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灵光 《探求》2002,(Z1):61-62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构成、利益要求、活动方式都是特殊的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人民 ,因此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体现在党的活动的所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通过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要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践中必须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多干实事,善于协调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3.
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体现在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工人阶级知识化 ,是当代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应当把知识分子阶层作为自己的重要阶级基础。要现实地承认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前提下 ,人民内部正当的多种利益和要求的特定合理性 ,以及人民内部利益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 ,牢牢把握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人民内部利益结构中的根本地位和决定意义。“三个代表”思想赋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崭新的内涵。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深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途径 ,从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叶蔚云 《探求》2010,(6):35-38
危机公关是政府必须掌握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政府要抓住要点,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人民利益为第一目的,采取一切手段,与社会公众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成功公关,挽回形象,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政府要对人民负责,政府工作必须把人民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制定施行《救助管理办法》,为这部分特殊困难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服务,充分体  相似文献   

6.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5,20(4):33-34
邓小平人民利益观是对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人民利益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邓小平重新诠释“人民”内涵,对人民根本利益进行重新思考,对人民利益实现途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 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 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 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要保护发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利益理论始终是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一,不断拓展和丰富人民利益主体范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集体对人民利益主体范围的界定呈现出日益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特性.第二,不断丰富和廓清人民利益的内涵.对于人民利益的具体内容,经历了一段从侧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到利益多元化,关注切身利益的探索历程.第三,坚持和不断修正利益关系的处理原则.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提倡统筹兼顾多种利益关系,但也有所变化:由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发展到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共享利益的原则.第四,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由主张平均主义分配,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当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第五,不断探索和丰富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由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直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总之,中国共产党利益思想理论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轨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一) 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讲是由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致性所决定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1.
高安宁 《社科纵横》2011,26(4):39-40
选拔好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人才要量化,人才要勤政廉政,要努力学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要把精力放在制定政策上,作好监督工作,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教育干部坚持艰苦奋斗作风,从严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12.
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处理好领袖与群众、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领袖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要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民众在选举中的作用,扩大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影响力,听取人民群众对党内选举工作的意见.领袖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社会冲突的激化,这就要求领袖们必须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平常的功名心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领袖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这要求领袖在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群众的相互沟通机制,健全人民群众的权利与利益表达机制,逐步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和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好坏由人民评价,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续实践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宗旨,让广大人民来裁定和判断改革开放的成效,让全体人民来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人民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和实现,人民最后对改革成果的口碑是否如意,都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要完成相应的改革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收入分配制度不动摇,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并进一步规范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机制,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基础;必须全面落实三次分配制度体系,规范运用三次分配的激励作用与公平功能,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关键举措;必须全力消除机会不平等,缩小二元体制等造成的机会差异,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奠定基础,下大力气消除城乡差别,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林竹 《社科纵横》2006,21(8):9-10
中国的前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有过发扬民主、重视“社情民意”的思想论断。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提炼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伟大思想;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提出要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关注群众情绪、尊重群众意愿等重要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要“讲实情,说真话,实事求是地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相似文献   

16.
中日的相互认识都存在着误区,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应理性地面对历史和未来,勇 敢地接受历史留给我们的正负两种遗产,通过对话加深彼此沟通与理解。搞好中日关系是 两国利益的需要,是亚洲区域合作的需要,对日外交中,中国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争取 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极为丰富,历代领导集体都强调社会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总是千方百计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特别强调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最广泛地动员和支持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坚持人民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大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要求,是时代潮流发展的要求,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要求。因此,一定要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一定要把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确实营造出一个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要用长效机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激情和智慧,以制度创新来维护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要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无拘无束地发明、创造和创新。必须要始终一贯地坚持自主创新。其实时代的最新潮流,就是人民群众的创新潮流。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的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新世纪,为什么要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如何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着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特殊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科技、信息化发展十分迅猛、综合国力的较量及其整个国际竞争力发展白热化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工程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尤其是理论学术界,充分认识、深入讨论如何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更好地带头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成为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光辉典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2002,(1):139-143,160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是对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是衡量我们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为人民谋利益,就要善于妥善处理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眼见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整体利益和个别利益的关系,并且引导人民正确对待这各方面和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