亲亲互隐行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有许多人士都就此著书立作。然而,大多数人的目光都放在亲亲互隐行为的道德层面上,而且常常将法律上的亲亲互隐行为的逻辑结构与道德上的亲亲互隐行为的逻辑结构混为一谈。本文从逻辑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判定以往法律上的亲亲互隐行为的真假性。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政府在选择制度安排时面临着从根本上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的问题 ,我们不禁思考 :相同的税收体系为什么会造成东西部差距呢 ?现行税收体系在西部地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 ?不利于西部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构建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支持体系呢 ?本文以下将从政府行为的着眼点和行为选择的路径依赖性等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一、政府的行动逻辑1 .政府行为的着眼点。奥尔森在分析集体行为逻辑时提出集体行动是集体控制个体的行动 ,集体有权根据成员有无贡献来决定是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来看问题,才能把许多表层的经济特征联系在一起,纳入一个有序的经济结构之中.由于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它的初级阶段只能是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的社会主义,必然要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某种经济上的联系,只是当它高度发展之后,才逐步斩断这种联系,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主义.这种联系是什么呢?就是商品经济及其有关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9.
怎样念好家庭消费经呢?国外有关学者将其归纳总结为五个“W”。 WHY:为什么要买。任何一个家庭在添置东西之前,尤其是购买那些价钱较高的物品时,应该慎重地权衡一下是否必须购置?是否符合家庭成员的共同需求?是否为家庭的经济收入和财力状况所允许? WHAT:买什么。从生存的需求来看,每家每户有  相似文献   

20.
一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凝聚力主要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相反的概念是离散性。较高的社会凝聚力表现为社会或社会子单元中人们共同一致的合作行为,社会正是以这种合作行为为特征的。任何社会都必须保持最低限度的凝聚力,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趋于解体。社会凝聚力既然表现为社会成员共同一致的合作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在目标、利益和相互关系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协调性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