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师大馆藏“善本”中的《修业堂初集肄雅诗钞》诗6卷文集8卷杂集2卷(清)翟廷珍著全函4册泥活字本。《修业堂初集肄雅诗钞》(下简称诗钞》)。自序末端所记:“道光戊申……泾(安徽泾县)翟廷珍。”据此印刷年号和姓名鉴定为清道光戊申(一八四八年)印本无疑。辨明《诗钞》版面特点:排印的字行  相似文献   

2.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卷一《送沈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仅为校“疾”、“子不”三字。据《文苑英华》二册卷二七八第1411页原诗,尚有“室”作“堂”、“掉”作“棹”之异文,为李氏所未校出。我以为“室”作“堂”无关紧要,不校亦可,但“掉”作“棹”对理解全诗关系甚大,决不可漏校。诗题中之沈秀才即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见《长江集新校》附录  相似文献   

3.
明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喻世明言》的明衍庆堂刻本题“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校”。《警世通言》的明金陵兼善堂本和三桂堂本均题“可一主人评,无碍居士校”,衍庆堂本题“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校”,这三种刻本都有天启甲子(四年,1624)“豫章无碍居士评”序。《醒世恒育》的叶敬池、叶敬溪刻本均题“可一主人评,墨浪主人校”,衍庆堂刻本题“可一居士,墨浪主人校”,书前有序,末署“天  相似文献   

4.
一《全宋诗》卷一六二释惟政诗中 ,据宋·惠洪《禅林僧宝传》卷十九 ,收入《送僧偈》一首。诗云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此诗系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见寿考堂本《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之《陶隐居集》、金陵丛书乙集《陶贞白集》 ,末句“不堪持赠君”均作“不堪持寄君” ,余悉同。二《全宋诗》卷一七二《晏殊集》 ,据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一○ ,收入《社日》诗一首。诗云 :“山郡多暇日 ,社时放吏归。坐阁独成闷 ,行塘阅清辉。春风动高柳 ,芳园掩夕扉。遥思里中会 ,心绪怅微微。”此诗…  相似文献   

5.
夫妇校雠     
百年前在上海出版界与商务印书馆对抗者唯有有正书局,翻印古籍如嵩岱并峙。此外则钱塘丁氏十万卷楼后人丁仁(辅之)之聚珍仿宋印书局后起,所印书,版式大方,字体端整,又校雠精善,三者具备。时王观堂先生居沪,先人在海东。所印书如《雪堂群书叙录》、《临川集拾遗》、《王子安集佚文》、《空际格致》、《明季三孝廉集》等,皆为观堂经手由聚珍代印。今检《罗王遗札》中多涉此事。王札言丁君自述“所印书皆由其夫人初校,丁君再校”。按;丁君夫人不知其名氏,盖书局规模小,执事人无多,致主人夫妇亦需亲任校事,因而所印书校雠方面甚精审。但唯见于此札,实书林韵事也,遂记之。且可讽今之出版界不重视校雠“乌焉满纸”,成为社会上流行“无错不成书”雅谑之来源。  相似文献   

6.
《辞源》(修订本)1757页“河汾诸老诗集”条注曰:“元房淇撰。八卷。集录麻革、张宇、陈赓、陈飏、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依据汲古阁本断句并用四部丛刊本和粤雅堂丛书本校勘、由中华书局1958年12月出版的《河汾诸老诗集》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作“元房祺撰”,旧《辞源》亦作“元房祺编”。故作“房淇”,误。房祺,平阳人,大概为房皞后裔,曾任河中、大同两路儒学教授,著有《横汾集》,已失传。他因元好问所编《中州集》未录当时尚在世的河汾诸诗人之作,便收集八人之诗  相似文献   

7.
重出考辨《全宋诗·黄裳集》卷十三,据元骆元驶《类编长安志》卷三补辑《朝元阁》诗一首。诗云:“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朝元阁下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又《全宋诗·杜常集》,据《宋诗拾遗》卷五辑《过华清宫》诗一首。诗云:“行尽江南数十程,晓凤残月入毕清。朝元图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两相对勘,《朝元阁》与《过华清宫》,虽有九个字不同,然实为一诗。《黄裳集》与《杜常集》均未注明互见,误。考《宋诗纪事》卷二十九载杜常诗四首,其一《题华清宫》与上引《朝元阁》同,“阁下”作“阁上”,余悉同。该…  相似文献   

8.
吴梅村是清初著名诗人,他的诗集笺注本子,为人所熟知的,有程穆衡《吴梅村先生编年诗笺》十二卷、靳荣藩《吴诗集览》二十一卷、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十八卷。程笺最先成书,而且是编年本,张尔田《遯堪书题》谓其笺“遗闻坠掌,尤资津逮”。旧时只有传抄本,1929年太仓俞世德堂  相似文献   

9.
一、戴震早年对《水经注》的研究孔继涵家抄本《水地记》三卷,已尘封了二百多年,现藏北京图书馆,笔者于近年有幸获睹。该书第一卷“河水”,即孔刻《戴氏遗书》中的《水地记》一卷,此为定本。二、三卷“济水”、“淮水”,为稿本,合计一百一十页,四万六千多字,其中三分之一为引自《水经注》的文字。抄本前有孔继涵亲笔书序,曰:“《水地记》乃戴东原先生二十余年前流传之稿底也,鱼门兄题云来定本。……及抄得是本,与东原语及,东原曰:‘是草稿者,不足存也。’遂出其已成之第一卷见付。”“草稿”指“济水”、“淮水”,“已成之…  相似文献   

10.
自南宋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老泉系苏洵之号,故径称苏洵为苏老泉。如旧题王十朋(1112—1171)《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一(《荆州十首》引(林)子仁曰:“庚子正月,先生(苏轼)与子由侍老泉自荆州游大梁。”这可能是最早称苏洵为老泉的记载。其后周必大(1126—1204)《跋老泉所作杨少卿墓文》,有“老泉苏公明允”语(《益公题跋》卷二);陈傅良(1137—1203)有《跋姚次韩所藏苏老泉修礼书堂帖后》(《止斋题跋》卷二)。郎晔于宋光宗绍熙年间所作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东坡先生言行》里也说:“公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老泉仲子也。”影响所及,苏洵的集子除名《嘉祐集》外,也有以老泉题名者,如宋刊《东莱标志老泉先生文集》、“疑为宋时坊刻本”的《苏老泉集》等。(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五集部三)  相似文献   

11.
李秉衡,字鉴堂,是清朝光绪时期驰名国内外的高级官员,平生爱国清廉著称于世。《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四记载:“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奉天通志》卷四载:“李秉衡,字鉴堂,海城人。”新编《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载:“李秉衡(1830~1900),清末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字鉴堂。”史册记载都一致认定  相似文献   

12.
一、生平及思想东汉女诗人徐淑,生卒不详。今言其籍贯,多据《玉台新咏》秦嘉赠妇诗三首之序文“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的说法,称徐淑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人。其实,《甘肃新通志》卷七十九《人物志》列女四条下对徐淑的介绍:“汉秦嘉妻徐氏,字淑,平襄人。”义据同书卷四《舆地志》:沿革表:巩昌府:通渭县下注明:“平襄县,元鼎三年兼置天水郡治焉;后汉属汉阳郡;三国、晋均为平襄县;南北朝省;隋、唐均为陇西县地;五代无置;宋熙宁初筑通渭堡,元丰中升为县,属巩州,崇宁五年废;元、  相似文献   

13.
<正>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阶层言行的笔记小说。关于它的作者、注者、删订者及书名由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得明白:“宋临川王刘义庆有《世说》八卷,梁刘孝标注之为十卷,见《隋志》。今存者三卷曰《世说新语》,为宋人晏殊所删并,于注亦小有剪裁,然不知何人又加新语二字,唐时则曰新书,殆以《汉志》儒家类录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中,已有《世说》,因增字以别之也”,  相似文献   

14.
《泰泉集》是明中期岭南著名学者黄佐的诗文全集,该集对研究黄佐本人、岭南历史文化以及明代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泰泉集》有60卷本、10卷本、1卷本三种本子行世,各本又有不同的刻本,其版本问题比较复杂。研究《泰泉集》的版本问题,对提高这部珍贵历史文献的使用价值,了解《泰泉集》的刻梓、收藏、流传,明清时期的私家刻书和文献流传情况,以及《泰泉集》历代收藏家的情况等,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姚莹字石甫,安徽桐城人,清朝嘉庆时进士,为“桐城派”姚鼐的侄孙。《清史稿·姚莹传》说:“莹师事从祖鼐,不好经生章句,务通大意,见诸施行。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害,慷概深切。所著《东溟文集》、《奏稿》、《后湘诗集》、《东槎纪略》、《康輶纪行》及《杂著》诸书,为《中复堂全集》行于世。”①他学识渊博,  相似文献   

16.
一、李侗的生平事迹 李侗,字愿中(1093—1163),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延平先生。他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从幼年起就“习举子业”(《李延平集》卷一《初见罗豫章先生书》),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二十岁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既冠,游乡校,有声称”(卷四《李先生行状》)。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时,闻郡人罗从彦(字仲素,称豫章先生)在杨时(字中立,称龟山先生)处得二程的“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从此,李侗成为二程的三传弟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1903—1982),湖北浠水县人,出身贫寒,早年就读于武昌第一师范和湖北省立武昌国学馆。曾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返国,在军政界任职。抗战时在重庆北碚拜访熊十力先生,受熊先生启发,热心于中国文化的弘扬。抗战胜利后曾在南京创办学术刊物《学原》。1949年去后,后埋首书斋,潜心教学、著述。于知命之年才正式转入学界的徐氏,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成就斐然,与唐君毅、牟宗三同列为现代新儒家之重镇。就个性而论,唐是仁者型,牟是智者型,徐则是勇者型的人物。徐氏集学者和社会批评家于一身,出版过十多部专著、文集,发表过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数百篇时论、杂文。徐氏学术代表作是三大卷的《两汉思想史》,以及《中国经学史的基础》、《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思想史论集》及其续编等。我这里只能简略提揭他的学术思想史观。第一、忧患意识。今天在海峡两岸不绝于耳的“忧患意识”说,即来自徐氏。徐氏把从原始宗教挣  相似文献   

18.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调寄《长相思》的绝妙小词,曾受到晚清词曲研究大师王国维先生的激赏,说它描绘出近乎“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等著名诗句所概括的“千古壮观”,称誉作者纳兰性德(1654—1685)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集》等行世。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上占有突出地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先驱钟云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云舫先生是四川省江津人,生活在清朝晚期,擅长楹联,尤以长联闻名于世。其成都锦城江楼联、江津临江城楼联是举世公认的传世之作,后者长1612字,为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云舫先生的重要著作有《振振堂》、《诗文楹联集》(八卷)、《招隐居》(剧本)、《火坑莲》(唱词)。不少诗文洋溢着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热忱。写于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之前的《足邑教案论》、《东西洋赋》是四川在清代  相似文献   

20.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梦香词》一卷,汪观撰。汪观,字若,安徽休宁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生,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湘乡知县。顺治十八年(1661)卒。著有《静远堂诗集》七卷、《梦香词》一卷。(《国朝耆献类征》卷二一六、《碑传集》卷八八)《梦香词》收词六十八首,附《静远堂诗集》行。有姜等序,康熙由舟山房刻本,南京图书馆藏。《北山诗余》一卷,清徐麟吉撰。徐麟吉,字日驭,号北山,山阳人。明中山王裔孙。清顺治十三年(1656)生。受业于潘柽章。曾入侍郎王东侯及两江总督董讷幕。卒年在康熙五十年(1711)后。有《北山诗集》十八卷。(潘耒、魏坤、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